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岁宝宝打疫苗哭闹,被陌生奶奶无端说教,妈妈回怼让人拍手叫好

 金苹果6 2023-10-12 发布于北京
2岁宝宝打针哭闹,却被陌生奶奶说教
一位妈妈带2岁的二宝去打疫苗,当针扎进他的右胳膊的时候,二宝大哭。妈妈抱着大哭的宝宝出来,就遇到一个陌生奶奶对二宝的说教。
那个奶奶怀里抱着一个两三个月的婴儿,坐在椅子上。妈妈弓着腰一手抱着大哭的二宝,一手压着二宝胳膊上的棉签,这时听到那个奶奶说:“哭什么哭啊,都是大小伙子了,还哭啊?”妈妈纳闷,这是对我们说的么?然后陌生奶奶又继续说了两三次“大小伙子还哭啊,别哭了。都这么大了,大小伙子还哭。你看那个哥哥都没哭。”妈妈确定她这是在说二宝。
图片

妈妈礼貌回怼

妈妈知道打针时二宝哭是因为痛,现在哭是因为不想用棉签压着,等妈妈把棉签拿下来后,二宝立马不哭了。

对于那个奶奶在此期间一直说的“大小伙子还哭”的话,妈妈开始没顾上回复她,但听了心里是不舒服的。不管这个奶奶是否出于好心,或者习惯如此用语,妈妈都觉得她的这种说法是不恰当的。这样的安抚,对于孩子来说是没有用处的。

等二宝不哭了后,妈妈笑着对那个奶奶说:“孩子才两岁,不是大小伙子,如果是几个月的婴儿,你怎么弄他他都不会反抗,如果是三五岁懂事了,也不会哭闹。两岁的孩子就是这样处于懂与不懂的阶段,我很理解他的感受,也不会阻止他哭。”陌生奶奶听了,不好意思地笑着说,对对。
图片

妈妈的理由

首先,2岁的孩子不是“大小伙子”,即使孩子大了,也要允许他哭的,孩子大了就不能哭么?打针本来就痛,想哭为什么不能哭?
其次,别人不哭,自己就不能哭么?为什么看哥哥不哭,就要隐藏自己的感受也不哭?
第三,一两岁的孩子,正是出于上下不接的时候,刚懂事,但是还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行为反应往往也过于强烈。几个月的婴儿,打针的那刻有的哭几声后立马就不哭了,按压棉签也不会继续哭,3岁以后的孩子有的会哭,对于压棉签也是能理解的,不会反抗。那么和一两岁的孩子说你是大小伙子,不能哭,他不会理解,也不管用。
图片
01

这些错误的安抚方式,你是否在用

这个奶奶如果将来还是对她的孙子孙女用这种方式来安抚,挺让人担忧的。
现在很多父母和老人对于孩子打针哭闹,用错误的方式安抚孩子,比如“打针一点不痛”,这是歪曲事实,打针当然痛了,为什么说一点不痛?父母这样对孩子说,孩子还会相信父母的话么?
“有什么好哭的”,“你看那个谁谁都不哭”,这是不理解孩子的感受和情绪,不懂得与孩子共情,反而是责备孩子,孩子心里能好受么?
“再哭,就不要你了”“再哭,让医生再给你打一针”,这是恐吓威胁,孩子本来就很害怕了,再被父母吓唬,更加害怕,心理有阴影,下次会哭得更厉害。
图片
02

那么,哪些安抚方式是正确的呢?

让孩子知道为什么要扎针,告诉孩子会有一些痛,允许孩子哭
提前告诉孩子为什么要扎针,扎针时有一些痛,允许她通过哭的方式表达痛楚,会极大地减少孩子对扎针抽血的恐惧。
我女儿三岁后,去医院抽指血基本都没有哭过。在她3岁前每次去医院,我都会和她说:“生病了看医生,然后会抽指血,有一点点痛,如果你想哭就哭一下但是不能长哭;如果你能坚持住就别哭,我觉得你长大了,应该可以忍住这点痛不哭的。”她听了都会肯定说:“妈妈我知道了,有一点点痛,但是我不哭。”
理解孩子的情绪,与他共情
父母要理解孩子,与孩子共情,站在孩子的角度安抚孩子,用孩子理解的话语引导鼓励孩子。孩子哭闹的时候,父母不要不理不睬,或者用严厉的语言责备恐吓孩子,父母要蹲下来或者抱着孩子,用温和的语气安抚孩子,告诉孩子他很棒,爸妈理解他的感受,爸妈小时候打针也害怕,而且可能害没有他表现得好呢,等等这样的话语来安抚孩子。
图片
正向引导和鼓励孩子
不要说谁谁都不哭,你怎么还哭?而要用正向的语言引导,比如“你比那个谁谁勇敢多了,他会哭很长时间,而你哭了一下就不哭了。”“谁谁都不敢打针,你看你都敢的打针了。他应该向你学习。”让孩子觉得自己是很厉害,很有勇气的人,是别人学习的榜样。这样孩子会产生自信自豪感,会提高对自己的要求,而不再抗拒和恐惧打针,也不会哭闹得太严重。
说孩子感兴趣的话题,转移注意力
在孩子哭闹严重的时候,也可以说些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比如他们喜欢的玩具,动画片或者绘本,转移孩子孩子的注意力。
对于如何安抚打针哭闹的孩子,你还有什么方法?来说说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