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楼春秋(28)原花旗银行大楼

 糊涂书屋 2023-10-12 发布于天津

小楼春秋【28】

原花旗银行大楼:
京津一对“孪生”楼(图)


罗文华

http://epaper./tjrb/resfile/2023-07-18/12/p2_b.jpg


http://epaper./tjrb/resfile/2023-07-18/12/p3_b.jpg


  中共天津地委早期领导人于方舟烈士曾作《租界竹枝词》十首,里面有一首写道:“儿女亲家金兰谱,银鱼紫蟹洋朋友。花旗汇丰老头票,天棚字画大狼狗。”其中“花旗汇丰老头票”一句,反映出列强采取各种手段对天津进行的经济控制和掠夺。“花旗”“汇丰”,是美国和英国的两家主要银行;而“老头票”则指的是日本所属朝鲜银行发行的纸币,因其票面印有一老人像,故名。

  美国花旗银行创立于1812年,总行设在纽约。花旗银行原系美国历史悠久的民营商业银行,后来美国政府加入股本,改为官商合办,被指定为代理国库银行,并且成为美国和全球最大的国际性银行。

  花旗银行名称的由来,是人们非常感兴趣的问题。这个问题的答案,几乎涉及花旗银行创立与发展的整个历程。创立于1812年的花旗银行,初期的名字为“纽约城市银行”(City Bank of New York),1865年,从州立银行改为国民银行,故更名为“纽约国民城市银行”(National City Bank of New York)。1955年,纽约国民城市银行与“第一国民银行”(First National Bank)合并,新银行定名为“纽约第一国民城市银行”(The First National City Bank of New York)。1962年,在银行的国际业务和海外网络有了很大发展之后,银行去掉了名称上的“纽约”和前面的“The”,更名为“第一国民城市银行”(First National City Bank)。1968年,“第一国民城市银行”变成当时成立不久的单一银行持股公司“第一国民城市公司”(First National City Corporation)的子公司。1974年,持股公司的名称改为“花旗公司”(Citicorp)。1976年,“第一国民城市银行”正式更名为“Citibank”,即“花旗银行”。1998年,花旗公司(Citicorp)与旅行者集团(Travelers Group)合并之后,改称“花旗集团”(Citigroup),但其全资的子公司和核心企业花旗银行仍保留原名(Citibank)。

  19世纪与20世纪之交,花旗银行因经营庚子赔款而在中国广设分行。20世纪初,花旗银行由瑞记洋行代理其天津业务。1916年,花旗银行天津分行开业。该行除办理存放款、汇兑业务外,还发行钞票。

  为何将“Citibank”译作中文“花旗银行”,是人们更加感兴趣的问题。说到这个掌故,要追溯到20世纪初。1901年,美国康涅狄格州实业家马莎尔斯·哈特利为了开发远东贸易,联合当时已经是商人和律师的托马斯·H·侯伯德将军及其他几个合伙人联合创办了“国际银行公司”(International Banking Corporation──IBC),并从康涅狄格州政府拿到了特许状。当时美国与西班牙的战争刚结束,美国从西班牙手中接管了菲律宾,从而使美国在远东的利益机会大增,国际银行就成了美国人实现其利益的一个有效工具。国际银行公司的业务和机构都发展得很快,1902年4月在伦敦建立了它的第一个分行后,5月便在上海建立了分行。正是有了上海分行的成立,才使得它有了“花旗银行”这么漂亮的中文名字。

  美国人习惯在公司正门前悬挂国旗,在中国上海的国际银行公司也是如此,而美国的国旗是红、白、蓝三色,并由星和条组成,对中国人而言有些“花花绿绿”的感觉,同时,这又是第一家美国银行在中国开设的机构,所以,中国人便很自然地把“国际银行公司”形象地称为“花旗银行”。

  这就是说,中国人讲的“花旗银行”最早是指美国的“国际银行公司”,在纽约国民城市银行1915年收购了国际银行公司之后,人们也就自然地把“花旗银行”的称呼从“国际银行公司”移到“纽约国民城市银行”。1919年花旗银行发行的分别印有上海、天津、汉口等地名的纸币,发行单位中文为“美商花旗银行”,英文即为International Banking Corporation。在香港,有很长一段时间,人们把Citibank译作“万国宝通银行”。20世纪末,Citigroup统一全球中文译名为“花旗集团”,把Citibank统一译为“花旗银行”。

  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花旗银行资产随即被侵华日军没收。1945年抗战胜利后,该行在天津恢复营业,并依靠其政治优势取代英国汇丰银行而成为天津外国银行中的霸主。1948年12月,该行停止营业。2003年,美国花旗集团在天津重新设立花旗银行分行。

  花旗银行天津分行大楼1918年动工兴建,建成于1921年。它位于英租界中街,今大同道与大连道之间的解放北路西侧。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地上三层,地下一层。该建筑为庄严、稳重的西洋古典风格。立面整体为石材饰面,由一组厚重的水平檐线划分为上下两部分。正面大门前由四根爱奥尼克式立柱支撑,构成对称的开放式柱廊。顶部雕饰有椭圆形的花旗银行徽帜。厅内立有七根方柱,内墙面有壁柱。这座大楼目前由中国农业银行天津分行使用。此楼为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

  笔者很早就发现,花旗银行天津分行大楼的外观和体量,与坐落在北京东交民巷、建于1914年的花旗银行北京分行大楼(现为中国警察博物馆,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几乎一模一样,好似“孪生”。2007年,我在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拙著《七十二沽花共水》中即提出过这个问题。以往介绍花旗银行天津分行大楼的文章都说,它是美国著名建筑师、后来曾担任南京国民政府建筑顾问的亨利·墨菲“精心设计”的。既然如此,那么为什么它与比它早建成七年的花旗银行北京分行大楼竟然几乎一模一样?花旗银行北京分行大楼又是谁设计的?是墨菲一稿两用还是他抄袭了其他建筑师的设计稿?2020年,我以《花旗银行“孪生”楼》为题,在天津报刊上发表专文,再次谈到这个问题,引起建筑界、文史界进一步关注与探究。

  近年见有建筑专家说,北京、天津的两座花旗银行大楼都是由墨菲一人设计的,并由此认为美国花旗银行对于海外分行的建筑拥有统一的设计标准。现在,京津这一对少见的“孪生”楼,已经成为爱好建筑和文史的旅游者的网红打卡之地。 (本专栏图片由《小楼春秋》摄制组提供)

  ●《小楼春秋》解说词:

  1917年,墨菲接到IBC设计北京分行的任务,却因产权等纠纷,到1919年7月才正式开始建造。1918年,他又接到了天津分行的设计任务。也许是担心为北京分行设计的大楼无法建成,才将这份图纸用在了天津分行。墨菲一共设计了6家花旗银行分行,而它们无一例外采用了爱奥尼克柱廊这个标志性的设计元素。几乎同时,纽约城市银行在美国本土逐步发展,它兼并了IBC,将自己的海外分支网络扩大近一倍。这栋大楼中的天津分行更在动乱中成为巨额资产的庇护所。 (节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