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洋油灯

 客从丁桥来 2023-10-13 发布于河南

上篇文章《洋车子》里讲到“洋”字的来历,有同学让我写洋油灯,今天完成这个任务。

洋油灯,燃烧的煤油或者是柴油,至于煤油与柴油的区别,我还真没有研究过,可能是叫法不同,之所以称之为洋油灯,主要原因还是缺乏柴油,需要进口。在李四光等地质学家发现大庆油田之前,国外专家一直都说中国是贫油国,点灯用的油需要从外国进口。

洋油灯的制作简便易行。找一个不漏瓶子,最好肚大口小,用一个铁皮盖子,盖子上打孔穿灯捻子(灯芯)。灯捻子主要用棉纱棉线,下面沁在洋油里,在盖子上露出头来,灯头大,火头就大,灯光就亮,但是费油。我自己做的洋油灯,主要是用墨水瓶,将啤酒瓶盖子砸平打孔穿灯捻子。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豫东农村照明,主要靠洋油灯。对很多家庭来说,洋油很贵,为了能省油钱,落黑之前吃晚饭,天黑就睡,一月能省一灯油。即使晚上舍得点灯的人家,也是一家一盏灯,人在哪屋端哪屋,厨屋吃饭端厨屋,堂屋干活端堂屋。我们家一盏洋油灯,黄豆大的灯头,散发着微弱的灯光,俺娘纺花,我趴在灯下写字看书,纺车的嗡嗡声伴着铅笔的沙沙声,映衬夜的寂静。

老人说:落黑就睡,荣华富贵;天明就醒,生就的穷种。有人爱串门,坐人家聊天咋提示就不走,直到油尽灯枯,这样的人被称为熬干灯,哪村都有。有个故事,说是一个吝啬鬼,临咽气之前,无论怎么劝都不闭眼,问他还有什么放心不下的事,他用最后一点力气看看了忽闪的灯头,媳妇知道他嫌灯的火头太大,用针按了按火头,灯光变暗,吝啬鬼终于放心的走了。

我们上初中时,学校还没通电,早晚自习,靠一台柴油发电机供电。早上一个小时,晚上两个小时,其他时间要么自然光,要么点洋油灯。晚上八点半停电后,同学们在教室学习,基本人手一盏洋油灯。洋油灯也五花八门,家庭条件好的同学使用罩子灯,这种灯的亮度比较大。没钱买罩子灯的同学,用各种瓶瓶罐罐制作洋油灯,火头有大有小,有明有暗。有灯还得有油,三年级的老大哥,有时候还会到低年级教室里强行端灯倒油。有一次,我刚加满一灯油,一位三年级的小胖孩,跑到我座位前,说一句:“老伙计,你的灯让我用一下”。然后端着我的洋油灯就走,我跟着撵到教室外,问他把灯端着我咋看书?小胖孩根本不理我,把油倒进他的油灯里,然后空灯给我。小胖孩的形象我至今还在脑海里,现在想想,是不是他把我那灯油倒走,是不是影响我考北,要是这个原因,他真是罪大恶极。

我上小学时,语文课本有篇文章,内容好像是电灯、电话、电车、电视机,电的用处说不完。当时,我就想我们什么时候能用上电?如今,无论在城市,抑或在农村,电已无处不在,每当夜晚来临,华灯初上,流光溢彩,今非昔比,洋油灯早已成为历史。

洋油灯的故事,记录那个贫穷的年代,让我们更好地珍惜当今的美好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