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美丽之研究
2023-10-13 | 阅:  转:  |  分享 
  
美丽之研究若干年以来,“帅哥”“美女”之称谓渐趋普泛化(粤语则称为“靓仔”“靓女”),而且这两个词其实已经不再具有气质、颜值的意义,基本上只
是有关性别的寒暄。由于这个原因,当代中国社会对于美的认知陷入了一种极为空洞的窘境:无谓的奉承和虚伪的赞美到处流行,在“美学”廉价普
及的情况下,人们已经不知“审美”究竟为何了。因此,有必要重新审视一下人类审美之本源了。审美之于人类,其实是一个见仁见智的精神世界,
古今中外的审美观念可以说是汗牛充栋,绝对的审美共识很难达成。但是,有一个思维的路径大体趋同,这就是认可美学是对人类生命的最高阐释。
其最根本的审美观念是审生命之美,而生命的核心内容是身体与性,是两性交感所体现的生命创造之美,所以审美的基本指向是审异性之美。也就是
说,只有男人看女人才是美的,只有女人看男人才是美的,它是从性选择经由性审美而产生的生命崇拜,这是原始先民审美发生的基本路径。就人类
的文化视野而言,任何与生命发展无关的对象都是不值得关注也是无暇顾及的。我们今天的男女交往中对男人身高和女人臀围的考量,潜意识中隐含
了对生殖能力的判断与取舍。也正是由此出发,生命美学和身体美学在中外美学界都在日益成为显学。而就生命的内涵而言,通常所谓的“美”并不
总是受到青睐,因为生命作为一个鲜活的个体,“美”并非绝对的必须。“美”与“丑”相辅相成,相伴而行,一味地强调“美”,其实是一个伪命
题。一个现成的例子是“情人眼里出西施”,这说明美其实是来源于美感,具有极强的主观性。中国古代的两位哲人庄子与韩非子曾经不约而同地讲
了同一个故事:《庄子·山木》:阳子之宋,宿于逆旅。逆旅人有妾二人,其一人美,其一人恶。恶者贵而美者贱。阳子问其故,逆旅小子对曰:“
其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其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阳子曰:“弟子记之:行贤 而去自贤之行,安往而不爱哉!”《韩非子?说林上》:
杨子过于宋,东之逆旅,有妾二人,其恶者贵,美者贱。杨子问其故。逆旅之父答曰:“美者自美,吾不知其美也;恶者自恶,吾不知其恶也。”杨
子谓弟子曰:“行贤而去自贤之心,焉往而不美。”这说明,在古代哲人那里是放弃了对于美丑的判断的,二者并无高下之分。这篇小文无力论列美
丑之间的宏大叙事,只就美女之美的微观理解略抒己见。女人之美丽与否,本质上是一种男女之间的审美关系,而且诚如马克思所说:母系社会的解
体是妇女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失败,这个失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男性掌握了对女性规训的话语权。所以,今天谈论的美女之美其实是隐含了这个历
史前提的。首先应当明确,所谓“美丽”是特指女人之美,虽然偶尔也有“美男”,或与“伪娘”庶几近之,多少有些尴尬,所以,美丽是女人的专
利。归结起来,美丽之含义大体包括了如下数端:一是魅力。魅力不是美丽,因为美丽之人未必就有魅力。何谓魅力?魅力就是内在的吸引力,或曰
魅惑力,这种吸引力不一定由外在的皮囊所决定,而是由品位、趣味等精神层面的东西所决定,它极具个人性而与社会通例无关;二是活力。生命状
态的最佳表现就是生气勃勃,它也是男女情爱抵达巅峰状态的身体基础。活力表现为心有灵犀、灵气飞动和精力充满。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认为,身
体健康面色红润的农妇要远比弱不禁风面色白皙的小姐更能让人心仪;三是才力。聪慧而不是笨拙,细腻而不是粗犷,她是一个精神交流的对象和精
神生活的伴侣,有足够的心智能力使得生活不再乏味,美女的一个很重要的素质是俏皮,或者叫俏丽、幽默、淘气,而非总是正气凛然不苟言笑;四
是气力。气力不是力气,不是女汉子做派,而是秀气与骚气。秀气在今天特指那些姣好、文雅、脱俗,有书卷气,无风尘气。而骚气,则是风骚倜傥
之意,《红楼梦》第三回黛玉进京,“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态度”;王熙凤则是“身
量苗条,体格风骚”;宝玉也是“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此种气力,对于男女而言,具有化学反应的意义,所谓“男女搭配,干活不累”此之谓也。由是观之,很多所谓的“美女”是应该打上引号了。
献花(0)
+1
(本文系岭南闲人之...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