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9岁曹丕杀妻辱弟后暴毙,司马懿:他目光短浅,曹魏被他坑了23年

 历来现实 2023-10-14 发布于北京

公元226年6月29日,从曹魏皇宫传来一个噩耗——39岁的皇帝曹丕驾崩了。闻听消息,魏国百姓沉浸在一片悲痛中,为失去一个好皇帝而难过万分。

然而,曹丕指定的托孤大臣司马懿却在背地里发出一声冷笑,说曹丕是个昏君,坑了曹魏。持这样观点的,也有不少百姓。

他们对曹丕最大的不满,是因为他做了两件令人不齿的事。

那么,曹丕到底是个明君,还是昏君?他做的两件事,又是什么?

公元187年,一个寒风呼啸的冬日,曹丕降生了。

对于他的到来,曹操无比开心,兴奋地抱着儿子在丞相府转圈,一边转一边哼唱流行歌曲。其实,这时候曹操已经有了长子曹昂,而且已经10岁。不光如此,曹昂还聪明、懂事,忠心耿耿、文武双全。但是他不是嫡出,且生母刘氏也已经过世。而曹丕的母亲卞夫人,虽然当时不是正妻,但曹操非常宠爱她。

同时正妻丁夫人还有个生理缺陷,不会生孩子。因此,曹操对曹丕的出世感到十分开心。

本来曹昂是有可能接班的,曹昂的母亲刘氏是曹操原配丁氏的侍女,而曹昂母亲早逝,他是被丁氏抚养大的。可是,公元197年,曹操去南阳征讨张绣的时候,心血来潮,霸占了张的婶娘,结果被张绣偷袭,光着身子逃窜。这时候,曹昂挺身而出,把胯下战马给了父亲,让他先走。自己则步行,拿着兵器拼死抵抗叛军。

结果,曹操脱险了,曹昂却被张绣的官兵剁成了肉泥。

得知丈夫在外面胡来,导致养子被杀,丁夫人边哭边骂:“你一大把年纪了,还在外面偷腥,让儿子为你垫背,我不跟你这老东西过了。”

曹操这时候难过极了,后悔不迭,连连向妻子道歉,但他的举动对丁夫人伤害太大,没有获得对方原谅。丁夫人一气之下回了娘家,任凭曹操怎么去请都不回来,夫妻从此成为陌路。

这一来,按照祖宗的规矩,曹丕应该成为接班人,继承“皇位”。可是在三年后,曹操的第三个儿子曹植出生后,让曹操开始头疼。曹操之所以头疼,是因为两个儿子都太优秀了,让他无法取舍。

先说曹丕,他三岁认字,五岁写字,六岁就会背诵诗歌。

15岁的时候,他就能将《诗经》《论语》倒背如流,把诸子百家研究得非常透彻。

关于治国之道,他也讲得头头是道。

曹丕的骑射功夫,同样出类拔萃,连一些大将们也对他赞不绝口。然而,曹丕虽然有能力,但是却不善于交际,没有城府,不够阴鸷。

按照曹丕的综合能力,要是当一个大臣或者大将,完全没有问题;但是对一个帝王来说,不会玩阴的,那就是致命的短板。

曹操对次子的能力产生怀疑,对他不再那么看重。这是因为,曹操的三子曹植比曹丕更优秀,文武双全,还很有城府。

而且曹丕还有一个跟曹操一样的毛病 ,那就是喜欢人妻。官渡之战爆发后,曹丕捷足先登,将袁熙的妻子甄宓揽入怀中,生米煮成熟饭。

要知道,这个甄宓长得不是一般的美,而是美若天仙、倾国倾城。而且曹操对她仰慕已久,垂涎三尺。这就是说,曹丕抢了父亲的女人,是可忍孰不可忍?

再说了,老子爱人妻,那是因为人到中年成熟了,有定力;你曹丕一个娃娃家(当时17岁)就如此喜欢别人老婆,岂不是太没出息了?

这一来,曹操对曹丕的态度就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如果仅仅是曹植表现好也就罢了,半路上又出来个神童曹冲。

如果说,曹丕、曹植兄弟是特别聪明的话,曹冲是绝顶聪明。《三国志》中,曾经这样评价曹冲,他在四五岁的时候,智商已经跟成人一样了。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是曹冲称象。当时东吴派人曾送来一只大象,曹操很想他的重量却没有办法,文武百官也束手无策。这时候,穿着开裆裤的曹冲开口说话了:“这事太好办了。”大家听了哄堂大笑,都觉得这光屁股娃娃在说大话。可是,当曹冲说出具体办法的时候,群臣惊呆了。

