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云南近现代名人——雷雨田

 颐源书屋 2023-10-12 发布于云南

雷雨田[公元1916年—2012年5月18日],原名张秉寿(张炳寿、张炳寺),今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曲江镇人,在今云南省昆明市长大。民国陆军少将。毕业于南京(今江苏省南京市)中央宪兵学校,曾任滇军排长、连长等职,云南昆明宪兵队长。国共内战后至缅甸,1980年段希文(今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人)去世后,雷雨田继任“泰北山区民众自卫队”总指挥(统率“泰北孤军”)。历任国民党第五军参谋长、第五军军长。2012年5月18日,于今泰国北部清莱府病逝,享享年96岁。“雷”姓据雷雨田年轻时爱上的一个广州(今广东省广州市)女孩所姓,为了纪念爱人,遂将自己的姓改“雷”,“雷”拆之为“雨田”,亦说败军之将不给祖宗丢人,所以取了个假名“雷雷”遮羞。拆开来成了“雷雨田”。一生三次撤退:打日本撤退,徐蚌(今江苏省徐州市、安徽省蚌埠市)会战撤退,联合国压迫从缅甸撤退。

雷雨田自小离经叛道,打心眼里看不起穷乡僻壤的云南家乡。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离家出走只身前往南京中央宪兵学校投奔滇(云南简称)军中央系领袖朱培德(今云南省楚雄州禄丰市人),被朱培德保送到南京中央宪兵学校读书,前辈,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从南京中央宪兵学校毕业。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十二月,南京天寒地冻,挹江门、中华门被日军大炮轰开,出城的市民人流拥堵,日军便用机枪扫射,状况惨烈。雷雨田带领300多个弟兄在城墙上用机枪向日军还击,打死无数日军。后来坚持不住,选择在日军进攻的薄弱处,用绳索从城墙上吊下来得以逃出城中。后于长江中抓住一块门板,并用钢盔划水,终于泅到江中沙洲上,这里已有几万难民。后来,宋希濂(今湖南省湘潭市湘乡市人)的第35师自江北派了两条民船来接运,上船后甲板上层为脱去军装的士兵,持枪的士兵躲在下层,随时准备与日军拼命。到了江北岸,日军对沙洲孤军喊话,要加入日军的可以过来,不愿来的可发给路费回家。雷雨田心想,天下哪有这等好事?果不其然,受骗的国军过去后,立即被拖到江边杀害。拖了一个星期,最终雷雨田化装成难民得以上岸,后徒步走到信阳(今河南省信阳市),辗转找到部队,经武汉(今湖北省武汉市)、长沙(今湖南省长沙市)、株洲(今湖南省株洲市)到广州(今广东省广州市)。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秋,日本投降后,雷雨田以上尉军官的身份在广东广州参加了授降仪式。

抗战胜利后,雷雨田回到云南家乡。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攻入云南,雷雨田部队被打散。不久,雷雨田率残部投靠固守云南边境的国民党第八军。当时,国民党军第八军是国民党坚守西南大陆的最后一道防线,蒋介石(今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人)令其据守滇南,以策应反攻大陆。没想到,中国人民解放军同时从四川和广西发动千里奔袭,蒙自(今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一战,第八军势如山崩;元江(今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县)战役,第八军主力数万人被歼于元江河谷东岸。剩下残部四分五裂,纷纷南逃。国内战史将元江战役称之为“解放大陆的最后一战”。

国民党兵败西南,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追击下,国民党第八军237师709团团长李国辉(今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人)率残军800多人惶惶如丧家之犬,越过西南边境,遁入缅甸境内。1951年3月,这支部队与国民党第二十六军93师278团副团长谭国忠(籍贯不详)率领的另一股入缅残军600多人在今缅甸东部大其力(今缅甸东部掸邦大其力县)汇合。在滇南、缅北地区整编出号称有“十万之众”,成立了所谓“复兴部队”,李国辉任总指挥兼第709团团长,谭国忠任副总指挥兼278团团长。1951年8月。国民政府云南省主席李弥(今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人)奉蒋介石之命,来到金三角(位于东南亚的泰国、缅甸和老挝三国边境地区的一个三角形地带,因这一地区长期盛产罂粟等毒品、是世界上主要的毒品产地,而使“金三角”闻名于世)地区接管并改编这支“复兴部队”。原国民党第二十六军93师师长吕国铭(籍贯不详)被任命为泰缅第二十六军军长,下辖第193师和第93师。第193师师长由第709团团长李国辉升任,第93师师长由彭程(籍贯不详)担任。

