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忆峥嵘岁月】李白良|回忆我出国作战的一段经历(一)

 lz茶店茶香菊韵 2023-10-12 发布于山西

【林州茶店民间文艺·第407期】

传承红色精神

不负初心使命

回忆我出国作战的一段经历

文 / 李 白 良

1974年春河北省玉田县留影

前 言

我们家族中有四位军人。第一位是大哥李照锁,1943年入伍,在解放战争中牺牲;第二位是叔叔李长妞,1955年入伍,入伍后当了汽车兵,学会了开车,参加了解放后祖国的大建设;第三位是我,1969年入伍,在雷达部队中做报务员,1975年退伍;第四位是堂弟李保亮,1992年入伍,1995年退伍。           

一、我的英雄连队


我一九六九年十二月八日接到入伍通知书,入伍后被分到北京空军雷达兵第十六团榆垡连(因驻军北京市大兴县榆垡而取名)。当时,因中、苏关系交恶,这个连还在内蒙古执行空中警戒任务,我被暂时分到十六团军教连参加报务员培训。报务员任务是收发电报,经过一九七零年元月至八月的培训,我已熟练掌握了收发报技能,经考试成为一名合格的报务员。这时,榆垡连从内蒙古执行任务回来,我才了解到我们榆垡连是个英雄连队:一九六七年八月至一九六八年六月,榆垡连协同高炮部队参加了援越(越南)抗美(美国)战争,在越南战场荣立集体三等功;一九六九年中苏关系交恶,榆垡连奉命到内蒙古离国界线仅三十公里的边防小镇执行空中警戒任务,又被北京军区发集体嘉奖令一次。了解到这些,作为英雄连的一分子,我倍感自豪。

刚回到连队一个月左右,我们榆垡连建制换防,调入北京军区空军雷达独立营。榆垡连编制为雷达独立营三连,属北京空军直接管辖,调防至天津市静海县唐官屯驻防。这个时期母亲与二哥丙良曾到部队探望。             


二、接受新任务

一九七二年八月,我所在的雷达三连要去执行毛主席轮战命令,配属高炮十一师,参加援老(老挝)抗美(美国)任务。除时任连长张固荣、指导员黄润成、副连长刘步宏、副指导员江海云外,又从独立营其他连队抽调技术骨干人员,共六十六名干部战士,进行战前准备与动员。连队对我们要携带的513雷达两部、油机发电机组258型四台(两连汽车上安装)、91型发信机、7512型收信机(电台)进行全面、彻底的大检修。要求我们报务员对电台天线调试,对发信机功率、接信机灵敏度彻底检查、调试,并反复试机,达到各部位最佳状态。要求带足备用器材,包括适宜野战的小台钳、小电钻等。司机战友们对自己所要开的大型雷达汽车和油机发电机汽车进行大检修,雷达操纵员和发电机组战友也对自己的专业机械进行彻底检查、维修,并配齐了各自机械易损零件,如备胎、我们电台的电子管等。又带了伪装网、牵引绳、防滑链,并按各班、排准备充足了野外宿舍三防篷布(防火,防水,防腐)、铁锹、铁锤、丁字镐、砍刀等工具。  

对轻武器的准备,排以上干部配备了手枪,班长配备了冲锋枪,战士配备了半自动步枪,每辆雷达车又配备了一挺轻机枪。北空首长考虑到雷达只是低空防卫安全,又从北京场站调来四挺高射机枪和高射机枪射手加入我们连,空中防卫力量进一步增强。同时还配备了钢盔、铁制急救盒(内有吗啡止疼药)、三角巾、方巾等受伤后的包扎用品。

三、写了遗书

援老抗美出发前,连长下达轻装上阵命令,要求除自己所需要带的两套夏天军装和衬衣外,棉衣裤、绒衣裤和书类物品全部存放在自己的提包内,给每人发了一条白布条,要求在上面写上家庭地址,我写的是:河南省林县茶店公社茶店大队河西岸村李丙良收。(我十三岁时我的父亲因病去世)。我又写了一封家书:二哥,三哥,当你们收到此提包时,也许我早已经不在人世间了,战争是残酷的,照顾好咱娘和全家人。四弟,白良”。写好后,放进自己的提包内。指导员战前讲话:做最坏的打算,向最好的争取。人人明白战争的残酷性,战友们都写了决心书,有的战友甚至写了血书,我写了入党申请书与决心书,交到指导员手里,接受组织考验。全体指战员热血沸腾,没有一个人退缩,都做了最坏的准备。全连干部战士的提包留在了天津市静海县唐官屯营房仓库内。

