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妇人经、孕、产、育常耗精血,这张方用之常效

 为什么73 2023-10-13 发布于北京

肖相如频道 2023-10-13 07:03

导读:今天一起学习当归芍药散的应用。

图片

骆安邦经验

图片

一: 痛经

骆老认为:

妇人因经、孕、产、育之故,常耗精血,致冲任气血亏虚,则经期血海由藏而泄,由盈致虚疏,原已虚体,其阴血则更为不足,故经行作痛者以虚居多,故凡见行经时或经将行时,少腹绵绵作痛,得按得温则舒,腰酸膝软,经行量少,色淡质稀,脉沉细弱,舌淡苔薄白者,此乃肝肾亏虚,气血不足之故,其病因多因气滞血凝而致或兼有水湿为患,宜本方加杜仲、桑寄生、续断、熟地黄、黄芪治之。

如症见经前经后少腹胀痛拘急,痛引腰骶,按之加剧,经色紫暗或伴有血块,舌质暗紫或有瘀点瘀斑,脉沉细涩者,此乃气滞血瘀之经行腹痛,宜本方合桂枝茯苓丸主之。

若经行先后不定期,经期或经后小腹冷痛,或绞痛,经量少,经色暗淡,面唇苍白,舌淡苔白润,脉沉紧者,此属寒凝经脉,宜本方去泽泻、茯苓,加吴茱萸、附子、桂枝、小茴香以温经散寒,暖宫止痛。

江某,女,26岁。痛经病史已2年余,每次经前及经期则少腹胀满疼痛,甚至剧痛难忍,腰脊酸楚,经来量少,经血色暗,时有夹带血块而下,伴四肢发凉,眼睑颜面稍有浮肿,面色无华,唇色苍白,舌淡苔白润,脉沉细,骆老认为此乃气血不足,血海空虚,寒湿所侵致寒湿凝聚下焦,经血阻滞不行之痛经。治以补益气血,温经散寒除湿。

药用:当归15g,白芍15g,川芎20g,茯苓10g,白术10g,泽泻15g,黄芪 30g,附子10g,桂枝 10g,吴茱萸15g,小茴香10g。

嘱患者每次经前1周服至经后1周,药服至第2周期后,经顺痛止,诸症悉除。

二:妊娠水肿

妇人妊娠期间常见面浮肢肿,腰酸乏力,面色咣白,心悸短气,食欲不振,舌淡胖苔白,脉沉迟无力。

骆老认为此乃脏气本虚,脾阳不足,因孕重虚,脾胃化源负重太过,气化功能失调,运化水湿无力,至水湿泛滥,浸渍四肢肌肉而见水肿。

治当活血行气,使气机畅通;健脾益气以固运化水湿之功能,使水泛得制,可用本方加桂枝以通阳化气,配猪苓更寓五苓散利水渗湿之意。

李某,女,23岁,惠安人。病者禀素虚弱,诊时妊娠4个月,症见:面浮肢肿,膝以下为甚,伴心悸气短,下肢逆冷,腰痛乏力,食减溲少,舌淡苔白,脉沉迟而滑。

处方:当归10g,川芎10g,白术15g,茯苓 15g,泽泻15g,猪苓15g,桂枝15g,黄芪30g,姜枣各3g。服4剂。

再诊:药后下肢颜面浮肿已消半矣,腰仍酸痛,宗前方加杜仲15g,川续断15g以壮腰止痛,服药4剂后诸症消失,病告痊愈。

三、先兆流产

骆老认为此病多因脾肾两虚,肝肾亏损,气血不足者居多。其治疗之法当以补肾健脾,益气养血,滋肾柔肝,固摄冲任为主,常遣当归芍药散为基础方,随证加减衍化,如常用杜仲、桑寄生、菟丝子、续断壮腰肾,补气血以载胎;辅以阿胶养血止血,配黄芪、党参以益其气,盖气以载胎,血以养胎,气血充足,冲任荣和则胎得其所,居而安固。

他常嘱患者于受孕后即常服之,防患于未然,每能起到事半功倍之效。骆老认为妇人孕后常服此方既可固守胎元,荣和冲任,养血养胎,又可防其滑胎、漏胎及胎动不安,实有保健、防病、治病之益。

