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通一号03星成功发射,我国自主可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实现亚太地区全覆盖

 笑笑生a 2023-10-13 发布于陕西
Image

    北京呼风唤雨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1月20日0时25分,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随后将天通一号03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此次任务打赢了2021年宇航领域的开局之战,开启了中国航天“十四五”发展新征程。

Image

▲ 长三乙火箭起飞张旖旎 摄)


Image

▲ 长三乙火箭点火升空(杨新武 摄)


天通一号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五院研制,01星、02星分别于2016年、2020年由长三乙火箭成功发射。天通一号03星发射入轨后将与天通一号01星、02星在轨组网,我国自主可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将实现亚太区域覆盖

Image

▲ 卫星转运(张诗佳 摄)


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由空间段地面段用户终端组成。该系统将为中国及周边、中东、非洲等相关地区,以及太平洋、印度洋大部分海域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稳定可靠话音、短消息和数据等移动通信服务,提升我国卫星通信服务水平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Image

▲ 火箭吊装(张旖旎 摄)

执行本次发射任务的长三乙火箭属于“金牌火箭”长征三号甲系列,由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研制,采用长三甲系列火箭统一构型设计思路。

Image

▲ 长三乙火箭整装待发(张旖旎 摄)

此次任务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第358次发射,长三甲系列火箭第117次发射。

元旦期间,长三乙火箭、天通一号03星试验队以及服务保障人员坚守在发射场。元旦当天,他们庄严地举行升旗仪式,随后排列出航天科技集团LOGO,为祖国和航天事业送上新年祝福


今年,航天科技集团计划安排40余次宇航发射任务,发射和飞行试验次数再创新高。

2021年1月20日凌晨,天通一号03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这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通信与导航总体部自主研制的第三颗移动通信卫星。卫星在轨交付后将与天通一号01星、02星组网运行,将大大提升国家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Image

什么是移动通信卫星系统


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发达的时代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和使用也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卫星移动通信由于具有不依赖地面基站,覆盖范围广泛,数据传输速率高等优点,可以很好的弥补地面移动通信的不足,满足人们对信息获取越来越高的要求。据卫星总指挥边炳秀介绍,卫星移动通信系统主要为小型化移动终端,包括地面个人移动终端、车载终端、机载终端、船载终端等,提供多样化的中低速率的通信服务。可以说,卫星移动通信系统能够实现对海洋、山区和高原等地区近乎无缝的覆盖,满足各类用户对移动通信覆盖性的需求。因其灵活移动和便携的特点,具有很高的民用和商用价值。

Image

天通一号系列卫星从何而来?


此前我国地面移动通信系统蓬勃发展,而卫星移动通信则处于空白期。早在上世纪90年代初期,以童铠院士为代表的航天人那时对卫星移动通信做了专题研究,分析了卫星移动通信与地面移动通信对我国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影响,认为在我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山地多平原少、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人口分布不均、自然灾害频发、通信需求量大的国家,发展卫星移动通信是必然要求。

2008年汶川地震后,为了拥有自主移动通信卫星系统,我国启动了天通一号卫星研制工作。2010年,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突破了大口径可展开网状天线、多波束形成等关键技术,提前启动了我国S频段大容量地球同步轨道移动通信卫星的首发星——天通一号01星的工程研制。2016年天通一号01星成功发射,实现了我国移动通信卫星零的突破,按照三星组网的既定目标,随后天通一号02星、03星启动研制。

Image

从无到有,核心部组件全部自主研发


天通一号03星是天通一号系列卫星的第三颗,基于东方红四号卫星平台研制核心部组件全部自主研发,关键技术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卫星入轨后,与01、02星组网运行、联合控制,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和系统服务能力。

卫星总设计师陈明章说:“天通一号系列卫星研制成功,使中国人拥有了自主知识产权的卫星移动通信系统;标志着我国在新载荷、大平台的研制与应用等领域进入了国际领先行列。同时,也表明我国在卫星的设计制造能力、平台技术、载荷技术、基础元器件、原材料和地面仿真实验验证技术领域,达到了较高的技术水准,可以有力提升我国后续同类卫星的研制水平。”

Image

01到03星,天通一号更厉害了


2016年,天通一号01星成功发射并于2020年1月正式商用,已经在我国应急救援、反恐、海事通信、林业渔业、地质勘探、气象水文等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

玉树和九寨沟抗震、大兴安岭扑灭山火中,天通一号卫星电话在应急通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广东省为保证各地市在汛期期间的工作部署,为各地市防汛办配置近千台天通卫星电话,有效保障了最强台风“山竹”登陆期间的防汛工作指挥;广西遭遇严重洪涝灾害期间,天通卫星作为对外联络指挥的通信工具为及时转移受灾群众、夺取抗洪救灾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

长征十一号海上发射,通过天通一号01星的信号实现将发射后的视频画面第一时间回传。

2020年11月,02星成功发射。此次03星与01星、02星组网成功,将大大扩宽我国国土及周边海域的各类手持和小型移动终端提供话音和数据通信覆盖,满足更多民商用户多样化通信需求。  据相关部门统计,2025年前我国各类卫星移动终端用户需求超过300万户,用户覆盖个人通信、海洋运输、远洋渔业、航空客运、两极科考及国际维和等方方面面。

Image

“三星”共用“一支队伍”坚强的前锋与后盾


从2011年天通一号工程正式立项开始,我们组建了一支研制队伍,大家团结一心走到现在,这源于大家对团队、对事业的认可。”卫星总指挥边炳秀告诉记者。

由于天通一号02星、03星同时启动研制,研制队伍的时间和精力便显得“捉襟见肘”,卫星副总指挥徐东宇干脆“扎根”现场,灵活安排计划、合理调配人员,流程做到最大优化,2020年在AIT测试人员的共同努力下,02、03星顺利完成了11次整星力学、热真空等大型试验,充分保证了卫星研制进度。

在研制卫星的“艰难”过程中,也充分锻炼了队伍的能力和韧性。2020年,正值新冠疫情蔓延,负责AIT测试的宋志操、张岩、柏芊等人坚守岗位,成为“完美逆行者”;负责总体技术的靳松快速熟悉岗位工作,入职一年就挑起了“大梁”;02星在轨测试期间,李殷乔、杨丽、梁新刚、李强等优化测试项目、跟用户积极沟通,每天都工作到凌晨,最终圆满完成了测试任务;机械总体负责人张磊默默耕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01星的主任设计师孙治国精于业务,在02星就担任了副总设计师的岗位……

我国卫星通信移动系统的建成离不开这支队伍十年如一日的默默耕耘,他们创造了历史,历史也将永远铭记他们的功勋。

后续,研制队伍还将继续推动天通一号移动通信卫星系统向全球扩展,实现卫星移动通信的规模化应用与运营,同时,还将探索5G与移动系统的融合发展,为国家空间基础设施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

Image
END

本文转载自“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原标题《2021宇航首飞!长三乙成功发射天通一号03星!》;“五院通信与导航卫星总体部”,原标题《天通一号03星成功发射丨我国自主可控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实现亚太地区全覆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