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西北行(三)洪洞大槐树中元节祭祖

 客从丁桥来 2023-10-13 发布于河南

按照事先计划的行程路线,本次西北行最后一站去山西洪洞看大槐树。没去之前,本想着就一棵千年的大槐树,如何承载几百年来全国各地亿万人民的寻根问祖,到了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才发现那里不仅有大槐树,还有广济寺、苏三起解、中华姓氏园、移民实录馆等多处建筑物。

山西洪洞大槐树移民,从明朝洪武六年(公元1373)至明朝永乐十五年(公元1417)近五十年间十多次大规模有组织有计划的移民,先后移民百万到豫、鲁、冀、京、皖、苏、鄂、陕、甘、宁、晋等省市。现在上厕所叫“解手”就来源于洪洞大槐树移民。当年,百姓们被迫登记以后,为了防止他们途中逃亡,官兵们把他们反绑起来,然后用一根长绳串连起来。那时候,迁徙路上,到处是一串串的移民,他们一步三回头,天也愁地也愁。在押解过程中,由于长途跋涉,人们免不了要大小便,但一根绳子拴几个甚至几十个人,大小便非常不方便。于是只好向押解官兵报告说:“老爷,请解手,我要大小便。”这样子日复一日,人复一人,次数多了,日渐简化,只要说上一声:“老爷,我要解手。”

到洪洞大槐树祭祖园时,才发现他们要举办戊戌年中元节祭祖大典。尽管参加过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但那是有执勤任务。如此隆重的祭祖大典,第一次正式参加。我怀着十分庄重的心情,在太阳地下坐了一个半小时,正襟危坐地认真看完全部九项议程,完全不顾阳光是否直射,我觉得如此隆重的祭祖仪式,能够赶上的机会并不多。

洪洞中元节祭祖大典,已被列为国家非物质遗产,每年这个时候都要举行盛大的祭祖仪式。农历七月十五,被称为“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十五前后,有若干农作物成熟,民间按例要祀祖,用新米等祭供,向祖先报告秋成。因此每到中元节,家家祭祀祖先,供奉时行礼如仪。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相传这一天地狱大门打开,阴间的鬼魂会放禁出来。有子孙、后人祭祀的鬼魂回家去接受香火供养;无主孤魂就到处游荡,徘徊于任何人迹可至的地方找东西吃。所以人们纷纷在七月,举行设食祭祀、诵经作法等“普渡”、“施孤”布施活动,以普遍超度孤魂野鬼,防止它们为祸人间,又或祈求鬼魂帮助去除疫病和保佑家宅平安。

祭祖的礼制从上古就有。西周时期的周公制礼,把先前的各种礼仪制度化,逐渐成为人们的礼仪规范。周公姓姬,名旦,可以称周公旦,但绝对不可以叫他姬旦。从根本上讲,儒家思想的各种礼节,主要来源于周公。在洛阳东关老城文庙,至今还有一块牌坊式的石碑,上写“孔子入周问礼乐至此”。祭祀的规制也有讲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仅有羊、豕叫做"少牢"。太牢是古代帝王祭祀所用的牺牲,少牢是诸侯、卿大夫祭祀宗庙时所用的牲畜。

大槐树祭祖所用贡品有牛、羊、豕,五谷杂粮,面点,酒。自古以来,酒是祭祀的必备品,你到博物院去看,那些可能连名字都不认识的青铜器,不喝酒用的,就是盛酒用的,河南博物院镇馆之宝“莲鹤方壶”本身就是一个酒器。祭祖仪式结束后,在大槐树祭祖园的献殿有少量贡品向有游客发放,我领了一个饼(好像是石头炕的那种)。《红楼梦》里有个情节,贾府的庄主把祭祀祖先的供尖献给贾府,可见祭祀的贡品从性质上属于高档的精神享受。

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同心同德迈向前进,必须有共同的理想信念作支撑。传统文化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的支持和基础,必要的形式和程序本身就承载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大槐树祭祖就是一个值得点赞的仪式。

我们提倡文化自信,如何体现文化自信?就在于我们每个人自觉遵守道德底线,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身体力行,做一个人格高尚的人,爱自己、爱家庭、爱社会。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会变成温暖的人间!

丁志阳,男,经济学学士,三级警督

关注本公众号,友情提供法律咨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