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邵东大云山“茶事”传说

 乡土天下 2023-10-13 发布于广东

文/ 周文荣

大云山是邵东最高峰,南岳七十二峰之一主峰海拔1020米,在古代与皇帝岭并称邪姜山,两者皆为蒸水源头。清朝文人谭建宅在其《蒸源考》中如此写道:“邪薑山为蒸水之源,黄竹岭(今皇帝岭)与大云山皆以邪薑名之,则黄竹岭水自西来,大云山水自东来,皆蒸水源也。”

好山有好水,好土好水育珍奇

游览大云山,可欣赏诸多罕见景观。例如鸡冠峰、一线天、镇妖神针、鸭婆石、仙人桥等十八景,堪称鬼斧神工、美不胜收,让人流连忘返。

▲大云山上的“镇妖神针”,直径10余米,高20余米,据传是王母娘娘碧玉簪变成的

▲原湖南省人大副主任罗桂求与邵东籍刘伯和将军同游大云山,在“一线天”前合影留念

大云山上的珍馐奇茗也让人神往。

因为山峰高耸,常年云雾缭绕,这里古木参天,翠竹灌林,山巅奇石峪谷,土质黑亮,当地出产的稻米、纷薯粉、竹笋、蜜橘、板粟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除此以外,更有一种生长于高山岩石缝湿润环境中的茶树,所产的茶叶闻名遐迩。

大云山的这种茶叶,名叫大云山云雾茶,又名“云山野茶”。

其造型独特,叶尖且长,状似剑,以开水泡之,尖子朝上,叶瓣斜展如旗,颜色鲜绿,沉于水底,恰似玉花璀璨、风姿多彩。据传唐代此茶成贡品原因之一,打开茶盖时,一股细如绳索的白雾笔直上升1米余,马上腾空而起就像一位翩翩起舞的仙女,过了一会,又慢慢下沉,就像是雪花坠落一般,惟妙惟肖。其次是那股浓郁的清香,沁人心脾、甜润醉人﹔甜、辛、酸、苦皆有之,又令人回味良久。

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它还有一个古老的传说。

相传宋朝年间,宝庆一带瘟疫流行,老百姓灾病缠身,苦不堪言。其时,有一位来自大云山的补锅匠师傅,在宝庆一带走村串户补锅。有一天,他听到一位躺在床上的老婆婆正在痛苦地呻吟,忙问其故。当他得知老人的大儿子已死于瘟疫,二儿子又染疫卧床时,忙从口袋里拿出一包大云山云雾茶叶,嘱老婆婆烧开水泡茶吃,并心中默念大云山申真人菩萨。母子俩照此办理,喝了大云山云雾茶,病居然立即好了。

老补锅匠还告诉母子俩,大云山生长着许多云雾茶,其味香甜可口,常饮可消灾祛病。特别是用六仙殿后泉水烧泡茶喝,消肿止痛,功效更佳。母子两听后连忙深夜兼程,三步一跪,五步一拜,到大云山六仙殿求福。殿上老道人把自制大云山云雾茶给了一大包给他们母子。母子两吃了用山泉水泡制的茶,更是神清体爽,再拜谢恩。

▲刘伯和将军做客邵东大云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品尝“庚少六仙云雾茶”,赞不绝口,欣然提笔书写“雲山野茶”

母子俩回到家,把剩下的茶叶分送给全村染疫的病人,大家吃了大云山云雾茶,皆茶到病除。当地人把这种茶称为“大云山神茶”,一传十,十传百.越传越广,越传越神。

后来,人们到大云山六仙殿朝拜时,或带上茶叶在神台前敕之,或买此大云山云雾茶带回家去。

大云山的云雾茶,历朝有人采摘制作,而且非常畅销,特别是70年代,大云山脚下衡邵祁三阳的人民公社、大队、生产队,在山上开垦了大片土地,建起了50多个茶叶专业场,大面积的种植,大量茶叶销往省内外,成为人民公社、大队经济作物的拳头产品,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提供了资金支持。

80年代,改革开放后,劳动力外出,山火频发,茶场全部倒闭。

最近几年,随着国家推动落实乡村振兴,大云山的山又绿了,野生的茶叶又长出来了,当地乡民在大云山一线天处创办了“邵东大云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兴建了制茶厂房。所生产的“庚少六仙云雾茶”,采摘于清明前大云山的岩石野山嫩芽茶,纯手工精选采摘,鲜叶采集后,经过杀青、揉捻、干燥、精制等加工过成为了绿茶。鲜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精制等加工成为了红茶。“庚少六仙云雾茶”主要生产红茶,因受采摘的地理、时间限制,供不应求。

邵东市团山籍将军刘伯和到大云山一日游,做客邵东大云山茶叶专业合作社,品尝“庚少六仙云雾茶”,赞不绝口,欣然提笔书写“雲山野茶”;原湖南省人大副主任罗桂求在亲友的陪同下到大云山旅游时,品味“庚少六仙云雾茶”说:“我吃了不少品牌茶,还是家乡大云山的茶清香、甜润。”

作者简介:周文荣,男,湖南邵东堡面前人,中学高级教师。在《湖南日报》、《邵阳日报》、《邵阳晚报》、《红网邵阳在线》、《红网论坛》上发表过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