此时,在命运之绳的指引下,雷雨田也率残部,跟随李弥、李国辉、谭国忠等一起“反攻云南”。李弥初期的反攻相当顺利,并一度占领了云南省十数个边境县城,但被解放军击败后只能退守云缅边境的争议地区(江心坡和南坎一带,约为2.7万平方公里)。

到1953年,缅甸国民党残军已经扩充到18500余人。1954年3月,缅军在军事围剿失败的情况下,开始通过联合国寻求维护其主权。1953年4月23日,联合国作出决议,要求国民党残军解除武装撤回台湾。在联合国监督下,从1953年11月至1954年3月,迫于国际舆论的强大压力,在美国的调停下,国民政府云南省省主席李弥率李国辉、第二十六军193师、谭国忠第93师部分共5473人经泰国撤到台湾,但仍有1万余人滞留缅甸。陆军中将段希文自任国民政府云南省省主席一职。后来分析,一方面,台湾方面不愿放弃云南;另一方面,残军内很多官兵也不愿赴台,仍想反攻大陆。

1954年—1955年,缅军又对国民党残军发动了攻势,但收效甚微,不单没有剿灭国军,反而自己的领土被占领了不少。

1957年下半年,蒋介石派柳元麟(今浙江省宁波市慈溪市人)前往收拾残局。柳元麟收编残军成立了“云南反共人民志愿军”,自任总指挥,段希文、彭程任副总指挥,下辖五个军:第一军军长吕维英(籍贯不详);第二军军长甫景云(籍贯不详);第三军军长李文焕(今云南省临沧市镇康县人);第四军军长张伟成(籍贯不详);第五军军长段希文(雷雨田任参谋长兼第93师师长)。

根据周恩来(今江苏省淮安市淮安区人)总理和吴奈温(缅甸仰光人,被称为“缅军之父”,长期担任缅军总司令,总参谋长,创建缅甸社会主义纲领党,并任主席,专任革命委员会主席和总理,缅甸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国务委员会主席(即缅甸总统)于1960年10月1日,签订的《中缅边界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从缅甸联邦手中收回民国二年(1913年)被英国侵占的片马(今云南省怒江州泸水市片马镇片马村)地区、以及民国三十年(1941年)被国民政府割让给英国的班洪、班老(今云南省临沧市沧源县班洪乡、班老乡)等领土,放弃了对江心坡(位于中国云南高黎贡山之西恩梅开江及迈立开江之间地带,面积约为2.7万平方公里,长约1000公里,阔约270公里。具体指今缅甸克钦邦密支那县以北的大部分地区,北起于中国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察隅县,南到缅甸尖高山)和南坎[今为缅甸掸邦北掸邦南坎县。南坎系掸语地名,即“金江”之意,因古人称瑞丽江为龙川江,南坎在瑞丽江南面的坝子,故而得名南坎。南坎原为中国领土,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被英国“租借”,二战期间先被日军占领,后被中国远征军收复并建立“光复乡”。不久民国政府以年租金1000卢比的价格继续“租借”给英国。一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6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缅甸联邦政府边界条约》签订,中国放弃了南坎的主权]被民国政府划出国界]的领土宣称。江心坡和南坎一带成了中国放弃,缅甸管不了的地区,政府放弃这里的同时,也放弃了对数十万国民政府军残部的追剿。

1960年11月20日,中缅勘界警卫战打响,中国人民解放军与缅军一道用了不到三个月时间,将国民党残军驱赶到老挝境内和缅泰边境地区。到1961年1月,缅军精锐部队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配合下,第一次将国民党残军击溃。在缅甸政府及国际舆论的再次压力下,联合国要求国民党残军余部撤退。台湾当局只好要求国民党残军余部撤回,并于1961年5月第二次从缅甸分批将国民党残军柳元麟所部第一、二、四军约3600多人撤回台湾。但李文焕、段希文的第三军和第五军共2000多正规军拒绝撤回台湾,继续驻守缅泰边境。段希文放弃了大部分领土,但位于中泰边境的美斯乐(位于泰国北部清莱府以北密梭罗)地区依然没有放弃,云南边境国民党军残军和后裔20万人依旧驻扎在这里。虽然段希文的云南省只剩下区区几个村镇,台湾当局放弃,中国大陆也不再追剿,“泰北孤军”成了世界上著名的“亚细亚孤儿”[罗大佑(今台湾省苗栗县人)歌曲所描述]。