庄某,女,28岁,自结婚3年以来,曾先后流产4次,每次均因劳累或跌闪而诱发。

诊时已停经40天,出现恶心呕吐、食减等症,尿乳胶试验阳性,1周前因骑车劳累后出现阴道少量出血,伴下腹部下坠感,腰脊酸痛,头晕眼花,舌淡苔薄白,脉细略数。

处方:当归9g,白芍15g,白术10g,茯苓10g,泽泻9g,黄芪30g,党参15g,桑寄生15g,杜仲15g,阿胶15g,炙甘草6g。药进5剂后,腰酸痛、少腹下坠感减轻,阴道下血甚微。

药已中的,效不更方,嘱连续服用,共服药15剂,诸恙俱除,后经随访该妇女自然分娩一健康男婴。

四、妊娠腹痛

骆老认为妊娠腹痛之病因虽有血虚、虚寒气滞郁结、跌仆损伤等不同,然多以血虚气郁者居多。

另因妊娠时阴血聚养于胎,体内阴血益虚,肝虚血滞,气机不调致胞脉失养而发生腹痛之疾。

总之都以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为主要病机,故予治疗上当以养血疏肝,安胎止痛:宜本方去泽泻加黄芪益气生血,合黄精、吴茱萸、艾叶、桑寄生以壮腰肾暖胞宫。

若气郁者,当调理气机为要,宜本方加柴胡、青皮、台乌药;若不慎跌仆损伤者宜加桑寄生、杜仲、川续断、狗脊以补肾壮腰、舒筋活络止痛。

谢某,女,30岁,怀孕2个月后开始出现少腹胀痛,白带增多,阴道时有血性分泌物而下。四处延医,经服温经汤、胶艾汤数十剂罔效。

诊时症见:少腹胀痛,连及腰背,心烦易怒,不思饮食,恶心欲呕,双下肢浮肿,舌淡苔薄黄边有齿印,脉弦细弱。

遂以当归芍药散流畅气血,疏肝理脾,安胎止痛,药用:当归10g,川芎15g,白术15g,茯苓15g,泽泻10g,白芍30g,柴胡10g,香附15g,青皮10g,甘草5g,经用本方加减服用10余剂,病竟应药而愈。

[骆伟斌,周来兴,陈曦.骆安邦运用当归芍药散治疗妇科病经验.福建中医药,1994,25 (4):16]

图片

陈乔林经验

图片

瘀胀证指周期性足跗浮肿、酸麻胀重疾患。多伴有气馁神倦,情志不遂,腹中隐痛,月经不调,小便不利,舌质暗淡、苔白腻,脉沉细等临床表现。

以中老年妇女多见。本证可能与垂体-性腺内分泌失调有关,是一种水盐代谢紊乱的综合征,与特发性水肿类似。

瘀胀证的病机为素体脾虚,复因七情所伤,肝气郁结,疏泄不利,横逆犯脾,脾失健运,水湿内停。

水邪随肝气下陷故足膝肿胀;脾虚湿困故气馁倦怠;肝脾不调,气血失和故腹中隐痛,月事紊乱;水气阻滞不得由小便而出,故小便不利;脾虚湿滞则舌淡苔白,脉沉细。

气虚则运血无力,气滞则血行不畅,瘀血随之而成,瘀血阻遏经脉,可进一步影响水液代谢,加重水肿,水瘀互结,而成瘀胀之证。

针对瘀胀证的病理特点,治宜健脾调肝,和畅气血,化湿利水,处以当归芍药散。

若兼气短自汗,腰膝酸软,经行错后、量少色淡,大便溏薄者,乃脾肾气虚,酌加党参、黄芪、补骨脂、杜仲;

若属七情内伤、肝气郁结之变,兼情志怫郁,胁肋胀痛者,可加香附、郁金、紫苏梗、丹参以舒肝解郁;

若肢肿青紫,少腹刺痛,月经色黑夹瘀块者,酌加益母草、泽兰、桃仁、红花以助活血逐瘀之效;

若兼肢冷汗出,腹满胀痛,乃中寒生胀满,阳虚而不运,可合桂附理中汤或四逆辈以补火祛寒;

若身重肢困,纳呆食少者,为湿滞中焦,脾胃不和,酌加健脾和胃之剂,如香砂六君子汤等;

若肿胀日久,小便不利者,乃水瘀胶结下焦,膀胱气化失司,可加桂枝、桃仁、炒胡芦巴、防已,以助其利尿消肿。

业师强调,加减运用要以瘀胀证为中心,只能是作为兼证时采用,若其他证已作为主证则不在此例,如阳虚水肿之真武汤证,显然已不是瘀胀证了。

[朱虹江,陈乔林用当归芍药散治疗瘀胀证经验.云南中医中药杂志,1999,20(4):8]
   
注:具体治疗与用药请遵医嘱!

人划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