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现在的孩子什么都不缺,就缺真实的生活

 长沙7喜 2023-10-14 发布于湖南
图片

上周过去的儿童节,除了小朋友们的欢声笑语,很多大朋友也用自己的方式「过节」。虽然已经长大,但是回忆童年,依然是很多成年人乐此不疲的精神活动。

听完几位朋友的童年故事,我不禁感叹,在以前当孩子,是真轻松啊。

01

五颜六色的童年

你还记得自己的童年是什么颜色吗?小丽同学不假思索地说是金黄色,因为小时候印象最深的就是麦收时节,村头场里面高高的麦秸垛,一群小孩在垛上一起跳来跳去的场景,不玩到天黑不回家的那种。

大昕的童年是绿色,因为她小时候生活在单位大院里头,院里有个小树林,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跟一群小伙伴在森林里「探险」:捉虫子,扑蝴蝶,摘野果。还有一条浅浅的小溪,很多小孩就会趴在地下观察好久到底里面有没有小鱼。

里面还有很多「指甲花」,摘回去捣碎敷在指甲上,用绿叶包好,第二天就给自己染上了纯天然「指甲油」。虽然长大后看那是一片很小的地方,但是当时对她们这些孩子来说,是能玩一天都不觉得无聊的「大森林」。

图片

跟她们二人相比,来自大东北的安安,童年颜色就更丰富了。冬天是一望无际的白色,打雪仗、呲溜滑是小伙伴最喜欢的活动。夏天会跟着姥爷去山里挖野菜,找野果,撸榆树钱直接塞到嘴里嚼。

秋天很多杨树叶子落下来,它的特点是后面带一个长长的根儿,这时候大家最喜欢的游戏就是「拔王八」,每个人拿一片杨树叶,把两个根儿交叉在一起,向反方向用力拽,看谁的先断。

图片

02

谁也不把学习当回事

说到学习,三个人共同的记忆,居然是很轻松,安安甚至都忘了自己小时候是否有作业,更别说熬夜写作业了。大昕和小丽的作业只有半小时,在学校就可以写完,每天晚上回家最期待的事就是看动画片,《美少女战士》、《足球小子》、《叮当猫》、《舒克贝塔》,说起来如数家珍。

那时候兴趣班也很少,在大城市长大的大昕,兴趣班相对比其他地方多,但也不是所有孩子都学,如果老师认为某个孩子在哪方面有优势,会建议家长给孩子报个班,很少有家长主动给孩子报班,即使老师建议,也有父母觉得费用过高不给孩子报。

那你说父母对孩子的学习没有要求吗?其实更根本的是,父母没有那么多时间关注这件事,往往是孩子放学了,父母还没下班,所以客观上让学习真正变成了孩子自己的事情。对比现在来看的话,就是谁都没有太在意学习这件事,反而学习也都不会太差。

图片

那你说班里没有差生吗?当然也有,确实有些同学在学习上就是跟不上,但那时候好像家长和老师都能接纳这件事,最多说一句这孩子「不是学习的料」,孩子就这样跟着班往前走,虽然不走学习这条路,但是也能找到其他适合自己的路,最后生活也都很好。

暑假唯一有提前学习经历的是小丽同学,不过是因为暑假跟表姐一起玩,表姐为了过一把当老师的瘾,「强行」给她讲新学期的知识。

那时候,课间的流行活动非常的多,隔一段时间就流行一种玩法,跳房子、丢沙包、跳大绳、玩石子等等,几乎每个女生都是跳皮筋高手,每个男生都是打弹珠高手。当然也会有苦恼,比如小女生之间也分小帮派,男孩子打闹偶尔也当真,但就是在这样真实的互动中,大家学会了适应集体生活

图片

03

谁的童年不跟父母斗智斗勇

跟父母斗智斗勇,也是很多孩子共同的回忆。最典型的就是,精准判断爸妈的回家时间并提前关掉电视,有的爸妈回来还要摸电视机后盖热不热,所以给电视机快速降温也是很多孩子的必备技能。

小丽的爸妈会把遥控器锁到抽屉里,但是她愣是靠着自己纤细的胳膊和灵活的小手,找到了从抽屉后面拿到遥控器的方法。她对抗爸妈不让看电视剧的理由是,「我要看着字幕认字」。

大昕老爸喜欢看球赛,她就跟着看,所以也从来不被限制看电视,以至于一周七天每天晚上电视台放什么节目,她都一清二楚。

安安家里对电视机的管制就更「松懈」了,父母从来不限制她看电视,甚至每年寒假,父母都会给她租动画片回家看,有时候实在是看烦了,她就出去冻冰灯,冻炸了好几个小口杯。

每一代孩子都有自己的流行文化,大昕中学时酷爱摇滚乐,经常边写作业边听音乐,还是开公放,父母也不会说什么,她们家至今都有一整面墙的唱片。

图片

安安有段时间迷上《哈利波特》,临近考试也放不下,每次在家偷偷看,看完再藏起来。直到有一天,妈妈跟她说,你能不能别藏了,我找起来也很麻烦。原来每次她把书藏起来,妈妈都会找出来看,看完还得小心翼翼放回去,生怕被女儿发现。本来很轻松的一件事,两个人搞得都「鬼鬼祟祟」。

04

带孩子回归真实的生活

听完他们小时候的故事,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她们在过「真实的生活」。

虽然从今天看,小时侯条件差,甚至不符合当今所谓的科学养育理念,但是每个孩子都在过生活本身,都在生活中经历真实的喜怒哀乐。没有自然教育课,没有内驱力激发,也没有人际能力培养、情绪管理等一系列素养课,但是就是在真实的生活中潜移默化习得了这些能力。

今天,我们有更先进的养育理念,更完备的课程体系,好像每一个能力都有特定的培养方式,自然教育课、情绪管理课、专注力训练、内驱力激发,连跳绳都有培训班了。

与上一代的「放养」和轻松的童年相比,现在的孩子好像每个人都拼尽全力,但让我们困惑的是,孩子的问题却越来越多:没有内驱力、缺乏专注力、情绪能力差,缺乏正常的社交技能......

这不禁让人反思,我们是不是掉入某种知识的陷阱和诅咒里?会不会恰恰是因为,这种过于精细的养育和刻意的培养,让孩子脱离了他们真实的生活,蜗居在各种养育观编织的牢笼里?

图片

美国20世纪最著名的教育家杜威,在他当时的年代就提出「教育即生活」,一切能力与素养,都是在生活中习得的,如果我们拘泥于各种刻板的课程和程式化的能力培养,而让孩子脱离他真实的生活,这无异于缘木求鱼。

你可能会说,当今社会跟我们小时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现在竞争压力多大,难道还能像小时候父母养我们的方式养现在的孩子?

其实,每代孩子在成长中都有各种挑战和机会,我们回忆过去当然不是为了照搬过去甚至回到过去,而是带孩子回到生活本身,体验、面对生活里的真实的喜怒哀乐,这也许是当今教育中最珍贵的。

因为今天的选择,决定了这代孩子长大之后,他们童年的回忆是多姿多彩的,还是一切以学习为中心的各种知识牢笼。

图片

End

你的童年是什么颜色的,对于带孩子回归生活,你有什么看法,欢迎进入「全村家庭教育交流群」,跟我们一起讨论互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