1962年,段希文重新整合残军,成立了“东南亚反共志愿军指挥部”,自任总指挥。由于国民党残军第三、五军拒绝返台湾,台湾以其拒绝命令断绝了供给。为寻求生存,段希文、李文焕率部重返萨尔温江[中国称怒江,发源于西藏自治区那曲市安多县境内、青藏高原中部唐古拉山脉,经中国云南保山市、临沧市)流入缅甸,注入马达班海湾。下游构成缅甸和泰国间约130公里国界线。上游藏语叫那曲河,因江水深黑色,中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

把它称为黑水河。怒江在当地的怒族中被称为阿怒日美,“阿怒”是怒族人的自称,“日美”在汉语中译为江,“阿怒日美”就是怒族人居住区域的江,故名怒江。此江的东方山脉为他念他翁山脉]两岸,走上了“以毒养军,以军护毒”的邪恶之道。自此开始,滞留缅甸的国民党残军第三、五军开始沦为一支规模庞大的毒品武装集团,其反攻大陆,复兴“中华民国”的美梦被残酷的现实击得粉碎。此时,国民党残军所占据的面积已达15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将近5个台湾、2个浙江大小,就是现在闻名世界的“金三角”地区)分别被坤沙[中文名为张奇夫,原名张启福或张祈福,自称今云南省大理州大理市人,出生于今缅甸掸邦莱莫山弄掌大寨人,父亲张秉尧是汉族人,母亲是掸族人,缅甸名字为“关约”,“坤沙”(坤沙多次对采访的记者说,自己叫“昆沙”不是“坤沙”,至于其中的原因后来有人透露说:坤,为阴阳的阴,有女性化的意思。不过因为周围的称其为“坤沙”,以后就约定俗成)则是泰国名字。著名毒枭,亦是缅甸军阀,前蒙泰军(MTA)总指挥,因海洛因而闻名世界。1989年金三角毒品贸易达到最高峰时,坤沙控制了整个金三角地区毒品贸易的百分之八十。1996年1月5日坤沙向缅甸政府军投降,随后前往缅甸仰光,开始了被软禁的晚年生涯,2007年10月26日在缅甸仰光寓所病亡,终年74岁]、罗星汉(今缅甸掸邦果敢人,缅文名字叫“畏蒙”。前东南亚大毒枭,曾被美国政府称为“海洛因教父”,罗星汉于1973年在泰国泰北被捕,然后交给缅甸政府。罗星汉在缅甸被判处死刑,后改为无期徒刑,1980年大赦后获释。在2013年7月6日,罗星汉在缅甸仰光家中去世,终年79岁))占领,坤沙、罗星汉原本是国民党下层军官,两人成立了两大贩毒集团占据此地。后来缅甸共产党和苗族共产党的武装部队也分别到达这里,还有一些国民党残军官兵则投奔坤沙和罗星汉。这些人凭着多年的作战经验,很多人成为了贩毒集团的骨干,更使这些贩毒集团如虎添翼。潘多拉盒子终于被打开,从此,泰、缅、老、中交界的三角地区,成为毒品王国。于是在这个美丽的地方,贩毒集团崛起,从此不再安宁。

1964年春,段希文率国民党残军向泰国政府投降,后被改编为“泰北山区民众自卫队”,仍驻扎在距今泰国北部清莱府城60公里处的美斯乐。

1980年,段希文去世,国民党残军五军参谋长雷雨田接任“泰北山区民众自卫队”总指挥(国民党残军第五军军长),成为金三角的掌门人。根据段希文投降时与泰国政府达成的协议,国民党残军不得再作鸦片生意。国民党残军部队和眷属只好种些谷子、大豆、茶叶等作物,生活条件相当艰苦。后美斯乐出产的冻顶乌龙茶叶成为泰国名产。