四、战前集结

一九七二年九月,我们全连干部战士驾驶六辆汽车(两辆大型雷达汽车、两辆大型油机发电机汽车和两辆解放10A汽车)。我们报务班打理好自己的背包,乘坐解放10A篷布车时,就坐在自己的背包上。从营地唐官屯开拔至天津张贵庄火车站,离营房时,营长、教导员带唐官屯留守人员列队欢送我们。我心里不知道是滋味。    到张贵庄火车站后,由车站军方人员指挥我们将车辆开到平板火车上,车站军方教我们把三角木放到每个轮胎前后,再用把钉和长铁钉钉住三角木,然后用粗麻绳固定汽车四只轮胎。平板火车下有固定铁钩,再用木棍绞合麻绳固定。这样汽车在平板上就非常稳定。除每辆汽车驾驶室留一名或两名司机外,我们报务班、后勤人员和其他人员乘坐绿皮火车,打开自己的背包就可以在火车上休息了。有线班又在每辆汽车上与火车箱内安装了临时电话,以便途中联系。

到达出国集结地内蒙古包头市后,炮师接受了我们,编制为高炮十一师师直警戒雷达连,代号五号站。在这里,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有战友回忆说是李际泰司令员)乘坐直升飞机从北京飞到包头市,视察了炮师后,又到我们连视察、看望了我们。我们全连列队接受检阅。秦司令员是我入伍后见到的最大官。

五、开拔昆明

一九七二年十月初,总参命令我们随高炮十一师开拔昆明,我们从内蒙古包头市乘坐军列闷罐车,途径银川、兰州、宝鸡、成都等地,开拔到昆明市干海子(昆明军区步校)集结。到昆明后主要是明确作战任务,做充分准备。原来是我国援助老挝的筑路部队受到了入侵老挝的美国空军飞机多次攻击,造成我筑路部队二百六十多人牺牲。我高炮部队前三批作战人员与美飞机作战九十余次,击落美飞机三十多架,击伤美飞机二十多架。从以上这些可以预测我们第四批援老高炮部队与美飞机作战仍然存在。美飞机每天成批多次轰炸越南与老挝,敌情态势仍然十分严峻,全连人员再次做了牺牲准备。各班又配发了英语和老挝语言中文标示的小册子,如英语:举起手来,缴枪不杀!老挝语言:你好,到xx地方怎么走?到我们那儿看电影!熟悉英语和老挝语,以方便战场使用。到现在我还记得一句老挝语:萨海,萨白地!(同志,你好!)    

到昆明后,炮师秘密组织了先遣队提前进入老挝,在筑路部队地段预定炮师指挥部,对各炮团、营、连作战阵地、野战医院位置和我们雷达警戒预定位置等,都做了详细部署。    我们连副连长刘步宏带了几位战友,前往炮师三个团火力圈内的一座山头,反复勘察。这座山头离公路只有一二百米,周围没有雷达死角,又有水源,交通便利,有利早期发现敌机,是个理想的雷达阵地。向上级汇报通过后,我连又组织一个二十余人的先遣队,提前进入构筑雷达与油机发电机汽车的半地下工事和我们报务班指挥室全地下工事,构筑施工在老挝战场展开。

六、开赴老挝战场

在昆明步校的作战人员战前演练正常进行。一九七二年十二月初,中央军委作战命令下达。我们连队同炮师组成多个汽车梯队,每天分批从昆明出发至中老边界县城勐腊。我们乘坐的解放10A汽车随我们雷达、油机发电机汽车共六辆摩托化行军,途经玉溪、元江、黑江、普洱、思茅、勐养,翻越云南最大山脉一一峨山。昼行夜宿,历时九天到达边陲小县一一勐腊县城,住在了一户傣族农民家的小角楼内,这户农家在小角楼下散养着猪、羊和水牛。顺着楼梯上一层看,楼板全是竹子破开后铺设而成,走在上面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楼中央有个火塘,火塘内燃烧着柴火。我们报务班就围着火塘打开自己的背包,铺开褥子床单,叠好自己的“豆腐块”被子。这时,我看到火塘上吊着一块黑漆漆的东西,一会儿火塘内发出“滋”的一声,不知道是啥东西。广东战友告诉我说这是熏肉,南方人吃这种肉。第一次见到熏肉,印象很深。这家老头身披毛毯,一边用当地的普通话和我们拉起了家常,说土司是如何压迫、剥削他们,让他们过着没吃没喝的穷苦日子。在那个年代这大概是帮我们忆苦思甜吧!他一边往火塘内添柴火一边说:“好冷啊”。

