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潍坊,26集团军(1999.2—2002.4):此情可待成追忆(五十)

 悟事人非 2023-10-13 发布于北京

2

决战在子夜

总面积627平方公里的东平湖是山东省第二大淡水湖,也是古大野泽遗迹,春秋到汉称巨野泽,宋称梁山泊。《水浒》中一百单八将聚义所在的八百里水泊梁山,就是指东平湖。

历史上,因黄河及大汶河水的进进出出,东平湖曾失水干凅,也曾水淹沃野。其几近飘忽的变迁,曾一次次使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流离失所。建国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经过大规模治理,形成新、老湖区,使东平湖成为黄河下游重要的分洪工程。

2001年7月下旬以来,大汶河流域大雨、暴雨不断,东平湖水位猛涨。多年来静波微澜的东平湖失去了往日的温顺,狂涛怒浪像一头咆哮的野兽,露出狰狞的面孔,使平静的湖水变得恐怖起来。

一场场暴雨如注,一次次洪峰迭起,一个个险情频出。

水天茫茫,浊浪滚滚。东平湖面临50年不遇特大洪水的严重威胁。

为及时了解情况,在车上,我通过集团军作战值班室联系上了200旅抗洪抢险前线指挥部,请值班人员向我电传了几份“前线快报”,从中画出了几个关键点:

  1. 来自泰山之巅的大汶河是黄河下游最大的一条支流,在东平湖穿堂而过进入黄河。

  2. 大汶河流域面积8500多平方公里,地势东高西低,东宽西窄,像把展开的折扇,来自东部泰、莱山区的洪水从高处的扇面迅速向东平湖汇集,洪水给东平湖的压力丝毫不低于黄河。

  3. 7月下旬以来,泰莱山区连降暴雨,山洪从高山上奔流直下,迅猛汇流,激流卷着泥沙,浊浪滚滚,沿着大汶河咆哮着冲向东平湖。

  4. 8月3日,大汶河入湖流量达2800立方米/秒,东平湖老湖水位以每小时6厘米的速度迅速上涨,8月3日1时达到44.38米,超历史最高洪水位0.66米。老湖水位连续14小时保持44.38米的高水位, 44米以上水位持续118小时,各类工程出险48处,湖堤淘涮一米多深,东平湖全线吃紧。

经过4个多小时的急奔,晚上9点多,我们顺利到达200旅炮兵团抗洪一线指挥所。从车上跳下来,顾不得吃饭和休息,每人啃着面包,拿瓶矿泉水,就让前来接头的时任200旅新闻干事丁建民,带着我们展开了采访工作。我目睹了当时的洪水,放眼望去,整个东平湖烟雾浩渺,一望无际,老新湖区间的二级湖堤犹如一道薄薄的篱笆,向外倾斜着顶住连天洪水的压力,没有加高的八里湾段连夜用土袋筑起一道子堰,洪水就在下面荡漾。

时任200旅新闻干事丁建民接上我们后,边走边介绍情况:进入8月以来,鲁西地区连降暴雨,大清河、大汶河都处于危机状态,两河下游的东平湖全线大大超过警戒水位,下游数万亩农田和数十万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收到严重威胁。8月4日13时40分,集团军200旅接到抗洪命令后,迅速集结炮兵团300余官兵,在旅长贾月贞、炮兵团团长孟庆宽的率领下,连夜赶到东平湖的金山大堤,投入抗洪抢险中。据专家预测,当晚凌晨3时,将有一次特大洪峰来临。官兵们叫响了“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三个代表’要求”和“发扬'98’抗洪精神,为人民再立新功”的口号。

贾旅长和官兵们一起扛沙袋、筑堤坝,终于在凌晨2时15分将南北长6.7公里的堤坝加高了60厘米。我们到达东平湖当天下午的水位距最高控制水位仅差12厘米,各分队都在指定地域死守大堤,严防不测!我在沿途看到,湖堤上参加防守的军民熙熙攘攘,每个人的面孔都绷得紧紧的,一队队穿着迷彩服、救生服的官兵来来回回地奔走在堤坝上,每个人急促的步伐、凝重的表情、匆忙的身影,似乎都在传递着一个信号:丝毫的疏忽,随时都可能给几十万群众造成灭顶之灾。

沿途路过炮兵团指挥所,得知我们还没有吃晚饭,丁干事领我们进去,找来几袋面包、火腿肠,每人发了一瓶矿泉水。匆匆吃过这顿晚餐后,我们几个人准备分头行动,展开采写工作。

在旅指挥所,我遇见了时任旅作训科长彭京堂(现任驻港部队司令员)。彭副旅长和我是临沂老乡,彼此熟悉。他告诉我,此刻洪水正呈急剧上涨态势,刚刚东平湖防汛办公室传来急电:第二次洪峰即将来临,东平湖已无力承受,必须采取分洪措施,将湖水引入黄河。彭科长正传达旅里的命令,让正在蒙阴、沂源等地外训的500名官兵作为抗洪第二梯队,紧急奔赴东平湖。

