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假装在东区(六)我从丁桥来

 客从丁桥来 2023-10-13 发布于河南

作为70后,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我切实感受到改革开放以来的山乡巨变,真真正正享受到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假装在东区》系列已经写了五篇,很多同学说:“你已在东区,不用假装”。的确如此,尽管写假装,一半是自嘲,一半是真实,不管怎么说,从丁桥走来,带着乡土的气息,带着农村人的淳朴,带着老子精神的无为不争,在城市谋了一个职位,成家立业,结婚生子,有车有房。小饭馆吃饭不看菜单放开点,出门结账根本不必看账单;走进菜市场(仅菜市场而已),想买啥就买啥,根本不看称高称低;街头遇见进城卖农产品的老乡,按袋购买,他说多少钱直接扫描支付,咱都已经是有知识有文化的人了,根本不在乎一毛两毛的。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家的住房发生巨大变化。依稀记得,我家最早的房子是三间堂屋。屋顶是瓦接檐,上半截扇的麦秸,下半部截是青瓦。墙体是泥墙,我经常拿着一个铲子头,在墙剜,嘴里喊着:“扒屋子”。后来,我家终于翻盖房子,盖了三间瓦房。翻盖房子的时候,我姥姥给我说:“你经常吆喝着扒屋子,这回真给你盖新屋子了”。在城市工作以后,渐渐远离了农村,回农村老家的次数渐少。在城市买房后,不管大小,至少有个窝。有一次,我问我娘原来想过没有会到城里生活?我娘说:“上先么,我做八辈子的梦,也没想着住恁高的楼”。

改革开放后,农村包产到户。我们那里属于偏远农村,启动分地比较晚。我记事比较早,刚分地那几年的事,模模糊糊地能记得。有一年秋天下雨,我大爷坐在堂屋里,吸着烟,看着我家打下来的几袋子豆子,笑得合不拢嘴的说:“这要是在生产队,五年也分不恁些豆子”。在任集一中上学的时候,我们都是背馍篮子,一次带三天的馍,学校提供开水,开水泡馍馍自带,吃菜全靠酱豆子。在城市工作以后,跟着伙计们偶尔到传说中的餐厅打打牙祭,感受一下吃龙虾与窝窝头的差别,品品葡萄酒与鹿邑大曲到底有何不同。人的味觉是有记忆的,不会忘记最先美味。在城市生活久了,吃饭已经从温饱型向营养型转变,荤素搭配,粗细兼顾,吃出美味与健康。肉吃多了,就想吃点忆苦思甜饭。每当到小饭店吃饭的时候,总想要点红薯叶芝麻叶之类的,感觉吃着比肉好吃。

这几十年,人们的穿着发生了较大变化。小学一年级的时候,那年冬天特别冷,早起上学,脚后跟冻了。实在走不动,只好回家,我娘赶紧烧了一锅热水,烫了烫脚,才可以正常走路。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大概农历十月份,我依然仅穿一个单褂子。上学路上,一位小脚老婆看见我问:“你这小孩,我都穿棉袄了,你还穿恁薄,不冷吗”。我说不冷。到一位宁同学家,他父母非要把宁同学的给我穿,我坚持说不冷才没穿。初中一年级下学期,快收麦的时候,其他同学都早已传上短袖,我依然是厚厚褂子。有天下午,我终于换了一件新短袖,竟然不由自主地唱起来。结果不小心被一位女同学听见,她问我:“穿件新褂子,就恁高兴”。她是富孩子不理解穷孩子的苦,我当时是真的很高兴。现如今,单位发的工装穿不完,夏有单衣,冬有棉衣,尽管不敢在大商场买高档服饰,但通过网购跟马云爸爸谈几笔衣服生意还是不在话下的。每次给家里的老人买衣服,老人总是说,咋又买衣服了,都是衣服了,恁些衣服咋能穿完!

这几十年,出行方式的变化也是无法想象的。小时候过年走亲戚,大人在架子车里铺上被褥,小孩躺上,大人拉车出汗,小孩在车里很暖和,一家人都不冷。自行车在农村普及之前,有辆自行车那是值得炫耀事,也经常被邻居家借,谁相亲要是骑一辆新自行车,那不亚于现在开着奔驰宝马。刚参加工作的时候,拿到了驾驶证,经常借同学同事的车,真的感谢他们,每次借车,都没有被拒绝。咱是懂得感恩的人,啥时候都不会忘记人家的好!老大孩出生之后,我就与媳妇商量,不管大小车,得买一辆,我们就了一辆小比亚迪,车虽小,孩子上学风刮不着,雨淋不着,冬天有暖气,夏天有空调。小比亚迪开了六年,鸟枪换炮,我置换了一辆新宝来。新宝来,新宝来,寓意着新的宝宝来,结果,换新宝来的第二年,我家二孩出生,一家人其乐融融。

我们本来就是农民,从农村到城市,在城市谋个职业,履职尽责,尽力做好自己的事业,为孩子们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学习条件,帮他们能够跑得更远,飞得更高,最终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有用之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