阳历12月份,北方已经是寒冬了,而勐腊处于亚热带地区,漫山遍野还是郁郁葱葱,这让从没有出过远门的我十分好奇,永远记在了心里。

七黄昏时跨出国门

在勐腊县城休整一天作临战准备,连长令我们在各自的六辆汽车上全部披上一层草绿色伪装网。下午,全体集合,把身上穿的解放军服装脱下来,换上老挝人民军服装。这一脱一换之间,我看到有位排长和战友流泪了,我想可能是不想脱下这身威武的解放军服装,也可能有其他想法吧。我们乘坐的六辆汽车牌照军京AXXX换上KM一一一32至KM一一一37,共六个牌照。看看周围换了军装的战友,有的笑道:“我们已经成了地道的外国人,车也成了外国车了”。大家互相会意地笑了。

报务班宿舍前合影留念

车队指挥命令我们黄昏时间出发,越过中老国界线。在太阳快落山时,我们和其他单位车辆,在中方公路一侧足足停了几公里长,一眼望去,好像一条长龙。这时,连长命令乘车人员到路两边山上砍了树枝,插在乘坐的汽车两侧,又做了伪装。

接车队指挥命令,在夜间行军中,如果看到三颗信号弹升空时,说明美国飞机有夜袭,全车队就地停车、关灯,不得大声喧哗;再次看到三颗信号弹升空时,情报解除,车队继续前进。

虽然出国前夜我们都有紧张的表现,但随大部队行动,我们紧张的心情缓缓放下。这时,我感觉到我穿的胶鞋内黏糊糊的,脱下鞋用手电筒一看,鞋内不少血迹。原来一只大蚂蟥钻到了我脚后跟里,已经钻得很深。我急忙用手拽,湖北战友急忙阻止我说:“不能拽,得用手拍打”。在他们的帮助下,终于取出了这只大蚂蟥。直到现在,我的右脚跟还留着一个暗紫色印记。当时其他战友也赶忙检查自己的双腿,发现也被蚂蟥咬了。

在紧张的夜行军中,我们报务班坐在伪装了的篷布车内,没有一丝睡意。虽然车厢前面被篷布封死,但车厢后面有两块篷布可封可开。打开后面棚布往后一看,哎呀,成百辆汽车夜间行军十分壮观,一辆接一辆开着大灯的汽车向前开进,就像一条巨大的火龙,起伏蜿蜒,向前蠕动。战友们一致要我给他们讲个故事听,我给战友们讲了《林海雪原》小说中301首长少剑波与卫生员小白鸽白茹谈恋爱的故事。讲完后,战友们哄笑说,你讲的是白茹的心。四十多年后,湖北孝感的战友们来林州看我,还拿出国的夜里给他们讲的故事取笑我。

当我们的车队在夜里行军至老挝的勐赛时,在夜色中看到了烈士墓,前三批出国作战的近五十名战士便长眠在了这异国的国土上。车队干部、战士纷纷下车,肃然而立,心情宛如波涛汹涌的大海。这只是前三批出国作战中四个烈士陵园中的一个。

【未完待续,下期更精彩】

作者简介:


李白良:男,林州市茶店村人,72岁。1969年冬入伍,1975年退伍后人民医院工作,2011年退休后被返聘至2020年,后返聘到肿瘤医院工作至今。

END

林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茶店工作委员会主办

本期编辑:逯     軍

本期审核:郭 丽 燕

《林州茶店民间文艺》

挖掘、收集、整理、传承、弘扬、传播民间传统文化艺术,推介乡村最具特色的民间文艺人才,活跃社区群众文化艺术活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