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日本偷走的赵孟頫《兰亭》真迹,远胜“神龙本”,堪称书史绝唱,可以换20套四合院!

 墨品书法网 2023-10-12 发布于北京

日本是中国一衣带水的邻居,该国文化的方方面面都受到了华夏文明的影响。汉至宋上千年间,他们一直恭恭敬敬,以学生的心态派遣使者来华,但是从元代起,过去谦卑的姿态发生了极大变化,倭寇、海盗不断侵扰东部沿海。明治维新以后,更是跟随其他列强走上了侵华的道路。

日本对中国的掠夺不仅限于矿产、土地上,大量的典籍文物也被日军带走。在艺术领域,该国几乎所有大型博物馆中都有中国名家的作品。日本作为世界仅有的能欣赏得了书法的国家,显然是非常识货的。王羲之、颜真卿、“宋四家”、赵孟頫、王铎等名家作品深受岛国人推崇。

如果我们想要欣赏王羲之最真实的书法,就要到东京三之丸尚藏馆,因为《丧乱帖》藏于此处。而被认为书法史上唯一一件可媲美《兰亭序》真迹的作品,赵孟頫《兰亭十三跋》,则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中。

这部作品不论是笔法还是理论价值,都极为丰富,相较于“神龙本”,其用笔更自然、气韵更生动、内涵也更丰富,堪称“书史绝唱”!

以二王笔法为正统的“帖学”,经过东晋、宋齐梁陈、隋、唐数朝后出现了颓势,北宋以来的“尚意”书风,以及颜真卿地位的提高,都使得越来越少的人能得到羲献笔法精髓。两宋三百年间,学“二王”入神者无非米芾、赵构两三人而已。

《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也是后世书家学王羲之的必临法帖,所谓“兰亭笔法”正是从其中来。可惜的是,真迹不知去向,后世摹本、拓本中,“神龙本”双钩填墨最为还原,但冯承素的补笔却让此帖出现了瑕疵。而欧阳询《定武兰亭序》则是最成功的《兰亭》刻本。

赵孟頫一生都在临摹《定武兰亭》,元至大三年(1310年),他坐船从吴兴出发,北上赴任,在到达南浔时,为他送行的独孤淳朋赠予他《宋拓定武兰亭》。之后,同船好友又给他看了另一件宋拓本《定武兰亭》。在行船的一个多月中,赵孟頫几乎天天都在临写这两本《兰亭序》。

他将“兰亭”原文临写完成,并把对书法的真知灼见一并写了下来。因为是写在《兰亭序》正文之后,且有十三篇,故称为“兰亭十三跋”。跋文中有一句“千古名言”:“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用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

此作点画细腻,笔笔蕴含魏晋之风,用笔妍美灵巧,从书法到理论都极为精彩,是书法史上的“重宝”。有学者认为,如果此作拍卖,至少能值20套四合院!

日本偷走的原作明代时毁于火中,只留下了几张残片。幸运的是,《兰亭序十三跋》全卷被冯铨刻入《快雪堂帖》中,我们至今仍能领略其风采!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