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浙江/黄岩最美古村落(1)

 书柜茶室 2023-10-13 发布于上海


浙江台州,黄岩。唐上元二年设永宁县始,天授元年改名黄岩至今。这片位于浙江黄金海岸线中部的水土上,风景人文历来秀美。

1 布袋坑村


坐落括苍山支脉,群山环抱之中,山清水秀。在黄岩区屿头乡,距离黄岩城区50 公里,海拔500 多米。现村中保留着相当数量的古民居,是黄岩区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古村落。

该村始于元末明初,先民依溪筑居,呈现一种袋形的建筑格局,也一直保持着溪石配木材的建筑风格。流水、古桥、木屋石墙、碧树竹林等,组成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画面,为台州摄影基地、美术写生基地。


建村以来,布袋坑一直深隐在括苍山系南端高峰——青天顶的脚下。先民依溪筑居的习惯延续至今,也一直保持着溪石配木材的台州山乡建筑风格。年深月久,顺山势蜿蜒而上的灰瓦石墙,似乎已与这里的溪山林木融为一体,留存着最原始的传统村落风貌。

布袋坑村名的由来,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因为村子沿着一条溪坑而建,地形两头尖,中部圆,宛如布袋而得名。村口的石桥就是布袋口。另外一种说法则是与民间的布袋和尚传说有关。布袋和尚也就是那个袒胸露腹、喜笑颜开、席地而坐的弥勒佛的化身。相传,唐末至五代时僧人布袋和尚云游到此,人们就把村子命为布袋坑。以前村中曾建有一座寺庙,就供奉着弥勒佛,在“文革”时期被毁,近年,人们在村口重修了弥勒寺。

村中有一百多户人家,大多数姓黄,只有戴姓等极少数的几个外姓。他们和屿头“柔川黄氏”是同一宗源的。黄氏始迁祖黄懋,是宋太宗时工部尚书,因杵权贵王钦若,贬鄂州,又迁徙至台州。八世孙黄章于南宋淳熙间(1174—1189)从福建莆田迁居黄岩西乡屿头。屿头有一道溪流叫“柔极溪”,所以屿头的黄氏宗族名为“柔川黄氏”,是早时黄岩西乡“王、杨、黄、卢”四大姓之一,后来陆续有族人从屿头迁居临海芙蓉、椒江家子(今葭沚)、洪家大板桥、新前、后洋黄等地,其中一支就来到了布袋坑。

村子中间是一条清澈见底的溪流,村民傍溪而居。让布袋坑闻名遐尔的是那些保存较为完好的畚斗楼。畚斗楼是黄岩山区较典型的民居。它依山而建,房子的前面构楼两层,后面低矮不构楼,呈倒斜状,形如农村常见的一种生产生活工具——畚斗,所以叫做畚斗楼。


布袋坑村的畚斗楼,木石天然本色是它的一大特点。盖楼用的材料就是原木、山石、砖瓦和泥灰。房子没有雕梁画栋,没有飞檐翘角。这些建材保持了它们天然的颜色与形状,弯曲的就是弯曲的,粗糙的就是粗糙的,信手取来,不施斧凿,便造好了房子。在高高石阶的衬托之下,那些出檐很深的屋顶,显得异常轻盈灵动。屋瓦坚定的黑与炊烟飘忽的白,映衬着屋瓦上的一段静寂的蓝天,形成了强烈的视觉效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