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坑秋色美如画

 新用户9478w5cO 2023-10-13 发布于安徽

小坑秋色美如画

  安徽省休宁海阳中学:丁顺兆  

小坑秋色美如画(小坑全貌 汪红兴/摄)

小坑,古时称小川,因村庄自下而上呈琵琶型,故又称作琵琶庄。它坐落于休宁西南部素有中国汽配镇、安徽好人镇、黄山风情小镇的溪口镇矶溪村。小坑自然村始建于明末清初,距今已近四百年的历史。村中具有代表性的粉墙黛瓦马头墙徽派建筑依山而建,清澈见底的小溪水经村中心自东向西奔流直下,成了小坑一大奇观之一——一溪春水向西流。

1027日,笔者有幸跟随文艺助力扶贫,走进溪口山村”——休宁县作家协会、黄山市艺术摄影学会休宁联络处采风团一行奔赴溪口小坑,进行为期一天的金秋采风活动。

早七点,采风团会员准时从休宁县城统一乘坐大巴,经蓝(渡)——四(门)公路,过溪口关帝庙到江潭,再由江潭倪家往左进入江(潭)——小(坑)村村通公路直达目的地。在进入小坑的必经之路巴源村时,摄友们就长枪短炮的架开阵势,开始对巴源水口林进行多角度、全方位的拍摄。此时,正巧桥上一辆装载毛竹的拖拉机,一时间成了摄友们的主拍目标,而拖拉机手老柯也非常默契地配合着摄友们摆出各种不同pose,以满足城里佬的拍摄需求。

大家在巴源短暂的停留之后,继续驱车前往小坑。一路上,车子行进在那巍峨绵绵的青山、削直陡峭的十里坞里岭盘山公路之间,远山的山峦叠翠与近边红叶似火的乌桕树、枫树形成一道流动的风景线,犹如一幅巨大的山水画,你我便是那画中之人。

车至十里坞里岭脊,眼前豁然开朗,蓝天白云之下隐隐约约地浮现出一片错落有致的、典型的徽派建筑粉墙、黛瓦、马头墙小村落,仿佛来到了世外桃源一般。大家在本次活动组织者之一,素有徽文化研究学者、古村落探路专家,素有景探美誉之称的县作协主席、石田初中老师汪红兴的指引下,拉开了本次采风活动的序幕。

小坑最佳摄影点之一:老虎宕梯田茶园

小坑秋色美如画

老虎宕梯田茶园 孙胜/

老虎宕梯田茶园就在半山腰的公路旁边,整个茶园目测近200亩,茶园里错落有致地栽种着乌桕树、枫树,每到深秋时节,五颜六色的灌木叶在微微山风的吹佛下,就像打翻了的颜料桶般,色彩艳丽、五彩斑斓。

小坑最佳摄影点之二:村头南山茶园

小坑秋色美如画

南山茶园

村头南山茶园位于小坑村村头南山,车至村头北公路上,对面成行成族的翠绿的茶园,一眼望去,翠绿欲滴,不禁让人心旷神怡、精神倍爽。

小坑最佳摄影点之三:羊肠古道边粉墙黛瓦马头墙

小坑秋色美如画

粉墙黛瓦马头墙

北坡古道就在旧时进村的北坡上,翻过一个山坡,映入眼帘的是一坐坐层次分明、错落有致的徽派建筑群。它们始建于七十年代,原先小溪南边的老房子被突如其来的一场大火焚烧殆尽,只留下朱姓祠堂毫发无损,这也成了小坑最为灵异、传神的故事之一。

小坑最佳摄影点之四:一村朱、胡两祠堂

小坑秋色美如画

朱家祠堂

小坑秋色美如画

胡家祠堂

一村两祠堂为坐落于小溪南边的朱姓祠堂和小溪北边的胡姓祠堂。两坐祠堂始建于清中期,当时朱姓家族人丁要多于胡姓家族,财力、物力充沛,加上地皮宽敞,就建造了现在的大三进厅堂。而胡姓家族当时主要受地域限制,只能先建造后厅,供族人先行祭祖参拜,待日后时机成熟再行扩建。两祠堂自建造之日起,就香火旺盛,每逢重大节点,族人都要到各自祠堂上香、磕头、跪拜,以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历经岁月沧桑,祠堂建筑部件都不同程度受损、倒塌。2014年期间,由村里族长牵头集资,朱、胡两家祠堂都进行了重新修缮。

小坑最佳摄影点之五:村口千年红豆杉水口林

小坑秋色美如画

千年水口林

在村口处,有着一片古树木,也就是皖南山村俗称的水口林。水口林古道林荫、飞瀑成潭。千年红豆杉、香榧树枝繁叶茂,树干要三个成年人才能合抱。红豆杉虽然历经千年,确依然四季常青,每年都挂满红彤彤的果实,让人看了垂涎欲滴。

