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家新干线·散文」上官建国 |我和家燕的故事

 谭文峰sdqtneyj 2023-10-12 发布于山西

作家新干线

我和家燕的故事

有人说,燕子不入苦寒门。依我看,这话说得似乎有点偏颇。唐人刘禹锡诗云: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燕子入不入家门,它们看重的是这家人的人气,人味,人品,人格等因素。它们并非嫌贫爱富攀高结贵之徒,只要这家寻常百姓值得信赖,就会在这里安家落户,孵养儿女。

惊蛰节气刚过,天空飘洒起蒙蒙细雨。原野,村庄,树林,河湖,全笼罩在湿漉漉的雨幕里。院子里合欢树枝干上染了青绿色彩,枝头缀着晶莹的水珠,水珠旁边错落有致地排列着紫红色的嫩芽,每颗嫩芽都裂开精巧的小嘴,向我确切地报告,春天来了。

农历二月二十六是个天朗气清的好日子,两只矫健的燕子在我家院子的上空飞来又飞去,最终落在合欢树枝上。它们梳理羽毛,扭动着灵巧的脑袋左顾右盼,发出唧唧喳喳的鸣叫声。我听得出,那叫声里饱含着从遥远的南方奔波而来的疲惫。我看着,我听着,衷心祝福他们栉风沐雨穿云破雾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回到北方。

我轻轻地走到合欢树下,仰望燕子那扁而短的喙,宽而厚实的翅膀,像张开口的剪刀似的尾巴,油黑发亮的背羽,乳白色的胸肚。货真价实的燕尾服,彰显出一副绅士的模样。我家的金毛二哈也一蹦一跳跑了过来,瞪着一双狗眼看树上的家燕。我说:你是走兽,它们是飞禽,既然有缘相会,就应该成为和睦相处的好朋友。二哈像是听懂了我说的话,起身一跳,朝着高处的燕子亲昵地叫了两声,意在邀它们下来玩耍。然而,燕子却把二哈的盛情当成驴肝肺,只见它们双爪弹枝,歘的一声,雄飞雌从向远处飞去,树枝上弹落的几滴水珠打在我脸上,凉爽爽的,顿生几分惬意。

第二天,那两只家燕又回到我的院子里,倏而飞到合欢树上,倏而落在晾晒衣服的铁丝上。并且在屋檐下、窗台旁、大门洞内上下翻飞,最后落在屋门口的台阶上,朝着着屋内叽叽喳喳叫个不停。俩燕子叫了一阵飞走了,不一会儿,竟招来了五六只燕子一起叫。噢,我心想这是在考察我们这家人能否耐得噪音。我和家人并不烦恼,也没有驱赶。我正伏案写字,啾啾燕声入耳,徒生雅趣。我放下笔,起身掀开门帘出屋的瞬间,那些被招来助威的燕子全飞走了。唯有那两只家燕趁我掀帘瞬间飞进屋内,绕着天花板从外间飞到卧室,从卧室飞到厨房,从厨房飞到我的书屋,一会儿飞到衣架上,一会儿飞到衣柜上,一会儿又落在电视机的边缘,甚至把燕屎抛在案头的稿纸上。二哈见状,显出一副怒不可遏的凶相,朝着燕子又吠又扑,仰着狗脑袋满屋驱撵,洁白的仿瓷墙壁愣是印了许多狗爪梅花点。燕子受到惊吓,在门窗的玻璃上慌忙碰撞,碰得玻璃咚咚响却飞不出去。我赶紧大开房门,摘下门帘,从门口进出几趟,两只家燕这才恍然大悟,疾速飞向屋外。

我琢磨,燕子以身试险,大抵是要印证房的主人是否心存善良,能不能容得下它俩不速之客。经过多次打交道试探,燕子决定在我的院里筑巢安家。

春暖花开,草木萌发的日子,一只燕子衔了一根蘸了黄泥的柴棒飞了回来。它飞到大门洞内彩绘照壁的右上角,把那根泥棒用力往水泥墙面上贴粘,可能黄泥有点稀,未粘牢,柴棒掉下来。燕子并不灰心,一个俯冲,叨起柴棒重新飞去粘贴,这次粘住了,而且非常牢靠。它心满意足地飞走,另一只燕子也衔来泥棒,用尖尖的喙用力按捺,务使粘贴结实。连续多日,你来我往,辛苦筑巢。盖房筑墙是农村庄稼人的大事,邻里之间都兴相互帮忙。为尽友邻情谊,我找来几枚5吋钢钉,提来锤头搬来梯子放在燕巢下,我踩梯爬上用锤头将钢钉楔进水泥墙内,又用麻绳和布条缠绕成一个小小的平台,以便燕子窝外歇息。很快,一座约三四寸高、口大底小,看上去比较规则结实的燕巢建成了。俩燕子没有停歇,继续在巢内铺上一层软绵绵的绒草。从此,它们有了一个躲风避雨,安身立命的家。

