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姑苏纪事:白居易在苏州的500天日常

 吴越尽说 2023-10-14 发布于浙江

五月江南碧苍苍,蚕老枇杷黄。

跟枇杷一起黄的,还有麦子。

跟蚕一起老的,还有他白居易。

于他而言,很多人生的课题,都埋伏在诗里。


1


在横塘驿下了船,老白突然生出一阵感慨。

自打3月29日从东都洛阳登船南下,他已经在路上36天。

自从过了40岁以后,好像就一直在路上,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横塘驿站


10年前被贬到江州当司马,3年后调任忠州刺史,一年后被召回长安,再两年后调到杭州当刺史。从长安到杭州那段路,他走了3个月。在杭州干了20个月,他又花3个月时间走回洛阳。洛阳任职仅半年,又接到了担任苏州刺史的调令。

游兜游转,走着走着就老了。

在横塘驿换了本地的官船,沿胥江向城里进发。河里舟楫往来,帆影连绵,两岸稻涌绿波,麦翻金浪,一派丰收在望的景象。他在诗中记下的沿途见闻,无意中说明了中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现象:中唐以后,小麦的种植在江南已经比较普遍,稻麦轮作开始在江南地区推广。

来年春天,他深入田间,观察更具体,并又有诗曰:麦风低冉冉,稻水平漠漠。那时的苏州农村,高田(旱地)种麦,下田(水田)种稻。麦子长势茂盛,稻田蓄满清水,一年两季收成,所以这里的老百姓更加富足啊。

船到胥门码头,接官厅里,下属们已经早早恭候。一千多年来,这里一直是进出苏州城的交通门户,看惯了迎来送往、悲欢离合。这时的他应该没有想到,明年,他又将从这里离开,继续他的宦海漂泊。


胥门


上岸时,胥门的龙舟竞渡等端午祭祀活动已经结束。但他吃到了粽子,也知道了这里端午纪念的人不是屈原,是伍子胥。这天是公元825年的端午节,他到任苏州的日子。这一年,他54岁。

就这样开启了他在苏州差不多500天的主政生涯。


2


综观这段历程,我始终认为,白居易之于苏州,首先是以一个诗人、而且是风流诗人的身份存在的,其次才是那个衣冠楚楚、正襟危坐的苏州刺史——当时的最高行政长官。当然,这样的定位并没有抹杀他关注民生、关心苏州城建的工作成绩,更不影响苏州老百姓对他的爱戴。沧浪亭五百名贤祠、拙政园宜两亭、虎丘五贤堂如今还都有对他的纪念。


沧浪亭


我要说的是,至少在苏州期间,他做到了把个人爱好和本职工作有机地、亲密无缝地结合在了一起,做到了把个人动机与时代需要、百姓诉求完美地统一在了一起,在游山玩水、饮酒赋诗、莺歌燕舞之余,还顺手干出了一些业绩,这是一种相当难得的大境界、高境界。


虎丘五贤堂


他前面在杭州干过一段时间,这次是提拔到苏州任职。说是提拔,因为在唐朝,苏州是江南唯一的“雄州”,格子比杭州高,相当于计划单列市,无论是人口还是GDP,那都是远超杭州的。历史上“苏杭”并称,是他最先提出来的,他把苏州排在前头,是有道理的。

老白的办公室和宿舍在市中心,也就是子城(今大公园体育场)里。那时的子城是官府衙署所在地,苏州的政治中心,也是全城的建筑中心。事实上,一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前,这里都是历代地方政府的办公地。那时的子城围墙高筑,四面城墙上都建有门楼,北墙的门楼最为高耸雄壮,他来了之后命名叫“齐云楼”,多次在上面宴客会友,眺望全城景色,并酝酿诗兴。


大公园旁的民治路


到任第一个月,他没有上班。先要休整一下长途跋涉的疲惫身体,也要适应一下这一来就下个没完的梅雨天气。同时,也要先到街上走走逛逛,了解一下当地的风土人情、社情民意。

那时的苏州,随着大运河的开通迅速崛起。大苏州一府七县有居民10万户之多,那时的华亭县(今上海市)、嘉兴县都归苏州管。老白看到的苏州城已经是有着4万户人家的大城市,人口接近30万,是红尘中一二等风流繁华之地了。

那时的苏州,八道水陆城门全部开放,三横四直七条主河道交通繁忙。他在酒后的一首诗里描绘了苏州整齐划一的市容风貌:半酣凭栏起四顾,七堰八门六十坊。远近高低寺间出,东西南北桥相望。水道脉分棹鳞次,里闾棋布城册方。人间树色无隙罅,十里一片青茫茫。


