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个秋天之果,补肾气,健脾胃,关键还好吃

 无疾林 2023-10-14 发布于浙江

周末不说药,说点好吃的。

以前上大学的时候,有个同学特别爱吃糖炒栗子,也经常给我们带糖炒栗子吃。

栗子秋季上市,往往天气越冷,街上卖糖炒栗子的摊位越多。大家一边嘴里哈着冷气,一边把热乎乎的糖炒栗子碰在手心,空气中弥漫着一股香甜的味道,瞬间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我的这个同学每次带糖炒栗子回来,推开宿舍门的那一刹那,一身寒气混着香甜的糖炒栗子香味,大家围坐在一起,嘻嘻哈哈地剥着栗子,这种感觉即使过去了很多年也让我回味。

板栗不仅好吃,还是一个非常好的补身体的食物。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形容它:“栗,肾之果也,肾病宜食之。”

李时珍也在《本草纲目》中说: “栗治肾虚,腰腿无力,能通肾益气,厚肠胃。”

《名医别录》中记载:"主益气,厚肠胃,补肾气,令人忍饥。"

可见历代医家都认为板栗可以补肾健脾。

板栗味甘,性温,入脾、胃、肾经,对这三个脏腑都有补益作用。

把板栗剥开,露出的果肉是黄色的,黄色入脾。板栗吃在嘴里,味道是甘甜的,甜能补脾,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板栗对脾胃都是非常好的。板栗性温,尤其适合脾胃虚寒之人,可缓解脾胃虚寒引起的呕吐、腹泻,《本草纲目》有云“有人内寒,暴泄如注,令食煨栗二、三十枚,顿愈”。说明栗子温脾胃的效果非常好,脾胃虚寒的朋友们不不妨常吃。

说板栗健脾胃,相信大家都不难理解,但令人没想到的是板栗还能活血行气,也可止血。在外科和吐衄、便血当中经常有用到。在《唐本草》中记载,栗子“嚼生者涂病上,疗筋骨断碎、疼痛、肿瘀。”可见,身体受了外伤导致筋骨肿痛,都可以用生板栗来行气化瘀。

而它止血的功能,我的理解是归功于它能补益脾胃之气,脾主统血,脾强的人即使偶有出血,也很快能止住。那些刷个牙都要出血的人,一般脾胃都不怎么好。

另外,脾胃好了,有利于气血化生,气有固摄的作用,气血足了,也容易把血收住。因此,假如有人经常流鼻血,大小便带血的,不妨吃一些生板栗,看能否把血止住。

除了健脾胃以外,板栗补肾气的作用也非常强,肾主骨生髓,肾气虚了,就会觉得腰膝酸软,腿脚无力,这在老年人中很常见,因此,老人家们肾虚不想吃药的话,板栗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肘后备急方》也有类似说法,“治肾虚腰脚无力。生栗袋贮,悬干,每日平明吃十余颗”。据说,北宋文学家苏辙用煎栗汤治好了腰腿痛。

另外,栗子对肾虚所致的牙齿松动也有一定疗效。南宋诗人陆游晚年齿根浮动,常服栗子治疗。

肾虚引起的脑髓空虚会让人记忆力下降,脑子转速不快,因此,对于经常用脑的人,比如学习任务繁重的孩子们,上班压力大的中青年,如果饮食当中能加一些栗子,对身体是非常有好处的。

不过,吃过栗子的人都知道,栗子很容易让人有饱腹感。因此吃的时候一定要细嚼慢咽,一次不能多吃。否则,非但没有补益的作用,还伤害脾胃。

对于体虚的老人和脾胃还没长健全的小儿来说,栗子淀粉含量很高,吃的时候不容易吞咽,容易噎着,最好做成更容易下咽,也比较好消化的栗子糕。

而脾胃虚寒者,不宜生吃栗子,应该煨食、炒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