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鬼方不是白人!而是陕北、内蒙种食荞麦的族群,荞麦原产于4000多年前中国

 陶文上古史 2023-10-12 发布于河南

谁在抹黑中国陕西?有种说法流布甚广,“鬼方是白人和游牧民族,侵占陕北,对战商周。”

这毫无道理可言,不能以后世“长城农牧分界线”,来刻舟求剑地揣测和判断夏商周及方国历史。

比如今天考古人,常拿着商朝中晚期甲骨文——王室巫卜专用文字,来比附上古出土文物和文字。从而闹出很多误会!

不能因为字形相似,就开心地“以今解古”吧?这与民科诳史有区别吗?

事实上,图中徽铭【鬼】方,字根义是:「gé荞麦 bù长久 zé吃 gó消瘦」。鬼方并非鬼佬白种人!

今天人生活好了,影视听广宣“瘦为美”,女性狂求“水蛇腰,排骨教”。

但古代中国十分讨厌“白骨精”,因此上史书早早就有了【鬼方】族名。

并非陕北人“爱吃荞麦”,俭省主粮。而是因为尧时“十日并出”、夏朝“伊洛竭”、商朝“黄河竭”,每隔几百年便会遭遇全国性大旱,自北而南。

辉煌的燕辽蒙红山文化,就是因为干旱荒漠化,率先从农业定居,转向游牧渔猎生产方式。考古证实:红山文化遗民向北方、西方,大规模地持续扩散。

《山海经》记载,“一目国(鬼国),威姓,少昊之子,食黍。”少昊生于东夷山东,后来成为西方天帝金天氏。

《汲冢周书》、《易经》、《古本竹书纪年》、《史记·殷本纪》和出土的《小盂鼎》及商周甲骨卜辞中,都有鬼方记载。

1983年5月,陕西考古确认,陕北清涧县李家崖古城,为商代鬼方都城遗址,并命名为“李家崖文化”,或称【鬼方文化】。

《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相州滏阳西南五十里有九侯城,亦名鬼侯城”。鬼侯城在今河北磁县、临漳县一带。

《易·既济》载:“ 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武丁时期,可能迁徙河北。殷商纣王时期,鬼侯与西伯侯、鄂侯位列三公。

周文王攻灭陕北西落鬼戎,可能是鬼方被殷商伐克后,改了新名字。更有些逃迁漠北贝加尔湖,成为春秋时隗姓赤狄人。

《索隐》引《系本》云:“陆终娶鬼方氏妹,曰女嬇。其长一曰昆吾;二曰参胡;三曰彭祖;四曰会人;五曰曹姓;六曰季连,啱(芈)姓,楚其后也。”王国维 《观堂集林·鬼方昆夷玁狁考》。

黄帝有熊氏后裔,兴于河南熊耳山,不间断向湖北汉水流域拓展,芈姓熊楚始祖陆终,怎么娶了个远在八百里之外的鬼方氏女呢?黄帝四妃嫫母也被认为是鬼方氏女。

2010年金英熙、贾笑冰在团队,从辽宁长海县广鹿岛小珠山贝丘遗址,考古发现了5500年前的大量荞麦种子。

证实了:荞麦的起源地在中国,甜荞起源于东北,苦荞起源于西南(滇中中山盆地)。荞麦“自黄河向淮河扩散,并传播到蒙伊、俄乌。”

汉族荞姓,不知源流。《姓氏词典》注云:“傈僳族姓(荞),源于傈僳语“括扒”或“瓜扒”。古有一女子因食荞麦而受孕,生下的后代即为荞氏族祖先。他们以善种荞麦而闻名。

彝族赞美“庄稼苦荞麦大”。新开垦田地,初次种植荞麦,要先堆筑祭台,插上三叉松牌,献上酒、牲肉等,祭祀荞神。每年农历四月笫一个属龙日子,定为“荞菜节”,也称“荞年节”,并传袭到今天。

部分图片侵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