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和尚原之战:几千人干成了几十万人没能干成的事

 茂林之家 2023-10-13 发布于湖南

宋金富平之战,南宋集中了六万骑兵、十二万步兵,加上输送川陕五年赋税的民夫脚力,差不多几十万人。

结果却是人财两空、关中沦陷。

这一仗,川陕宣抚使张浚基本就是赌徒操作:打赢了则光复陕西、打输了则赔光川陕。

所以,富平战败后,不仅陕西危机,而且四川危机。

关键是:张浚大官人还特别怂。

从关中跑到汉中,又从汉中跑到四川。领衔的文官只顾跑路,领兵的武将彻底失望,宋军开启批量投降模式。

所以,富平之战后,关中就算丢了。

金军虽是战胜方,却也损失严重,所以有必要缓一缓再进攻。但女真领导层远比南宋更有见识、更有魄力。

建炎四年七月的御前会议上,女真庙堂基本敲定主攻川陕的战略计划。执行的完颜宗辅、完颜宗弼又特别听话。

所以,富平之战后,金军立即在陕西攻城掠地加招降纳叛。

和尚原之战:几千人干成了几十万人没能干成的事

经过半年时间,到公元1131年年初,金军开始染指陕西西部的秦凤成阶四州。

秦凤成阶是四川政权的关键门户,战略地位非常重要。

北宋时期,赵匡胤之所以能够六十六天灭蜀,其关键原因就是后周提前拿下了秦凤成阶四州。

特别是四州以东凤翔府的大散关,控制着关中入蜀的关键通道,即陈仓道。

陕西与四川之间隔着秦岭和大巴山。但主要是秦岭。秦岭大山平均海拔两千多米。所以,要过秦岭只能途经为数不多的几个关键通道。

历朝历代或有所不同,但能够作为军事要道的,主要是陈仓道。

所以,能否打通陈仓道,特别是控制住陈仓道北端的大散关,就是头等重要的大事。

公元1131年,绍兴元年三月,金军对散关一线发动了试探攻击。

公元1131年,绍兴元年五月,金军对散关一线发动了正式攻击。

那么,南宋的川陕宣抚使张浚有没有认识到秦凤成阶四州和大散关的战略意义?

没有。

这家伙一看打了败仗,立即头也不回地拼命逃跑,跑出关中、跑到汉中,但觉得汉中还不够安全,索性直接跑到四川,甚至还准备跑到夔州,也就是今天的重庆。

和尚原之战:几千人干成了几十万人没能干成的事

张浚一味逃跑的结果就是:金军竟能从散关背后的成州、阶州出兵,与凤翔府的金军一起夹击和尚原。

时金主之从侄没立,与乌鲁、折合以数万骑分两道西侵,没立自凤翔,二将由阶、成,约日会和尚原。

据史书记载,南宋此时在陕西的地盘,仅剩下阶、成、岷、凤、洮等五州,以及凤翔府的和尚原、陇州的方山原。

但实际上,阶州和成州,肯定也被金军占领。否则,乌鲁、折合二将不可能从这两个州出兵和尚原。甚至,大散关也可能丢了。倒不是金军攻无不克,主要是宋军跑得收不住脚,直接丢给了金军。

所以,散关以东的和尚原就成了宋军在陈仓道上的唯一制高点。那和尚原的这伙宋军到底是怎么回事?

