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原创‖牛发

 客从丁桥来 2023-10-13 发布于河南

牛发是发展银行的行长,刚到县分行走马上任就被组织部门下派扶贫攻坚,任对口扶贫乡镇的驻村书记。牛发这个名字是驻村扶贫点的“二流子”给叫开的,村里的人还不知道牛行长的职务与名字,牛发的称呼就被传开了。后来,村民既不称呼牛行长,又不喊牛书记,都亲切地称呼“牛发”。

牛发在行里还没出发时,乡里已经在扶贫村提前公示了,发展银行的领导要驻村精准扶贫。在一般人看来,银行里都是钱,银行扶贫那还不是带着大把钞票来,各家各户一分,直接富裕奔小康了?那天,牛发正在行里开会,一个陌生的电话打进了,挂掉又打,再挂掉再打。看着执著的电话,牛发只好接听,电话里粗声粗气地直接问:“喂,你是牛发吗。”牛发一头雾水,是不是打错了。牛发以为是骚扰电话,准备挂电话时,对方又自报家门说是某村的贫困户。牛发这才想起来,自己将要到这个村驻点扶贫,就问对方有啥事。对方说天冷了,没被子,也没媳妇,夜里睡觉冻得睡不着。群众利益无小事,不能让任何一个人在脱贫攻坚中掉队。挂掉电话后,牛发赶紧找通讯录,联系驻村村长,问有没有这个贫困户,要是真如他言,村里先买两床被子送去,一定要让他感受到政府的温暖。

还没正式驻村,牛发完成了两件事,一是给贫困户解决了两床被子,二是给自己挣了一个好记的名字——牛发。

鹿邑丁桥胡同与美丽乡村相差甚远

牛发带着铺盖正式驻村后,开始走访村干部,了解村里的实际情况,实地查看贫困户的家庭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扶贫工作。输血不如造血,扶贫不如扶智。牛发毕竟是当领导的,见过大世面,有文化,有办法,有思路,有担当,驻村扶贫能因地制宜,对不同的贫困户采取不同的措施,精准化扶贫,短时间内取得阶段性成果,赢得了领导、村干部、村民群众的一致好评。走在扶贫村的大街,上至耄耋老人,下至黄口小儿,认识的,不认识的,都主动跟牛发打招呼,牛发,牛发,牛发……叫得那么顺口,那么好听,那么接地气!

牛发扶贫的村,有四大家族,基本上轮流把持村里事务。村里有位七十多岁的老奶奶,独自一人带着一个十来岁的孙子,无依无靠无经济来源。在农村,这类人被称为“瞎瘪儿”。牛发驻村之前,刚被村里突击确定为贫困户。有一天,老奶奶到牛发的驻村办公室,请求牛发帮助给她孙子办个孤儿证,以前找村里乡里申请多次,就是办不下来。老奶奶担心哪一天她走了,她孙子再无依靠,听说办了孤儿证,政府有补助,牛发来驻村扶贫,就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反映一下。牛发详细询问了老奶奶的家庭情况,咨询乡政府、县民政局相关政策,积极向主管部门汇报,经过多方奔走,最终给孩子办理了孤儿证。办好孤儿证的第二天,牛发在驻村点还没起床,老奶奶及孙子就来敲门。牛发开门一看,原来老奶奶为了感激牛发,带着孙子在村外树林了摸了一夜爬蚱,几个罐头瓶子装满了爬蚱。老奶奶说:“牛发,您是我们的大恩人,我老了,没材料,也没啥能报答您的,你们城里人爱吃这个,俺俩一夜就摸这么多,您别嫌少。”牛发瞬间被感动了,眼泪在眼圈直打转。老奶奶送来的不仅仅是爬蚱,是对牛发无私给她解决实际问题的感谢,更是对党和政府扶贫攻坚的感恩。老百姓很朴实,谁对他们好,谁让他们过上好日子,他们就真心地拥护谁、爱戴谁。

牛发很谦虚,亦很低调,经常说:“咱既不是大官,又不是大款,组织上派咱去驻村扶贫,咱就实打实地给村民办点实事、好事,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扶贫攻坚既是落实党和政府的政策,也是个人积德行善的事”。牛发这样说了,也这样做了,他把扶贫攻坚当成了事业来做。

   作者简介:丁志阳,经济学学士,在职研究生,三级警督,喜文史、研法律、好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