我在跟踪采访中得知,接令后的官兵们星夜兼程,摩托化行军300余公里,于次日3时50分赶到一线。

从晚上9点30分到凌晨4时,200旅炮兵团以及防空营、反坦克连、指挥连和工兵营、加榴炮营组成的三个梯队,800多名官兵和千余群众挑灯夜战,在从金山到戴庙6.5千米长的地段摆开战场,同洪水展开了殊死搏斗。

此时,被洪水浸泡多日的东金山大堤多处出现滑坡和管涌。我在现场看到,东平湖面上浊浪翻滚,洪流奔涌,官兵们刚刚堆起的沙袋转瞬即逝,几乎与大堤持平的洪水发出骇人的怪叫,两岸数千亩农田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处在危险中。

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的官兵们,决心用对党和人民的忠诚筑牢堤坝。在濒危的东平湖湖西5400多米长的大堤上,全力投入到了加固堤坝的战斗。“跟我上!”随着旅长贾月贞的一声命令,由党员干部组成的突击队冲上了最危险的地段,其他官兵紧随其后,肩扛防水布和沙袋,猛虎一般沿东金山大堤南北两头,迅速加高、加固长堤。另一路官兵与时任泰安军分区司令员成秉文率领的民兵预备役人员一起,在当地群众的配合下,争分夺秒地将一根根木桩打入堤基,尔后压上三层沙袋,牢牢地堵住了管涌。

晚上10时许,一段数千余米长的护坡因浪打出现塌陷。眼看溃堤就要发生。危急时刻,200旅800名官兵跑步到达现场,百余名官兵成一字形状齐刷刷跳入滔滔洪水之中,臂挽臂用人墙排成第一道防线;班长骨干站在了前排,打桩码袋形成第二道防线;其余官兵高喊着号子,拼死地向塌陷处运送沙袋,形成了一堵风浪打不垮的“铜墙铁臂”。

此时此刻,热浪滚滚,酷暑逼人,空气好像窒息了一般,官兵们喘气都很困难,皮肤都晒破了,有的中暑晕倒了,但河堤上一面面“党员突击队”的旗帜,如一道道无声的命令,使官兵们群情激昂,越战越勇。

“只要还有一口气在,就要与大堤共存亡!”旅长贾月贞的话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翻滚的巨浪打湿了衣服,他浑然不觉,始终和官兵们一道扛沙袋、筑堤坝。官兵们手指磨出了血,肩膀磨破了皮,仍奋不顾身扛起沙袋、石块冲向大堤。编织袋用完了,就脱下迷彩服代替;大石头扛不动,就用肩顶手推。官兵们用血肉之躯排解了一次又一次险情,筑成了抵御洪水的坚固长城。

在大堤上,一队队身着红色救生衣的官兵在灯光照耀下,就像一道道红色闪电在大堤上闪动。“党员突击队”“党员攻坚队”的旗帜显得分外夺目,“共产党员跟我上”成为频率最高的口号声。每有险情,第一个跳下水的总是共产党员,“铆”在最危险处的还是共产党员。炮兵团参谋长冯遂杰正在家中输液,听到抗洪的消息后,拔下针头赶回部队;战士党员王乃强正在休假,得知部队要去抗洪,从家乡济宁打的赶回连队;排长李刚的未婚妻准备到部队和他举行婚礼,刚到部队几个小时,李排长就随部队出发了。战士赵庆可情急之下忘了留下口袋里的女友来信,连迷彩服一起扣在了围堤上;新战士黄凯在连续5个多小时的苦战后,累晕在大堤上,他醒来后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快给我沙袋!”经过10个多小时的顽强奋战,官兵们用钢铁般的肩和背,将20多万只沙袋运上大堤,把整个大堤加高了60厘米,把肆虐的洪水踩在了脚下!

一夜未眠、饥饿劳累的官兵,此刻已经忘记了被洪水沉泡后腿脚的肿胀,忘记了被磨掉一层皮的肩和背的疼痛,都合衣睡在了泥泞潮湿的堤坝上……

我和郭守伟在临时收集的几张废烟盒纸上,写出了到达抗洪现场后的第一波稿件——消息《山东东平湖地区发生特大汛情,某摩步旅战洪魔排险情奋勇当先》,特写《水涨堤高》,王传龙、张兆磊也分别拍摄了电视新闻和图片报道。特写的结尾,就是这次抢险的现场实录

“水在上涨,堤在加高。官兵们连续苦战,一道长3.5千米的干堤被加高60厘米。就在800勇士躺在泥地上进入梦乡时,东平湖第二次洪峰滚滚北去。”

次日一早,我和郭守伟到东平湖附近的戴庙乡邮政所,用电报向前卫报发出了这两篇稿件,两天后,稿件分别在一版突出位置见报。

△我到东平湖后,采写的第一批反映集团军事迹报道。图片为集团军摄影干事王传龙、集团军199师摄影干事张成领拍摄。

在200旅到达东平湖之前,已早于一周进驻抗洪前线。动用作战部队,是在汛情危机的情况下,山东省委、省政府发出的紧急求援。

接到山东省的求援报告第一时间,司令员陈炳德、政委张文台迅速碰头,指定由时任军区副司令员沈兆吉坐镇作战值班室指挥,于怀谋副参谋长迅即带领机关人员亲临一线,指挥部队全力抗洪抢险。军区发出了集团军200旅疾驰东平湖抗洪的指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