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价粉彩瓷,各时期特点大曝光!

 不好名马非英雄 2023-10-14 发布于河南

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景德镇窑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粉彩是釉上彩绘的一种,经低温烧制而成。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吸纳了珐琅彩瓷制作工艺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

图片
绿地粉彩花卉瓶

粉彩瓷始创于康熙,是雍正彩瓷中最著名的品种之一。粉彩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是一种釉上彩,在工艺上引进了西洋的工艺,一是在含铅的玻璃质中加入了“砷”元素,发明了玻璃白。

玻璃白是采用天然矿物质“白信石”和铅熔块、硝酸钾等配制而成。它的作用是对各种色彩进行粉化,使红彩变成粉红色,绿彩变成淡绿色,蓝彩变成浅蓝色;同时,借助改变玻璃白加入的数量,把一种颜色变成一系列深浅,浓淡各不相同的色调,使得釉上彩的色调品种大大的增加,远超过五彩。

图片
康熙粉彩瓷

粉彩出现于清代康熙晚期,在雍正、乾隆时期达到发展鼎盛,直至清代晚期仍继续生产。粉彩最初是受珐琅彩制作工艺影响而创造出来的,其烧制温度较五彩瓷低,约700℃-750℃左右,烧成后的色彩较五彩更为丰富,多达数十种,颜色淡雅,具有纸面绘画的艺术效果。

粉彩瓷器在艺术效果上独树一帜,装饰上更多地吸收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以淡雅柔丽为特色,以粉润柔和见长,从感觉上看要比五彩瓷柔和细腻,因此又有“软彩”之称。历史上有关粉彩的文献记载不是很多,雍正年间的《南窑笔记》、乾隆年间的《陶说》及《景德镇陶录》、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中均把粉彩称之为“洋色”“洋彩”

图片
清雍正粉彩蟠桃纹天球瓶

早期的康熙粉彩还处于初创阶段,由于烧造量小,所以传世品不多,仅见有少量的花蝶盘、花蝶纹水丞及钟馗醉酒塑像。这些传世品的特点是构图趋于疏朗,施彩较厚,色彩变化少,制作还不太精,胎体比较厚重,工艺简单,官民窑均有。图案和绘画风格比较简朴,有书本朝六字楷书官款“大清康熙年制”的,也有的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仿款。

图片
雍正粉彩 过枝福寿盌

粉彩瓷器发展到雍正时期极为盛行,并在康熙朝基础上有进一步的发展,当时景德镇御窑厂呈现出全面繁荣的景象。由于雍正帝的爱好和宫廷陈设、使用的需求,这一时期大量烧制粉彩瓷器,并取代了五彩的地位,成为釉上彩的主流

粉彩瓷无论是颜色还是描绘技巧,都有了长足的进步,达到出神入化的艺术境界,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特点。至乾隆朝,粉彩仍有很大发展,各种表现手法综合运用,总体上看,纹饰趋于繁缛,底用青花或红彩,尤以色地粉彩居多。

图片
清雍正粉彩梅花纹碗

雍正一朝虽仅有13年时间,制瓷水平突飞猛进,官、民窑俱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这时期烧造的粉彩瓷,以精巧细腻著称于世,讲究自然变化,具有高贵、华丽,艳而不俗、细而不繁的美感,达到了粉彩瓷器的顶峰,在我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历史地位。

除了传统的白釉粉彩外,另见有黄地粉彩、米色地粉彩、紫红地粉彩、胭脂紫地粉彩、珊瑚红地粉彩、冬青地粉彩、墨彩粉彩、木纹釉粉彩等,产量不是很大,但也足以说明当时烧造技术的高度成熟。

图片
清乾隆霁蓝釉描金地开光粉彩花鸟纹方瓶

雍正时期生产粉彩瓷所用的彩料比康熙朝的要精细,色彩柔和,皴染层次多,大多数在白地上、少量在色地上绘纹饰。纹饰中,以花蝶图为最多,牡丹、月季、海棠、四季花也极为普遍,此外,也常见有人物故事图等。

图片
清乾隆 粉青釉描金镂空开光粉彩荷莲童子转心瓶

粉彩是乾隆朝瓷器中所占比重较大的品种之一,并在雍正瓷的基础上又有新的突破。乾隆粉彩中的一部分继承了雍正时期在肥润的白釉上绘疏朗艳丽纹饰的特点,如常见的折枝花卉盘、碗、小瓶、面盆、人物笔筒和大件器物鹿头尊等。

图片
清嘉庆 松石绿地粉彩番莲吉庆福寿纹如意耳瓶

嘉庆粉彩瓷中,陈设器、文房用具、日用器皿以及五供和法器等都属常见。嘉庆早期的粉彩还有乾隆朝的特点,比较精细,既有“百花不露地”的,也有彩地轧道开光的

图片
清道光 粉彩花卉纹如意耳瓶

道光粉彩瓷有各种色地开光粉彩,而且往往和描金工艺结合。器物除瓶、罐及少量文房用具外,大量的是碗盘等日用器皿,图案以荷花、癞瓜和婴戏图、清装仕女以及各种花蝶虫草为突出;亦常见“吉庆有余”“麻姑献寿”“太平有象”等吉祥题材,其中凡属“慎德堂制”“懈竹主人造”及“种德堂制”款的粉彩器,大多都比较精致。

图片
粉彩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