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城市教室】沙水清:图案纹饰开启新天地——趣解汉字“文”

 lpl求知获识 2023-10-13 发布于重庆

文明与文化似乎是一个联姻体,凸显了以人为主体的创造伟力。“人生识字忧患始。”识字是摆脱文盲并学习文化、接受文化、彰显文化的第一步,也是提升文明素养的孵化器。“文”,既是观察事物、研究问题的工具性知识,又凝结着精神价值追求。

从字源寻踪,“文”恰恰是远古先祖摆脱原始蒙昧状态、克服粗陋野蛮行为的“灯塔”。

“文,错画也,象交文。”相互交错的纹理线条,似乎是“文”的原型字。但这个有点接近人字形的“文”,身上带着纵横交错的花纹,难道是指一个纹身的人?确有一种说法,认为“文”为纹身之人,文是纹的最初所指。照此,这个“文”又是如何转为文字、文化、文明等义涵的呢?仓颉造字,又何以会“天雨粟,鬼夜哭”?引领催生宏大深远历史进程的“文”,却来自刺青纹身之俗,似说不通。如果要把“文”与人关联起来,就在于人之为人,离不开“文化能力”。“文”,来自人的精神创造活动。

其实,史前考古发现已经表明,出现在诸多陶罐、岩壁、甲骨等器物上的图案纹饰,表现的正是生活中美好的、重要的事物,也表达了先民们的信仰、愿望和期盼。在历史演进中,这类图案纹饰或从具象到抽象,或从图案到线条,或从象形到会意,出现了变形和变体。这也为汉字独特的象形功能和特征提供了历史文化滋养。

由此,再来看这个“文”,纵横交错的符号,可以推断为远古的人们用简明直观的线条图案来表情达意。有的“文”字,干脆画一个心形并添上交错的线条,明确表示“文”就是用图案图形作为象形符号来表达内心的想法,也就是内心世界以符号形式加以外化彰显。这正可谓用象形文字的“文”来说明象形文字自身。一部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史之所以绚丽演进,不正是这个“文”创造和映照的结果吗?

“文,犹美也,善也。”改造粗陋野蛮的事物,要有人文精神的点化润泽。“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祥瑞和暖的气息吹拂人间,春和景明,真格是“天也新,地也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伟大的思想启蒙教化芸芸众生,如同刺破黑暗的明灯,这是不是文化和文明的力量呢?

止戈崇和,推行文治教化,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不变的社会理想。经纬天地,道德博闻,勤学好问,慈惠爱民,遵礼守义……“郁郁乎文哉”!

(原载于2023年10月12日“新民晚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