五月南风起,小麦复陇黄。芒种将至,天气一天热过一天。我们这个河边小村周边水多草多庄家多,清晨和傍晚蚊蝇成阵,那俩燕子大显身手,满院飞腾扑捉蚊虫。这时候,我能听见它们那骨质小喙咔嗒咔嗒捕捉蚊虫时的响声。消灭害虫,燕子们义无反顾,我向它们致谢。

收割小麦的日子,我注意到只有一只体型较瘦且很健壮的燕子,单独飞来飞去。它衔着一只还在蠕动的青虫,飞到窝边撅起尾巴,头往下一伸,将青虫丢给窝里的同伴就又飞去觅食。我多次留神观察,原来母燕卧在巢穴中下蛋孵仔。母燕坐月子,公燕自然担任伺候婆姨的职责,一趟趟地相赠食、水,一次次地忙碌奔波,那种相濡以沫、同舟共济的关爱深情,让我深深动容。为了能减轻公燕的劳动强度,我拿着网兜、洗脸盆和铁锹,走到河边的沼泽地堵堰刮水捞小虾,带回家后,将那些活蹦乱跳的小虾置于一个干净的菜盘中,放在燕窝下已搭好的平台上,只等公燕啄食。几天后,盘中的小虾全都不翼而飞。赠人玫瑰,手留余香,我从心眼里高兴。

几天后,窝里的母燕出现了。起初它站在窝边往内深情张望,似乎对自己多天来的孵化工作很满意。它将窝里的废物脏品一件一件地叨起丢在窝外,讲究卫生也是燕子的天性。

又过了些日子,有5只雏燕的小脑袋出现在燕窝边沿,黝黑的小嘴周围镶着米黄色金边,瞪着圆溜溜的眼睛,扫视着神奇的大千世界。燕子夫妇为哺育自己的儿女,可谓不遗余力,呕心沥血。从早到晚冒着炎炎烈日衔回食物塞进儿女们大张着的嘴巴里,那种舐犊之情深与人类无异。村里人说:劝君莫打三春鸟,子在巢中盼母归。看到这种情景,凡是明事理的人都会怜惜那可些爱的燕子和所有的三春鸟

雏燕羽毛日渐丰满,嘴边米黄色线条也已褪去,全换上了崭新的灰黑色燕尾服。

燕子夫妇开始对孩子们进行飞翔技能训练。它俩先是绕着窝巣慢慢飞,或上下或左右盘旋。有时绕大圈,有时绕小圈,声声鸣叫似在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有只雏燕好像受到启发,站在窝口伸伸脑袋,展展翅膀,猛然飞离巢穴,在门洞里试飞,动作虽稚拙愚笨,却不屈不挠,累了歇,攒足劲再飞。

其它雏燕受此鼓舞,也跃跃欲试。又有三只雏燕飞出巢穴,在老燕的带领下,在门洞里练翅。那只最小的雏燕也不再犹豫,学习同伴们振动双翅朝前一跃,终因体力不支跌落在地。二哈奔了过来,毫不客气地冲着落地的雏燕汪汪狂叫。燕子父母不顾一切箭一般地冲向二哈,在它的头部、尾部猛扑猛啄。二哈顾了前顾不了后,在地上直打转转。见状,我急忙上前制止了二哈的鲁莽行为,捧起那只不知所措的雏燕,朝上一抛,它居然飞出门洞。落在院子里的合欢树上,扯着嗓子呼朋引伴。这时,不知从什么地方飞来五六只燕子前来凑热闹,它们在燕窝旁、门洞里、院子里奋飞呼叫,热闹非凡。五月十九是个吉利的日子,雏燕出窝是燕子族群里的大事,它们的亲友前来捧场贺喜呢。

不久,老燕雏燕全部远走高飞了,院子里安静下来。孤零零的燕巢悬在墙角,尽显寂寥。傍晚时分,七只燕子全飞回来了,有的在窝里歇息,有的站在窝沿四处张望。第二天,我发现当时给公燕盛小虾的菜盘中,摆放着十三颗紫红色的桑葚。我猜想,那是它们对我多日来友好相处的真诚回报。

接连几天都有更多的桑葚、小葡萄出现在菜盘中。它们也深谙投桃报李的人之常情。

我相信,活跃在中华大地上的燕子,也是有灵性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