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第376条辨:呕家有痈脓者,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原文解释】病人,宿有呕吐的,若是内有痈脓而引起的,不应见呕而止呕,应解毒排脓,脓尽则呕吐自然痊愈。 如果病人有呕吐,化脓了吐出来,甚至是胃癌,吐出来是血的时候,不要去止他的呕,不要去管他的恶心呕吐,不要加什么吴茱萸这些去止他的呕,有时候会吐脓,吐脓有可能是肺里面化脓了,肺里面化脓跟肠胃里面化脓不一样,所以,有时候看到的是血,有时候看到的是白痰。只要把脓吐完以后,自己就会好。 呕吐的人,有时候吐出来的是脓,从胃里面吐出来像胃痈,或从肺里面吐出来像肺痈、肺里面有脓,所以呕家不可以治呕,要让他先吐,如果病人是干呕、呕酸、呕苦水,这就不是呕家,可以用止呕的药。 所以,这一条辨就是一个治疗原则。因为他的肠胃里面的功能正在恢复,如果你去止呕的话,脓就排不出来了。 “呕家”,指素有呕吐的病人。致呕的原因很多,有因外感的,有因内伤的,有因寒的,有因热的,有因蓄水的,有因痰食涌逆的,亦有因内痈蓄脓的等等。其治当察其所属,究其所因,辨证以论治,不可见呕止呕。本条所述之呕家,乃是因内脏生痈脓而致呕吐。此为肺、胃热毒内蕴而生痈脓,痈脓既成,每多借呕吐以排出,因此呕吐又是排泄秽物、驱邪外出的一种正常反应,故凡痈脓已成需要排出而见呕吐者,绝不可止其呕 体内有脓疡病灶而作呕的,不要单独治呕,应着重排脓,脓排除完了,呕便好了。 |
|
来自: 火帝养生_WSH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