雷雨田出任“泰北山区民众自卫队”总指挥(国民党残军第五军军长),成了云南边境国民党残军孤军和后裔20万人的精神领袖。1981年,雷雨田配合泰国政府,围剿占据泰国北部考柯考牙山区的泰共游击队武装,这也成为了云南国民党军历史上的最后一战。也正是在雷应田在任的十几年里,云南国民党军完成了从军人到平民的过渡。

1992年,占据金三角的国民政府军余部,终于向泰国政府交出了全部作战武器,“中华民国”云南省政府门前的青天白日旗徐徐落下,一个时代结束。这一条新闻,占据了当天世界各大传媒的显著位置。

为了“以山养军”,雷雨田曾率领部下帮助毒枭坤沙护送毒品,赚取百分之五的护毒费。后来坤沙发展到几万军队,与仇家的谈判地点也常常选择美斯乐(国民党残军第五军驻地),据说1995年坤沙投降缅甸政府之前,最后都找到雷应田那里征询意见。有人说,张奇夫(坤沙)的崛起,是段希文纵容的结果,一个国民党残军上尉连长居然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毒枭这本身就是一个很难说清的事情。对此,雷应田晚年曾说:“毒枭没有前途,反攻更加无望,我劝他向缅甸政府和解,这一次他认真地听了我的忠告。张奇夫在我面前是小字辈,在见识上有很大差距。”

2012年5月18日凌晨,雷雨田在美斯乐普通寓所里安详离世。消息不胫而走,除了突降的一场小雨外,美斯乐一切依旧。雨后的浓雾笼罩在美斯乐上空,久久不退,人们就在这阴冷的气氛中招揽着游客。曾经的颠沛流离,饱受的苦难与艰辛,凄美、悲壮的中华儿女情,随着雷雨田将军的离世,最终尘埃落定。这个来自云南建水身高一米八的大个子,在撰写自己的传奇中,也见证了当代中国的苦难史和奋斗史。

云南近现代名人——雷雨田

雷雨田像

云南近现代名人——雷雨田

雷雨田像

云南近现代名人——雷雨田

雷雨田寓所及与家人

云南近现代名人——雷雨田

雷雨田在美斯乐(位于泰国北部清莱府以北)参加活动

云南近现代名人——雷雨田

“立委”蔡有土(籍贯不详)、李友吉(籍贯不详)莅访泰北拜会雷雨田将军于美斯乐合影纪念

云南近现代名人——雷雨田

连战(祖籍今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现居台湾省台南市)于颁发救助泰北爱心人士奖后与受奖人合影

云南近现代名人——雷雨田

位于泰国北部清莱府美斯乐——泰北义民文史馆

云南近现代名人——雷雨田

泰北义民文史馆外景

云南近现代名人——雷雨田

泰北义民文史馆

云南近现代名人——雷雨田

泰北义民文史馆外景

云南近现代名人——雷雨田

泰北义民文史馆外景

云南近现代名人——雷雨田

泰北义民文史馆

云南近现代名人——雷雨田

泰北义民文史馆内景

云南近现代名人——雷雨田

泰北义民文史馆内景

云南近现代名人——雷雨田

位于缅甸掸邦腊戌县登尼镇热水塘村周围山坡上——一律面向北方的华人坟墓

云南近现代名人——雷雨田

位于缅甸掸邦腊戌县登尼镇热水塘村——热水塘捡查站

云南近现代名人——雷雨田

金三角、美斯乐位置图

云南近现代名人——雷雨田

左起:李弥、柳元麟、段希文、李文焕、李国辉、坤沙、罗星汉

云南近现代名人——雷雨田

金三角地区国民党残军

云南近现代名人——雷雨田

金三角地区国民党残军

云南近现代名人——雷雨田

金三角地区国民党残军

云南近现代名人——雷雨田

位于泰国北部清莱府以北——美斯乐

云南近现代名人——雷雨田

美斯乐

云南近现代名人——雷雨田

“国军93师博物馆”

云南近现代名人——雷雨田

“国军93师博物馆”

云南近现代名人——雷雨田

“国军93师博物馆”

云南近现代名人——雷雨田

“国军93师博物馆”

云南近现代名人——雷雨田

“国军93师博物馆”

云南近现代名人——雷雨田

“国军93师博物馆”

云南近现代名人——雷雨田

“国军93师博物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