原来,曹冲建议大家,把大象放在船上面,看看水痕到哪里,在船体上做个记号。再把物品放到船上,等水痕到了同样的位置之后,再称量那些物品,物品的重量就是大象的重量。

曹操一看,惊得目瞪口呆,心说如果让曹冲当接班人的话,再合适不过了。可惜天不作美,曹冲在12岁的时候得了一场病,不治身亡。

这时候,曹操悲痛欲绝,曹丕和曹植都来劝说父亲想开点。面对两个儿子,曹操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你们应该感谢弟弟。”曹操说这话包含两层意思,一是他曾经把曹冲当做“太子”人选;二是即使曹冲夭折,曹丕也不是唯一人选,所以曹操不说“你”,而说“你们”。

估计曹丕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心一定是三伏天掉到冰窖里,拔凉拔凉的。

当时曹丕有两个弟弟年龄较大,一个是弟弟曹彰,一个是二弟曹植。曹彰外号黄须儿,是一员战将,有勇无谋。曹操曾经批评这个儿子说:“汝不念读书慕圣道,而好乘汗马击剑,此一夫之用,何足贵也”言外之意是,你根本不适合当接班人。

而曹植,不但满腹经纶,而且情商很高。在曹操看来,小儿子曹植比曹丕好太多了,他曾经公开说过这么一句话:“始者谓子建(曹植),儿中最可定大事”。

因此,曹冲的死并未让曹丕如释重负,接班人之争从此拉开大幕。

在两位候选人背后,都有一群才华过人的谋士。曹丕身边,聚集了贾诩、司马懿、陈群、桓阶、邢颐、吴质、毛玠等老资格谋士。曹植的左右,则有支杨修、丁仪、孔桂、杨俊这些青年才俊。

接班人之争不仅是曹丕、曹植两个人之间的较量,还是两个团队之间的过招。谋士的水平,决定了争斗的胜败。

二人争执的过程,《三国演义》曾经有过生动描述。每次曹操考核的时候,曹植的表现总是恰到好处。比如,曹操给弟兄俩出了一个考题,看谁能走出邺城的城门。出题之前,曹操就偷偷传令看守大门的士兵,任何人都不许放行。曹丕先到,一看士兵阻拦,只得乖乖回去。曹植到了之后,一见士兵阻拦,当即挥刀将他们斩首。

曹操问他:“我儿啊,你为何要这样做?”

“因为我是奉父王命令出城,有人阻拦不该杀了他们吗?”曹植振振有词地回答。

曹操一听大喜,心说我要的就是你这样的接班人。一连考核几次,曹丕的答卷都是不及格,曹植都是满分。曹操生疑了,让人下去打听,看这是何故。不问不要紧,一问大怒,曹植的答卷是杨修这小子“代笔”。

曹操听了大怒,这是赤裸裸的作弊行为,是绝对不允许的。之后就借口杀了自作聪明的杨修。

《三国演义》重在演义,情节大多是虚构的。试想,雄才大略的曹操,通过二人平时的表现就能分出优劣,根本不必用智力测验题来选择接班人。

比方说,在一场战役之前,处理一个突发事件,或者任免一个官员的时候,问一下二人的见解,高下立见。现场考核,还不会有人作弊。因此说,《三国演义》中的有关描述,我们不可当真。

不过曹植输在团队上,倒是不假。曹丕背后的团队力量强大,谋士都是重量级的人物。这并不是曹丕多么优秀,而是祖宗家法在起作用,那就是“嫡长子继承”,或者说“立嫡不立贤”。

原因很简单,如果“立贤不立长”,就会让嫡子心里不舒服,开始明争暗斗,削弱曹魏的凝聚力,引起局势动荡。

而非嫡子即位之后,必然要掀起血雨腥风,对嫡子为代表的势力进行清洗,因为他的继承是违反“祖制”的,心虚。

反之,如果让嫡长子继承“皇位”,那非嫡子也无话可说。

嫡长子的继承是合法的,一般也不会对非嫡子下毒手。

据《三国志·毛玠传》载:当时曹操在选择“太子”问题上出现动摇,表现出对曹植的偏爱。

大臣毛玠劝告曹操说:“袁绍的教训,大王你忘了吗?”

袁绍有三个儿子,长子袁谭,次子袁熙,幼子袁尚。按祖制,应该是袁谭接班。

可是袁绍不喜欢这个儿子,将其过继给了亡兄。这一来,袁谭就失去了接班的资格。

在袁绍死后,袁尚成为袁氏集团老大,袁谭怀恨在心,倒戈曹操,夹击弟弟。结果,袁氏集团分崩离析。

原文是:“玠密谏曰:'近者袁绍以嫡庶不分,覆宗灭国。废立大事,非所宜闻。’”

除了毛玠之外,曹氏集团的另一谋士崔琰支持曹丕,甚至声称愿意以生命为代价拥护。

据《三国志·崔琰传》载:“时未立太子,临菑侯植有才而爱。太祖狐疑,以函令密访于外。唯琰露板答曰:'盖闻《春秋》之义,立子以长,加五官将仁孝聪明,宜承正统。琰以死守之。’”

