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便混浊1个月,7剂而愈

 经方人生 2023-10-12 发布于四川

2023.10.12,第657期

男性,51岁,既往有高尿酸病史。

主诉:小便混浊1个月。

现病史:近一个月出现了小便混浊,时有团状,小便黄,泌尿系B超无异常,尿常规未见异常,血生化尿酸偏高,为治疗来诊。

刻症:小便混浊,小便黄,出汗多,乏力,口干欲饮,口苦,无恶寒,无恶风,纳食可,睡眠可,大便正常,舌质稍红,舌苔黄腻,脉浮弱。

六经辩证:阳明,太阴合病。

拟方:猪苓汤合萆薢分清饮加减。

方药:猪苓15克,茯苓30克,泽泻10克,滑石30克,薏苡仁30克,萆薢15克,益智仁15克,乌药15克,石菖蒲15克,黄柏15克,车前子30克,7剂。

患者吃完七剂,告知小便量多,小便混浊慢慢变清,但早上还是有点黄浊,已经没有团状态,口干口苦减轻,继续守上方7剂善后。

按语:小便混浊,小便黄,口干口苦,出汗多,舌苔腻,综合辩为湿热下注之阳明病。

《伤寒论》第223条: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憹。舌上苔者,栀子豉汤主之;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

患者有小便混浊,还有小便团状,乏力,这表明也有虚,不足的一面,也就是肾气的不足,萆薢分清饮,主治真元不足,下焦虚寒之膏淋、白浊,小便频数,浑浊不清,白如米泔,凝如膏糊,舌淡苔白,脉沉。

方中萆薢为君善于利湿,分清化浊,是治白浊之要药。益智仁温肾阳,缩小便,为臣药。乌药温肾祛寒,暖膀胱以助气化;石菖蒲芳香化浊,分利小便,共为佐药。食盐少许为使,取其咸入肾经,直达病所之意。诸药合用,则共奏温暖下元,分清化浊之功,两方合用凑效果。

莫金乙,主治医师,一名普通的基层医生。热爱中医,崇尚仲景医学,善用六经辨证,熟练运用经方,擅长用纯中药治疗各种常见病、多发病。

善于纯中药治疗发热、不名原因的发热、外感病,脾胃病,咳嗽、头痛、胃胀、胃痛、眩晕、失眠,不寐、消渴、哮喘、月经不调、痛经、肿瘤术后胸痹、胸痛、心力衰竭等病症。

白天日常诊疗,夜晚读书,立志传承经典,潜心临床,服务一方百姓,做经方一代传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