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州,为“母亲湖”建一座博物馆

 苏迷 2023-10-12 发布于上海
系国内首座湖泊类生态人文综合博物馆 计划明年7月5日开放
《姑苏晚报》2023年09月22日 A03版

  本报讯(记者 彭化成)天堂之美在于太湖美,苏州为“母亲湖”“量身定制”了一座太湖博物馆。9月20日,在苏州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上,太湖博物馆揭开面纱。这座博物馆位于吴中区临湖镇沐春园内,计划于2024年7月5日开放。这是环太湖地区首个全面展示太湖流域自然景观、文化历史和生态治理的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国内第一座湖泊类生态人文综合博物馆。

  太湖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源头,太湖2/3的岸线、3/4的水面、4/5的岛屿在苏州。作为苏州的“母亲湖”,太湖见证了江南地区数千年的沧海桑田,造就了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滋养了周边地区的黎民百姓,也浸润出独特鲜明的江南文化。作为吴文化的发源地,苏州是太湖沿岸苏式流派民居建筑和江南水乡古镇、古村落分布最密集的区域,孕育了大量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太湖三山岛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填补了我国旧石器时代遗址和更新世哺乳动物群的空白;苏州博物馆有关太湖的馆藏文物超过5000件。这些遗产项目、遗址资料、馆藏实物,具有相当的历史文化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将为太湖博物馆提供重要文化支撑。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太湖地区的城市发展,与太湖的滋养密不可分。近年来,苏州大力实施太湖治理工程,划定生态空间保护区域,建设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和环太湖生态安全缓冲带,打造苏州太湖生态岛,建设全球可持续发展生态岛中国样本,苏州太湖流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苏州用心用情呵护“母亲湖”,为长三角筑牢生态屏障,为子孙后代留住青山绿水,走出一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绿色转型之路,这一系列举措和成效,将进一步丰富太湖博物馆展陈内涵。

  据了解,太湖博物馆规划面积308亩,其中一期工程86亩,分为室外展区和室内展馆两大部分。室外展区为大型生态博物馆,主要展示生态湿地淡水资源、动植物生物多样性、治水技术和成果等;室内主展馆主要分为序章之太湖概况、源起太湖、水之太湖、生态太湖、人文太湖5大版块,展示环太湖流域从旧石器时代至良渚时期的文明曙光,从良渚时期至现当代的水利水治,并配以动植物标本、书画作品、古建筑模型等,反映太湖流域周边城市生态及人文特色。整个展区将采用实物陈列、场景再现以及现代科技等多样化手段进行呈现。

  对“母亲湖”的过往,苏州爱得情真意切;而对“母亲湖”的未来,苏州也绘好了蓝图一幅。环太湖地区的城市发展,与太湖的滋养密不可分。根据建设方案,围绕“最美太湖水、文化新地标、世界级生态湖区”的目标定位,太湖博物馆将致力于打造以“三基地、四中心”为内核的太湖文化标志性载体,即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生态文明展示基地和水文化教育基地,太湖历史研究中心、太湖文化保护传承中心、环太湖城市文化交流中心和太湖生态治理展示中心。“太湖博物馆将通过独特的设计、丰富的展陈、厚重的文化,讲好发生在太湖流域的中国故事,努力唱响新时代'太湖美’。”太湖博物馆筹建方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