分享

闲话“端午”

 新用户3207Q4Og 2023-10-12 发布于北京

提到端午节,绕不开的是“屈原”。不过据考证,屈原自己也过端午节,上古时期,历法基本定下来后,就有“三月三”“五月五”“七月七”“九月九”的节日。

农历是一种很科学的历法,在去年讲古埃及历法的时候,提到过古埃及人发现一年有365天,事实上地球绕太阳一圈是36554846秒,这样每四年就会多一天,每百年就会多24天。看似差别不大,但几百年下来,就会对农业有巨大影响。而我们的历法既注重对太阳年的测算,也注重对月相的观察,所以与农业有关的“24节气”是依据太阳来计算的,所以我们看每年的各种节气日期都接近,因为我们现在的历法也是按照太阳来计算。但民间节日望月相比较方便,所以就会根据月相的变化来定节日,比如“初一”“十五”的节较多一些,同时也出现了与月同数的节——“三月三”上巳节(情人节);“五月五”端阳节(祭祀节);“七月七”乞巧节(妇女节);“九月九”重阳节(老人节)。

所以开始端午节并不是为了纪念某个人,而是源于江浙地区吴越部族的龙图腾祭祀,注入夏季时令“祛病防疫”风尚。历史上曾有过“纪念伍子胥”“纪念屈原”“纪念曹娥”等说法,最终以屈原最符合统治阶级人格培养需要和民间审美,而变成以纪念屈原为主的节日了。

端午节习俗很多,我们中国人喜欢把一个“恶月恶日”过成快乐享受,这是民族的智慧。本来端午节是各种毒虫滋生的时节,天气也开始闷热起来,让人很不舒服,但我们却形成了“缠彩线”“画钟馗”“插艾蒲”“涂饮雄黄酒”“洗草药水”“戴香囊”等对抗毒虫的习俗和仪式,让这本来苦热难耐、毒虫滋生的日子,变成了一个个有趣、精彩的活动和仪式。苦中作乐,是我们中华民族绵延不断的智慧结晶,也是我们文化能一直流传下来的重要原因。快乐的日子值得纪念,痛苦的日子又何尝不是一笔财富?

端午毒虫滋生,同时草药也是一年里药性最强的一天,端午这天采的草药祛病防疫最为灵验、有效。这也体现我们祖先的辩证思想——福兮祸所依,祸兮福所伏,最好的药,就是在最毒的日子里采到的。

端午节最典型的符号还是粽子,我小时候听到“人们把粽子扔到江里,说让鱼吃粽子,就不吃屈原”这个说法,就想过鱼怎么解开缠粽子的线?或者鱼怎么隔着竹叶吃到米?后来听朱大可教授的讲座,我觉得他说的有一定道理。屈原不是自己投江的,而是被反动势力抓住用麻袋之类的东西裹住、缠紧,丢到江里的。这也从某种角度来证明,写出“芳菲菲而难亏兮,芬至今犹未沬。和调度以自娱兮,聊浮游而求女。及余饰之方壮兮,周流观乎上下。灵氛既告余以吉占兮,历吉日乎吾将行。”“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这样诗句的人,不可能如此轻视自己的生命。屈原被放逐以后,依然写诗,在民间有一定的影响力,影响到了统治阶级的威信,于是反动势力派人追捕。屈原坐在龙舟上,反动势力也划着船追——这一幕被人们看到了,于是形成了赛龙舟的习俗。追上屈原以后,绑住他投江,人们看到后敢怒不敢言,只能用绑粽子的方式来记录这样一个过程……

当然,我们考证得知赛龙舟的习俗在屈原生前就已经有了,这是龙文化的一种延续,我们所知的龙文化至少可以上溯到六千年前红山文化中的玉猪龙,而自从周朝以后,《周易》盛行,“五”专指“九五之尊”“飞龙在天”,因此端午与龙的联系,可能在周朝就已经完全形成了。但从神话和传说中推断历史,也是一种重要的学术假设方法,我们也可以尝试——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