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军阵亡再破记录,三议加沙战事

 James5291 2023-10-14 发布于北京

据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表示,据了解,目前已确认有3名中国公民在冲突中不幸遇难,2人失联,数人受伤。默哀。

目前以军阵亡人数达到222人,和昨天相比,增加53人。再创单日阵亡新记录。其中有1名上尉(预备役)、4名中尉。阵亡官兵比例1比9.6,比昨天更“合理”。其中的上尉是551预备役伞兵旅的。然后戈兰旅认领2名中尉。驻扎在加沙的414情报营也认领中尉1名,该中尉是分队指挥官。伞兵认领1中尉。

这能看出两点:首先,预备役部队已经进入战场。551旅之前阵亡一名少校军医。不过551旅作为预备役伞兵旅,其战备程度比一般预备役要高,它进入战场,并不等于说以军所有预备役部队都已能够投入战场了。

其二,414情报营的损失近来相当大:2名中士(Sgt)、3名下士(Cpl)和3名列兵(Pvt)出现在最新统计中。之前该营只有一名参谋中士(Staff Sgt,略高于Sgt)阵亡的记录。这可能说明哈马斯加大了对以军战场情报单位的打击力度。而且,情报单位一般部署在二线,至少也是浅近纵深。这些情报单位出现严重伤亡说明哈马斯在以军控制区的活动其实相当活跃。

进一步分析,阵亡中尉估计是一个排级情报单位的指挥官,至少应该配属到营级指挥部。这个单位很可能遭到了哈马斯的突袭才有这么多伤亡。阵亡9人,按照现代战争中1比5的平均伤亡比来算,如果是30-40人的排级单位,那可以算是全灭了。而且414营目前已经阵亡15人,该营显然是哈马斯一直以来的重点打击对象。再细了想,光是想打击它并没什么用,关键在于哈马斯是怎么弄清以军这种情报单位的部署地点?否则414营怎么会陆陆续续地挂掉15人?这里头水恐怕很深啊。

目前为止,以方阵亡中尉及以上军官有上校2名、中校4名、少校14名、上尉11名、中尉24名。总计55名。估计校官的清单今后增长不会太多,主要看尉官的了。

大的方面,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与反对党国家团结党领导人甘茨当地时间11日发表联合声明,宣布组建紧急政府,以应对战时事务。这样一来起码在半年之内以方决策过程不至于有大的分歧。按照甘茨的要求,以色列政府将成立一个小型战时内阁来指挥与哈马斯的战争,将只包括内塔尼亚胡、甘茨和国防部长加兰特。且内塔尼亚胡在紧急政府成立后的第一次会议上发表讲话就称“每个哈马斯成员都是死人”。

看起来以色列要全力打一仗了。毕竟到目前以色列已经死了1300人,伤3300人。就以方的死亡人数而言,已经超过了1967年的六天战争,仅次于赎罪日战争和第一次中东战争。所以组建紧急政府,祭起战时内阁也是顺理成章了。

阿拉伯方面的态度也逐渐趋向强硬。9日埃及领导人塞西与沙特王储小萨勒曼通话,双方同意在“两国方案”基础上实现巴勒斯坦问题的全面、公正解决,而这需要立即实现停火和所有方向的军事对抗。11日小萨勒曼接到伊朗总统莱希电话,注意这是复交后双方首次通话。小萨勒曼就已经表示:沙特将继续“坚定支持巴勒斯坦事业和旨在实现全面且公正和平的努力,保证巴勒斯坦人民的合法权利”。

沙特的表态已经和前两天只是呼吁停火大不相同,明确表示了对巴勒斯坦的支持。而且沙特能源部长还访问莫斯科,与俄方讨论了巴以冲突升级之际的石油市场和油价情况。而就在10月6日加沙战事爆发前,媒体还报道称,沙特向美国白宫表达意向,称沙特愿意增产石油,以促成“美沙共同防御协议”。但那也要从2024年开始。现在出了加沙这档子事,增产基本是黄了,不减产对美国而言,都已经是抽到上上签了。况且普京怎么可能错过这个好机会给美国放血呢?要知道在加沙能多拖住以色列一天,那么在乌克兰就能多争取到一天。这个道理连普通人都明白,普京会不明白?

埃及的态度也很关键。因为以色列封锁以后,加沙的物资只能从埃及进入。美以势必要对埃及各种威逼利诱,迫其关闭加沙的通道。哈马斯历史上是埃及穆兄会的分支机构。而埃及塞西当局是军方2013年推翻了埃及穆兄会政府后的成果。因此塞西当然不愿意哈马斯蓬勃发展,但这种时候完全断绝加沙的物资通道,只会让他成为阿拉伯世界的叛徒。毕竟同样视穆兄会为大敌的沙特王室,这两天都明确支持巴勒斯坦了,那么惯于圆滑处世的塞西可能也得见风使舵。

反正对埃及的衡量指标就是看,哈马斯的火箭弹攻击会不会持续?目前以方称“哈马斯正在以持续数周(战斗)的方式控制火力,他们将发射速度降至每天约200至400枚火箭弹,以便进行长时间的战斗。” 如果后续还能看到隔三岔五地用火箭弹给以色列洗地,那埃及就是在眼睁眼闭地放水。如果打不出来,那就是卡得比较严。但要埃及卡得紧,美以得花大价钱收买塞西。

今天就说到这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