和尚原之战:几千人干成了几十万人没能干成的事

张浚是笨蛋,看不出秦凤成阶四州的价值;同时他还是怂货,打了败仗就玩了命的跑。但张浚有识人之明。他提拔的马步军副总管吴玠不是笨蛋,也不是怂货。

宋军大逃跑的时候,吴玠也跟着跑。但跑到和尚原,他不跑了,然后带着几千永兴军就守在这里。

吴玠看出了和尚原的战略价值。守住这里,金军就不敢大举入蜀;守不住这里,四川大概率也守不住。即“敌决不敢越我而进,坚壁临之,彼惧吾蹑其后,是所以保蜀也”。

绍兴元年五月,金军发动了第一次和尚原之战。

一路由金太宗的从侄完颜没立领兵,从凤翔府出发,自北向南进攻和尚原。

一路由别将乌鲁、折合领兵,分别从阶成出散关后,自南向北进攻和尚原。

其中,没立一路是主力,军队在万人左右;乌鲁、折合是别路,军队在几千人左右。

这是一个典型的正奇配合、两路夹攻的架势。所以,只要不出意外,和尚原大概率会被金军拿下。

因为和尚原的宋军太弱。

他们不仅人少,也就几千人左右,而且还是溃军,刚从陕西战场逃出来,关键还缺吃少穿,落魄到要靠周边百姓救济。

但狮子率领的羊群就是一群狮子。而守将吴玠恰是这头狮子。他是南宋西线战场上冉冉升起的名将之星。

吴玠首先看出了和尚原的价值,所以主动担当、誓死坚守;其次迅速稳住军心,立即组织这几千宋军修筑阵地、囤积粮食。

等到金军来犯时,和尚原已经建立了完整的防御体系。

关键是金军不出意外地出了意外。

作为主力的完颜没立,自北向南攻;作为奇路的乌鲁二将,自南向北攻,最后两路会师和尚原、形成夹攻之势。

和尚原之战:几千人干成了几十万人没能干成的事

这是金军的作战计划。

但这个作战计划有个致命问题。

那就是时间。

两路金军之间隔着秦岭大山。和尚原处在秦岭大山之中。那么,隔着秦岭大山的这两路金军怎么可能同时抵达和尚原?

在古代那种通信条件下,这几乎不可能。

所以,意外一定发生。

主力完颜没立一路被堵在和尚原以北的箭舌岭,然后死活过不来;别路的乌鲁二将提前到达,然后就被和尚原守军一顿暴击。

宋军的战斗力远低于金军。

但问题是金军无法发挥骑兵的兵种优势。和尚原这地方,道路非常狭窄,而且还全是石头。所以,金军只能下马作战,骑兵变成了步兵。但步兵作战却不能发挥集团冲锋的优势,只能小股部队梯次进攻。

而占据地利优势的宋军便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弓弩威力,居高临下、轮番射击。吴玠还发明了“驻队矢”,再配合上神臂弓,完全把来犯金军当成靶子打。乌鲁、折合二将直接成了宋军的经验包,被反复刷了好几波。

此时,主力完颜没立一路,不仅还被挡在箭舌岭过不来,而且同样也被宋军弓弩射得惨不忍睹。

和尚原之战:几千人干成了几十万人没能干成的事

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又天降大雨,还夹着雹子。到这个时候,仗已经没法再打。两路金军都只能望原兴叹、悻悻而归。

这是第一次和尚原之战,发生在绍兴元年五月。但紧接着,在当年十月,金军又发动了第二次和尚原之战。

此战的领衔担当,也是女真大金冉冉升起的“名将”之星,即金兀术。

金兀术沿着五月之战完颜没立的进攻路线,直扑和尚原。之所以没有采取夹击战术,一是吸取了上次教训,隔着秦岭大山,两路夹攻太难实现;二是阶成二州大概率被宋军收复,所以绕不过去。

虽然金军只有一路,但规模空前,足有数万之众。金兀术不仅在渭水搭建浮桥,还在沿途叠石为寨,以方便持续输送军队和运送辎重。等做足这些铺排后,立即对和尚原发动猛攻。

虽然准备充足,但遭遇与乌鲁、折合二将一样,金兀术也被吴玠的“驻队矢”和神臂弓当成靶子射。

和尚原之战:几千人干成了几十万人没能干成的事

金军轮番进攻、宋军轮番射击。

“选劲弓强弩与战,分番迭射,号驻队,矢接发不绝,且繁密如雨”。

这里有必要解释一下“驻队矢”。史书介绍基本就是上面这些,即“选劲弓强弩与战,分番迭射”。这个解释太简略,所以有必要详细说一下。

所谓“驻队”,就是阵脚兵,目的是压住阵脚、稳住军阵,不让敌人的“锋队”冲过来。所以,主要装备是长枪、大刀,并杂以盾牌、标枪等,甚至还有防止骑兵冲击的拒马和大车。

但换个思路呢?把长枪、大刀、盾牌和拒马,全都换成强弓硬弩,又会如何?

