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尿酸高,无非湿,张仲景祛湿二法,用好了,尿酸降得快,远离痛风

 天宜xz4gehf39j 2023-10-14 发布于湖北
尿酸高,无非湿,张仲景祛湿二法,用好了,尿酸降得快,远离痛风

北大医学女博士健康说原创美文第1141期

「在阅读此文之前,诚恳请您点击一下右上角关注,既方便每天早晨6:30阅读科普,又方便进行讨论和分享,还能让你更便利获得调理方案,有不一样的参与感,谢谢您的支持。」

大家好,今天科普聊聊医圣张仲景的祛湿二法降尿酸。

从中医看来,尿酸高痛风初期无非湿邪困体而已。

湿为六淫之邪之一,为最常见之病,其来源有二:

1.自外得之:也就是外感湿邪侵体,如炎夏暑湿,久聚湿地,或被雾露水湿伤及。

2.内生得之:如饮食生冷之品,或久食辛辣肥甘厚腻醇酒,久之损伤脾胃,水湿运化不及,蓄积体内而为湿浊。

外湿和内湿可相互影响——

如果脾先不健运,素有内湿弥漫之人,最容易感受外湿侵体。

当外湿侵入体内,也会影响人的脾胃运化水湿功能,再致内湿产生。

内湿和外湿可以合邪为患,随气血弥漫各处,带来诸多不适,导致百病。

但是,不管是外湿还是内湿,都和平素脾虚有关,因此中医有“诸湿肿满,皆属于脾”的说法。

如此脾虚湿困,就成为尿酸高、痛风初期患者的最多见状态和证型。

尿酸高,无非湿,张仲景祛湿二法,用好了,尿酸降得快,远离痛风

体内湿邪弥漫,通常都会在身体哪些部位为害,带来什么症状?

湿邪在体内导致的疾病位置,按照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的意思,多在肌肉关节之间,所以书里条文中湿病的临证表现也多以“身痛”、“身烦痛”、“一身尽疼”、“骨节疼烦擎痛”、“身重”等肌肉关节疼痛的症状为主症,比较少见其他部位的湿浊致病症状,这些症状瘀中医所讲的湿痹的症状颇为相似。

但是,湿邪所在部位不同,导致的疾病会出现不同的兼证,如湿邪在上,可侵犯清阳,清阳不升,则会出现头重身痛,鼻塞不利等症状。

如果湿邪在下焦,则湿邪这个阴邪,其性趋下,可流注于下,影响肾脏肠道分清泌浊的功能,从而出现小便不利,大便溏泻或黏腻不爽粘马桶。

但不管如何湿邪犯病,总以肌肉关节的疼痛为主。

尿酸高,无非湿,张仲景祛湿二法,用好了,尿酸降得快,远离痛风

尿酸高湿气重,张仲景祛湿二法用好了,清一身湿气,尿酸降,浑身轻松

针对湿气重的疾病特征,张仲景提出祛湿二法:汗法和利小便法。

湿邪在上,汗法祛湿:

如果湿气在表在上,就适合用出汗法。

汗法一般多见于外感湿邪,这种湿在体表为多,所以可从出汗这个治法着眼。

当然,风寒之邪也喜欢在表,也可以用出汗而解。这是同一个方法治疗表湿和表风寒。

但是,湿邪和风寒二邪合邪为患,又和单纯得外感风寒不通,因为湿邪属于重浊之邪,不像风寒一样可以快速从表而解,所以张仲景采用微微发汗,因为湿在适宜于缓缓图之散之。

所以,张仲景在治疗风湿时,出汗,但是要微微汗似乎要出汗的尺度,则风和湿都能祛除。

出汗和微寒祛湿的方法,自张仲景开始流传两千多年,被人们又延伸处“化湿”、“宣湿”,实则都是让湿从表而解,都是微汗的方法罢了,没出张仲景所立之法。

但是,微汗还要分表实和表虚之分,有轻重不同,又有夹风、夹寒之别,所以即使是微汗祛湿法,也要明辨,然后再去遣方用药,效果才能好。

湿邪在下,可见小便不利,大便溏泻,适宜用利小便法:

这个利小便法,后来有句话特流行:

治湿不利小便非其治也。

湿邪在下,通常会出现小便不利,大便溏泻,这其实是湿邪在里。

湿邪内胜,容易阻遏阳气,让肾脏气化失司,脾胃运化失权,所以会出现小便不利,大便溏泻。如果能让小便得利,则内湿去,阳气得复,湿痹除,其实这就是张仲景的“温阳利湿”的方法。

如果用中成药,湿邪在上,可用参苓白术散。湿邪在下,可用五苓丸,这都是医圣张仲景著名的祛湿名方。


不管你是口疮、口腔扁平苔藓,还是尿酸高痛风,都可以参与“口腔黏膜和痛风千名援助计划”,帮你解读报告,梳理一对一调理方案。方法很简单,只要您关注@北大医学博士后单独悄悄地回复(别在评论区)我一句:我要参加,留意悄悄给你的反馈即可。#秋日生活打卡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