平江路


那时的苏州,河街相邻、小桥流水的水城风貌基本定型。

即使上班了,他也不会辜负这江南的美好,也不忘享受生活。

这主要是跟老白当时的心境有关。其实,从主动要求外放杭州、逃离帝都开始,他就自创了一种活法:中隐。“大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但很多事身不由己,大隐不行,小隐也做不到。从他的诗中知道,中隐,就是隐在官场,明哲保身独善其身。这也是他看透当时政治现实,厌倦尔虞我诈党派争斗的无奈之举。表现在工作上,就是无为而治,充分放权,让下属们干。至于自己,他把大把的时间都安排到自然山水中、歌舞宴请中。基本就是放飞自我的节奏。

“闲”是他在苏生活的关键词。

过年了,他到处瞎转,写了《正月三日闲行》:

黄鹂巷口莺欲语,乌鹊河头冰正销。

绿浪东西南北水,红栏三百九十桥

秋天了,他登高望远,写了《登阊门闲望》:

阊门四望郁苍苍,始知州雄土俗强。

十万夫家供课税,五千子弟守封疆。

阊闾城碧铺秋草,乌鹊桥红带夕阳。

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

在这首诗里,我们知道了,那个时候的苏州城市已经多么繁荣,那个时候的苏州赋税已经多么繁重。我们还知道,随着大运河的开通,那个时候苏州的经济商业中心,已经开始朝阊门城外一带转移。


阊门


到苏三个月后,他开始在齐云楼大宴宾客。从诗中看出,出席这次晚宴的有“风流吴中客,佳丽江南人”,吃的有苕溪水酿制的美酒,松江佳肴鲈鱼烩,水陆八珍齐备,还有官妓献演的、当时最流行的柘枝舞助兴。喝着喝着,夜色渐渐暗下来,家家户户点起了灯烛,此时的苏州城万家灯火倒映水中,就好像纵横交织的星河,粼粼闪烁,如梦如幻,宛若天上人间,让人不知今夕何夕。

一场还不尽兴,那就再来一场宵夜。

唐朝中后期,宵禁已经很放松了,那时的苏州城,夜市已经很热闹了。老白就有“皋桥夜沽酒,灯火是谁家”的诗句。从子城到皋桥路程不近,为了撸串他也是蛮拼的。比他稍晚的杜荀鹤与朋友夜逛苏州,也留下了极富神韵的千古佳句:“夜市桥边火,春风寺外船”、“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每天都是这么充实,每天都是这么开心。不过,也不能天天这样花天酒地,工作偶尔还是要做的。


3


深秋了,霜降时节,洞庭橘子红了,老白亲自到太湖东山岛督办采摘。这是要精挑细选然后快马加鞭不分昼夜送往长安的贡品。他有诗云:浸月冷波千顷练,苞霜新橘万株金。湖里烟水苍茫,碧波如练,陆上橘林似火,万山红遍,景色不是一般的美。


橘子


橘子摘完了,工作完成了,这劳累的身体总要放松一下,这秋高气爽的太湖风光总要欣赏一下的。游船早已准备就绪。带上两个能歌善舞的当红名伎,他直往湖心驶去。美女作陪,月色相伴,他乐不思归,一连在太湖上happy了五天,夜里就搂着佳人睡在船上。对他来说,此等美事是必须要写进诗里的,而且还要鲜嘎嘎向自己的铁杆弟兄元稹显摆:报君一事君应羡,五宿澄波皓月中


太湖


总之,他一来到苏州,就爱上了苏州。他热爱苏州的美食美景、更热爱苏州美女。他的身边从来就不缺女朋友。你想想,著名诗人、最高首长,双重光环集一身,这在激情四射、气象万千的大唐时代,是个让多少女人为之神往的概念啊。虽然头发白了点,年纪大了点,但人家有型有品有文化,有权有钱有经验,那也是一高富帅、绩优股。

关于他的记载挺多。这也反映出一个问题,由于当时官员频繁异地调动,往往来不及带上家属,因此,对干部生活作风问题的管理上,是有着极大的制度缺失的。

在苏州,他把自己的日子过成了诗。苏州的美景美女也给了他极大的创作灵感,他把每天的所见所感写成了诗。初步统计,在苏州17个月,他留下诗文148篇,三四天就能憋出一篇,这是多么的高产啊,他是要没时间上班了。