那就成了“驻队矢”。

简单说就是阵脚兵靠近战压住阵脚,而“驻队矢”靠远射也能压住阵脚。

但问题是一次射击完毕,再弩箭上膛、弓箭上弦,就会出现时间差。有了这个时间差,人家骑兵就冲过来了。

所以,就要先强弓远射、再硬弩近射,甚至还要分成几队,大家远近结合、分番迭射,形成“接发不绝”的箭阵。

这是吴玠、吴璘兄弟总结富平之战而发明出来的阵法。虽然不明觉厉,而实际却是无奈之举。

和尚原之战:几千人干成了几十万人没能干成的事

一是因为金军太能打。

吴玠之弟吴璘评价金军的四个优势是:骑兵、坚韧、重甲和弓矢。特别是这个坚韧。两军硬刚交锋,总得有个时间。打累了,大家都要回营休息,然后来日再战。但女真人不行。要么我打死你、要么你打死我,不分出死活,那就坚决没完。所以,宋军惹不起这群活阎王。

二是因为宋军太拉胯。

金军有四个优势,那宋军呢?一个没有。如果说非要有,那就是武器更好,特别是宋军的强弓硬弩。即“盖金人弓矢,不若中国之劲利;中国士卒,不及金人之坚耐”

于是,吴氏兄弟的应对之策就是分队。

一队先上,打累了,再换二队,打累了,再换一队,即“以番休迭战制其坚忍”。

但是,近战仍旧不行。

一旦遭遇近战,那宋军大概率还是扛不住。所以,咱们尽量远战,尽量用咱家的强弓劲弩洞穿他们的重甲、克制他们的软弓。

所以,“驻队矢”和神臂弓,并不是什么克敌制胜的绝招,也不是冷兵器时代的大杀器。只能说自己太怂,只能怂人用阴招。但凡野战略胜一筹,宋军也会冲过去拼刺刀,不会搞什么“分番迭射”。比如后来的岳家军,就是硬碰硬、玩命砍。

但是,在和尚原,特别是打这种山地战和阵地战,“驻队矢”和神臂弓却真得成了终极绝杀。

山地狭窄,还遍地石头。所以,女真人的骑兵发挥不出威力,甚至还要披着重甲当步兵用。即便当步兵用,也玩不出集团冲锋,更提不起速度。而女真人的弓箭还比不过宋军的强弓硬弩。简单说就是没有人家射得远。所以,那就只能当靶子、送人头。

因此,金军虽然坚韧强悍、人多势众,却完全施展不开,不停进攻、不停被屠杀。就这样,宋金两大新生将星就在和尚原这个地方打得难解难分。大家都有优势、也都有劣势,只能对耗。

为将之道,重在权变。简单说就是脑子要活,不能死脑筋、打呆仗。

金兀术这家伙虽然胆大凶猛,却一直胆大凶猛,所以特别呆。而他的对手吴玠完全不一样。一个能搞出“驻队矢”的将军,怎么可能跟你老实打仗?

和尚原之战:几千人干成了几十万人没能干成的事

等女真人冲累了、打累了、不打了,吴玠竟带着几千人的宋军突袭几万人的金军,而且反复突袭、一刻不停,最后还断了金军粮道。

金兀术这种规模的军队,不怕攻城绞肉,因为自家人多,死掉一拨还有好几拨,却怕被人断了粮道。不要说粮道断了,就是粮道受阻,都可能让全军崩溃。

于是,金军且战且退。

但是,自渭水到散关这条路太难走,进攻只能梯次进攻、撤退也只能逐批撤退。金军成了一条缓慢蠕动的长蛇,一点儿一点儿往后挪。而大宋西军也终于发挥了自己山地作战的优势,沿途不断阻击。

最后,几万金军硬是被几千宋军追着打、困着打,秦岭大山成了金军的噩梦。

复出奇兵断其粮道,敌少却,遮击之,获万户及首领三百余人、甲士八百六十人。

以上就是和尚原之战。

宋军终于在陕西战场彻底击败了一次金军。富平之战,几十万人没能干成的事,竟被吴玠这几千人干成了。

此战之前,宋高宗赵构最欣赏的将军,是固守陕州的李彦仙,甚至评价说:知李彦仙与金人战,再三获捷,朕喜而不寐。而他给李彦仙的官职是陕州知州兼安抚使。

和尚原之战后,吴玠受封镇西军节度使,成为南宋第一个节度使。至少在赵构看来,吴玠超过李彦仙,成为南宋当之无愧的名将。

那大金名将金兀术呢?

和尚原之战:几千人干成了几十万人没能干成的事

他是当之无愧的垃圾将军,粗而无谋、屡战屡败,却也是当之无愧的大金名将,短中取长、唯有兀术。

完颜宗翰、完颜娄室之后,大金将真正面临后继乏人、人才凋敝的窘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