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开国大典》中的点面呼应

 新用户3207Q4Og 2023-10-13 发布于北京

《狼牙山五壮士》一课,重点讲了先写面后写点;面是集体的共同点,点是个性的行为;面和点都是在一项活动中,人物在同一时间既有共性又有个性的表现……

《开国大典》一课,展示了另一种点面结合——点面呼应。课文最重点写的人物是毛主席,8次写到毛主席的行为和语言,每次写完毛主席,都会有相应的对会场群众的描写。

  1.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毛泽东出现在主席台上,跟群众见面了。三十万人的目光一齐投向主席台。
  2. 接着,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庄严的宣告,这雄伟的声音,使全场三十万人一齐欢呼起来。
  3. 毛主席亲自按动连通电动旗杆的电钮,新中国的国旗——五星红旗在雄壮的《义勇军进行曲》中徐徐上升。三十万人一齐脱帽肃立,一齐抬起头,瞻仰这鲜红的国旗。
  4. 毛主席在群众一阵又一阵的掌声中宣读中央人民政府的公告。
  5. 他读到“选举了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这一句的时候,广场上的人们热爱领袖的心情融成一阵热烈的欢呼。观礼台上同时响起一阵掌声。
  6. 毛主席宣读公告完毕,阅兵式开始。
  7. 毛主席首先向空中招手。群众看见了,都把头上的帽子、手里的报纸和别的东西抛上天去,欢呼声盖过了飞机的隆隆声。
  8. 游行队伍分东西两个方向出发,他们擎着灯,舞着火把,高呼“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中央人民政府万岁!”他们一队一队按照次序走,走过正对天安门的白石桥前,就举起灯笼火把,高声欢呼“毛主席万岁!”“毛主席万岁!”毛主席在城楼上主席台前边,向前探着身子,不断地向群众挥手,不断地高呼“人民万岁!”“同志们万岁!”

前三次,毛主席发出行为或语言之后,三次提到“三十万人一齐”,从目光到欢呼再到脱帽肃立、抬头瞻仰,从神态到语音再到动作,三次毛主席引发三十万群众反应,各有侧重。这里开始学生很容易把“一齐”读成“一起”,板书对比之后,学生更能体会到当时那份不约而同地、齐心地整齐庄重的场面。“瞻仰”这个词学生之间接触不多,但放到文中,也能体会到不仅是位置上的仰望,还能体会到有一种心理上恭恭敬敬地看一件神圣事物的情感。

第四句变换句式,把毛主席每读到一处令人兴奋的句子,群众就会鼓起一阵掌声,这样的场面,用交织的形式表达出来。

第五句,从众多宣读的句子中,重点写一句,表现群众的动作、语音和心情,这是上一课所学那样的“点面结合”。

第七句,和前三句结构类似,但群众的动作和语音有特点,所以需要单独写一写。

第八句是先写群众的高呼,再写毛主席的回应,将之前毛主席引发群众掌声和欢呼的顺序调换过来。

全文八次写了点面呼应,却每次与每次之间都有细微的差别,让伟人与群众之间的互动交织场面显得更为自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