当然,能力还是有的,工作对于他,只是享受生活之余信手拈来的小点缀罢了。


4


如果你来到山塘街,白居易这个人是回避不了的,他会从头到尾陪着你。

从渡僧桥进入景区,首先就要看到白居易纪念馆,这是走进山塘的第一个景点。然后一直往前走,记住了,你脚下七里长的石板路是他修的,以前叫白公堤,跟杭州西湖他修的那条堤的名字,一样一样的。出山塘街是虎丘,这虎丘景区的环山河也是他那时挖的。所以山上五贤堂里,这位老兄心安理得端坐其中。


虎丘


关于他疏浚山塘河、修筑山塘街的目的,冠冕堂皇的说法是为了方便市民去虎丘游玩。是他看到当时老百姓为去虎丘,在这不远的路途上辗转跋涉步履艰难,于是一拍大腿,全城动员,全民动手。


山塘河


但是路修好了,河挖通了,首先是他自己去得更勤了。有诗为证:不厌西丘寺,闲来即一过。一年十二度,非少亦非多。意思直白通俗,虎丘我老白最喜欢了,一有空就会去。一年12趟,不多不少刚刚好。

因此不难发现,这里还夹杂着他个人的小私心:他爱玩,爱去虎丘玩。虽然是这么大的领导,他却也同样饱受奔波之苦。所以说他在这件事上公私兼顾应不为过。


5


快乐的时光总是短暂的。祸和福总是相依的。第二年春天,在“东风落尽梅”的时节,他骑马不慎摔了一跤,闪了老腰,躺了很长一段时间。夏天,在“六月三日夜闻蝉”后,他喝了佳人的劝客酒(估计就是喝花酒吧),喝着喝着,便患上了眼病,为此再请长假100天。

也不知是不是看了不该看的东西,也不知是白内障还是青光眼,反正班是不能上了。但是出去游玩还是可以的,酒还是照喝的。每月定例的虎丘山寺不用说,松江、震泽,天平山、灵岩山,虽然视线模糊看得不够真切,他还是坚持着把足迹印遍了姑苏大地。闲上篮舆乘兴出,醉回花舫信风行。病假就病假了,他也不忌讳把这些写进诗里,广而告之。

对他来说,人生就是一程接一程的驿站,永远不知道下一站停泊何方。喝着喝着,转眼又到了离别的时刻。


天平山

灵岩山


公元826年十月初一。老白因身体原因,提前卸任。这天,男女老少倾城而出,包括一众文艺女青年。“姑苏十万户,皆作婴儿啼。”一路哭送到横塘驿。老白也是哭得捶胸顿足,稀里哗啦的,他割舍不下这些个鲜藕般水灵的苏州美眉啊。最后被下属硬搀上船,挥手自兹去。从此再也没有回过江南。

从他的文章知道,离开苏州时,他“得太湖石五,白莲、折腰菱、青板舫以归。”全是土特产,还是很廉洁的。苏州产的折腰菱(两角菱)最为名贵,老白对它偏爱有加,离开时还不忘带些。这艘叫做“青板舫”的小船,用料考究、制作精美,他也格外喜欢,还专门为它赋过诗。


6


回洛阳后,苏杭的那些美景佳人总会顽强地在他昏花的老眼前浮现。想到苏州时说,“忆在苏州日,常谙夏至筵。粽香筒竹嫩,炙脆子鹅鲜”。他思念苏州的欢宴美食啊。还说,“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清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何日复相逢?”这是又想到了太湖之行的了。苏州人民心心念念感恩他留下的那点政绩时,他心里却只想着苏州的美食,尽是风花雪月。

元稹有一次酒桌上问他:还想重游太湖,醉拥美人否?瞧你身子骨还行,要不哥帮你安排下?老白手中酒杯一抖,继而微微一笑、笑而不语、语无伦次——

历史,只不过是删除了细节和情感记忆的粗线条叙述罢了,幸亏还有他的诗。

客观地说,老白在苏州做出的政绩,即使跟同时代的前任韦应物、后任刘禹锡比,也是微不足道的。但这个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来了。他带着大诗人的光环来了,并为苏州留下了众多流传至今的诗篇。他作为名人的代言效应,是留给苏州最为丰厚的一笔文化遗产,后世唯有苏东坡可比。

不管怎样,苏州人是厚道的。后人把他和韦、刘两位刺史一起,尊为“三贤”,长久供奉在城隍庙里。他留给苏州的那些细小而又实在的印记,苏州人至今都还很景仰地珍惜着。


作者:看看

来源:《情调苏州》公众号

2023-10-1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