小坑最佳摄影点之六:仙姑尖仙姑桥

小坑秋色美如画

仙姑桥汪承红/

仙姑桥位于小坑至杨村的古道上。清澈见底的山泉水经海拔一千多米高的仙姑尖顺流而下,到了山脚底就形成一条小溪。先人为了两个村落的人员往来,便在必经之路建起了这座单拱石桥,为了与仙姑尖相呼应,便取名为仙姑桥,桥碑正中刻有仙姑桥三个刚劲有力的正楷繁体字,右边刻有清道光六年,左边刻有签高月立字样。听村中九十多岁的老爷爷说,无论男女老幼,只要常到仙姑桥上走一走,必会人丁兴旺、幸福安康,老人都会活到九十九。

小坑最佳摄影点之七:仙姑尖中国地图树

小坑秋色美如画

中国地图树

中国地图树位于仙姑尖脚下通往汪村镇杨村古道的垭口处,树种为苦槠树,树龄约四、五百年,树干枝繁叶茂,四季常青,树干胸围4.2米。远眺树冠,酷似一只大公鸡,形似中国地图。树冠旁边原先建有古亭,以供行人歇脚憩息之用,亭身木质结构现已坍塌,只剩石磅残垣。村支部书记吴选民表示,会逐级上报上级有关部门,争取一点资金,再村民出资一点,尽快把古亭修复起来。

小坑最佳摄影点之八:龙尾摆风洞、藏龙洞、白龙马下凡隐居在仙姑尖

小坑秋色美如画

白龙马下凡

村民口中带有传奇色彩的龙尾摆风洞、藏龙洞、白龙马奇观就隐藏在仙姑尖小溪源头的大峡谷中,自村中步行脚力好的话大约半小时路程。途经海拔七、八百米高的百亩高山茶园,园里古松参天,松针翠柏,三角枫、乌桕树随处可见。首先我们见到的是龙尾摆风洞,只见一整块巨大的石壁斜躺在茶园旁边,一条巨大的缝隙自下而上延伸着,里面隐隐约约地传来嗡、嗡、嗡作响声。听一旁陪同我们一道探奇的村民讲,这个风洞口出来的风冬天是暖的,夏天是凉的,大热天的干活,每当汗流浃背时,只要到风洞口歇上一会儿,汗水立马就止住了,人也倍感精神。藏龙洞位于风洞上方约500米距离,藏龙洞洞口不大,可容一人只身下洞,听村民朱国平讲,以前江潭乡政府老纪委书记、文书吴永宴就下到洞里去过,里面很大的,可以容纳20多人呢。藏龙洞口上方有一块单独竖立着的巨石,好似一本无字天书,在向前来探奇的人们述说着它那传奇的故事。白龙马下凡景点就在仙姑尖清澈见底的大峡谷溪流旁,山坞高山茶园旁有一块凸显的石壁,酷似一匹腾云驾雾的神马,加之石壁全身白色,村民都形象地称它为《西游记》中的白龙马下凡,也印证了古老的传说那样,白龙马上山为龙,下涧为马。大凡好奇之士骑上一回白龙马,他的事业定会一蹴而就、马到成功!

小坑最佳摄影点之九:夕阳西下仙姑尖

秋天,小坑的夕阳更加富有诗情画意。那一抹斜阳渐渐地西下,铺洒在千山万壑之间,蔚蓝的天空顿时变得多彩多姿起来。圆盘大的夕阳很快在云彩的映衬下落下仙姑尖,就像捉迷藏一般眨眼间跳进了山的怀抱。那场景,能激动得让人心跳加速、热血沸腾,能紧张得让人手足无措、六神无主。怎么,你不信?哈哈,不信就来试试看哦。

小坑最佳摄影点之十:小坑美食醉游人

小坑秋色美如画

小坑美食

小坑的美食,也没有什么特别之处,要说特别也就是食材新鲜,全部都是就地取材。举几个例子吧:1、腊肉炖石鸡:生猪从来不给吃含激素的食料,腊肉是村民自养自给的,石鸡也是本地山泉水饲养的,目前就有朱荣光、朱国和两家石鸡繁殖基地;2、腊肉炖梅干菜:人家都说山里老乡真大方,每次去都是大块吃肉,大碗喝酒。是的,这就是我们大山里乡亲们的淳朴家风,热情好客永远是他们的待客之道;3、鱼腥草腊肉团:鱼腥草取自高山茶园,与腊肉一起剁成末状,捏成团子放到蒸屉蒸熟,就成了一道打你三巴掌都不舍得放下筷子的小坑独特美食……还有那苦槠豆腐、葛粉鸡蛋皮、野芝麻、野苦菜等等等等,不说了,再说自己都流口水咯。

一山霜叶万紫千红,一倾茶园风情万种。采风团一行走走停停,行走在这一旷无垠的秋色里。一个个情不自禁地频频按下手中的快门,心中只有一个愿望:尽可能地留下这美好的瞬间,与那些热爱大自然的朋友们一同分享大自然给予我们的曼妙时光,体验那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的世外桃源之意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