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国之中,善于守城的八位名将

 茂林之家 2023-10-12 发布于湖南

三国之中,那些跃马舞刀挺枪,冲锋陷阵,搴旗斩将之猛将,每常令人血脉偾张,崇拜不已。其实所谓战伐征付,有攻有守,而那些坚守孤城,䇄然不倾之名将,比之摧坚陷敌之名将,论功比美,不遑多让。

1.霍峻守葭萌(蜀汉)

霍峻是湖北枝江人,以中郎将从刘备入蜀。刘备还攻刘璋,以霍峻留守葭萌城。汉中张鲁遣杨帛劝降,被霍峻严词拒绝。成都刘璋却遣扶禁、向存率兵万余围攻葭萌,当时城中守兵仅数百人,霍峻坚守一年之久,孤城不倾。又攻其无备,伺机出击,大破刘璋军,斩杀向存。刘备定蜀,嘉霍峻之功,拜为裨将军、梓潼太守。

2.曹仁守樊城(曹魏)

三国之中,善于守城的八位名将

曹仁

曹仁是安徽毫州人,曹操从弟,为将严整奉法令。以征南将军,假节,驻守樊城。关羽出兵北击襄阳、樊城,曹操令于禁、庞德率七军救援,汉水涨溢,七军皆没。关羽乘船攻城,形势岌岌可危。曹仁听从满宠之言,坚守待援,与将士盟誓,与城共存亡。终于徐晃援兵从外围进攻,樊城解围,击退关羽。拜车骑将军,都督荆、扬、益诸军事,封陈侯,官至大将军,迁大司马。享年56岁,谥号忠。

3.文聘守石阳(曹魏)

三国之中,善于守城的八位名将

文聘

文聘是河南南阳人,归降曹操,为其倚重,授江夏太守,典北兵,委于方面重任。吴主孙权率五万之众围攻石阳,情势危殆,文聘坚守城中,孙权屡攻不下,驻扎二十余日,无奈解围撒军。文聘乘势领兵出城追击,大破吴军而还。文聘在江夏十数年,有威恩,名震敌国,而敌不敢犯境。官至后将军,封新野侯,去世后谥号壮。

4.朱然守江陵(东吴)

三国之中,善于守城的八位名将

朱然

朱然是浙江安吉人,以勇烈闻。从吕蒙袭荊州、擒杀关羽,以功拜昭武将军。吕蒙去世后,代吕蒙镇守江陵。夷陵之战,与陆逊合力大破刘备,拜征北将军,封永安侯。而魏国趁机派遣曹真、夏侯尚、张郃率兵围攻江陵。张郃引兵击破江陵外围之吴将孙盛所部,孙权又遣潘璋救援,依然失败,使江陵内外隔绝。朱然激励将士死守半年,魏军未能攻克,无功而返,此役朱然名震敌国,进封当阳侯,官至左大司马、右军师,备受孙权亲重礼遇,享年68岁。

5.郝昭守陈仓(曹魏)

三国之中,善于守城的八位名将

郝昭

郝昭是山西太原人,镇守河西十余年,民夷畏服,拜杂号将军。曹真料诸葛亮不久必进攻陈仓,以郝昭、王生守陈仓,并修筑陈仓城。诸葛亮率大军出散关,围陈仓,让郝昭同乡靳详劝降不成,遂下令攻城。郝昭以一千余兵,拒蜀兵数万之众,坚守二十余日,此时曹真所遣费曜援军已至,诸葛亮只得撤军。战后,魏明帝下诏褒奖郝昭,并赐爵关内侯。

6.王平守汉中(蜀汉)

三国之中,善于守城的八位名将

王平

王平是四川渠县人,自汉中之战归降蜀汉,战街亭、守南围,官至镇北大将军,封安汉侯,代吴懿守汉中。魏国大将军曹爽率步骑十余万进攻汉中,前锋已至骆谷。于时汉中守兵不满三万。王平遣军据兴势拒敌,自为后拒。而蜀汉大将军费祎率援军自成都相继而至,魏军终于被击退。当时邓芝在东、马忠在南、王平在北,各守一方,咸著名迹,号平安三侯。

7.张特守新城(曹魏)

三国之中,善于守城的八位名将

张特

张特是河北涿县人,为诸葛诞麾下牙门将,毌丘俭取代诸葛诞,以张特屯守合肥新城。吴国太傅诸葛恪率领大军合围合肥新城,张特与将军乐方率三千之众死守九十几天,城池将陷,情势危急之际,张特以缓兵之计诈降,并送上印绶。吴军停止攻城,而张特趁机连夜修好城墙,隔天告诉吴人:“我但有斗死耳”。吴军昼夜攻城不克,诸葛恪自知失计又耻于攻城不下,无奈军心涣散而魏军援兵云集,只得撤围退兵。此役之失利,引发吴国内乱,诸葛恪一世英名,折戈无名小卒之下,回国后终于在政变中被杀。张特以功迁杂号将军,封列侯,授安丰太守。

8.罗宪守永安

罗宪是湖北襄阳人,早有令名。在朝方严不挠,被贬为巴东太守。曹魏伐蜀,罗宪奉命率二千人留守永安。吴国闻蜀汉败亡,以盛曼、谢询率军水陆并进,名为救援,实欲吞并。罗宪乘夜出兵,击破吴军,回城固守,并举城降魏。后来益州遭钟会之乱,百城无主,吴国有兼并蜀地之志,以步协率军西征,罗宪出兵阻击未能成功,遣使突围北上求救,并主动出城交战,大破步协。

吴主孙休大怒,又遣陆抗率三万人增援,会合盛曼、步协、留平围攻永安。罗宪整冶铠甲,砥砺将士,坚守半年多,救兵未至,有人劝其南出牂牁、北奔上庸,罗宪不为所动。后来魏将胡烈率军进攻荆州重镇西陵,吴军因深入腹地受胁,遂引军撤回,自此永安解围。罗宪保全一方,举城内附,以功迁冠军将军、假节,封西鄂县侯,去世后谥号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