毛玠以袁绍废长立幼的教训,警示曹操。而崔琰则是以传统的嫡长子继承制来劝说曹操,打消“废长立幼”的念头。由此可见,曹植的失败不仅仅是团队的失败,还是他不会投胎。

你也许会说,《三国演义》上不是这么说的。书上说,曹植在关键时刻表现差劲,让曹操对他大失所望,失去了接班的资格。

例子一,曹操兵败赤壁,狼狈回到许都时,曹植却喝得东倒西歪,站立不稳。

例子二,建安二十二年,曹植再次喝高了。他借着酒兴,竟然坐上了王室的车马,打开了皇宫中的司马门,开始在驰道上狂奔。在汉朝时期,司马门不能随便开,只有在国家举行重大活动时才可以打开。而皇宫中的驰道,更是除了皇帝,谁都不能走,犯禁的话是要砍头的。

曹植的这一任性举动,让曹操勃然大怒,他下令处死了掌管王室车马的公车令,以这种极端方式表达对曹植失望。

例子三,建安二十四年,关羽发起“樊城之战”,曹仁告急。曹操让曹植担任南中郎将,率兵解救曹仁。这本是曹植扬名立万,取得信任的机会。可是,命令送达时,曹植却喝得酩酊大醉无法完成使命。

表面上看,确实是曹植不争气,整天酗酒,才失去了接班的资格。

其实这是颠倒了因果关系,是曹植踌躇满志,而曹丕是名正言顺的接班人,自己不会投胎,怨天尤人,才自暴自弃。

他认为,即使自己做得很好,也改变不了现实,所以才破罐破摔。

虽然曹操是在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10月,曹植酒驾之后,曹操才确定曹丕为世子的。但是,在此之前,曹植已经看出了端倪,所以才借酒浇愁。

不管怎么说,曹植在这场接班人之争中一败涂地,曹丕在父亲死后,如愿以偿登上(魏王)宝座,之后让汉献帝禅让,建立曹魏政权。

曹丕的表现如何?总的来说,曹丕表现还是不错的。通过对臧霸一事的处理,就能看出曹丕的成熟。臧霸是倒戈将军,先跟陶谦,后跟吕布,再后来才投奔了曹操。曹操去世后,臧霸所部领的军众及青州之兵,认为曹丕驾驭不了局势,就带兵离开军营。

于是曹丕不动声色,进行东巡,趁臧霸来朝的时候,发动突然袭击,夺了他的兵权。

臧霸是一员悍将,在曹操与袁绍、孙权等诸侯进行的战役中,一马当先,屡立战功。

能妥善处理臧霸危机,足见曹丕的雄才大略。

曹操如果九泉有知,一定庆幸自己没有选错人。

曹丕在位的时候,曹魏政权是稳定的,这就足以说明,他是胜任的。

但是曹丕也不是没有瑕疵,在处理朝政的时候留下不少败笔。

羞辱张绣

曹操霸占张绣婶娘之后,张绣反叛,但后来又投降曹操,备受重用。

当时曹丕对张绣很客气,处处谦让。

可曹操死后,曹丕重提旧事说:“你杀了我的哥哥(曹昂),还有脸活在世上?”

张绣不堪受辱,含恨自尽。

恶心于禁。

于禁是曹魏猛将,跟关羽交战,兵败被俘,被送到东吴。

曹丕即位后,孙权将于禁送回。

曹丕则让人在曹操墓前刻下关羽威震华夏,庞德杀身成仁,于禁卑躬屈膝的画面,让这位两朝老臣郁郁而终。

排挤曹植。

曹操死后,曹丕排挤曹植,让他不能过问国事,整天躲在修武县的云台山的竹林里,吟诗作赋。

杀掉结发妻子甄宓。

只因徐氏的几句谗言,曹丕就喜新厌旧赐死甄宓,还让人在她的嘴里塞满了米糠。

将父亲的嫔妃据为己有。

曹操死后,曹丕将他的嫔妃弄到自己身边。他的母亲卞太后得知后骂道:“狗鼠不食汝余,死故应尔!”意思是说,你做这种事情,将来狗鼠都不愿吃你的尸体。

当然。这段记载来自宋朝人的《世说新语》,真实性难以考证。

曹丕是个很有争议的皇帝。一方面,他采纳陈群的建议,推行九品中正制,改革官制,还继续深化“屯田制”,休养生息,开创了魏国的繁荣。他继承了曹操的传统,厉行节俭,死后“不树不坟”,值得敬佩。

一方面,他没有能解决好接班人,结果被司马家族钻了空子,葬送了曹魏江山。

人无完人,多少历史人物不是毁誉参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