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延时服务,会不会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ha888cz 2023-10-14 发布于江苏
图片


最近很少发文,也很少互动,就想安安静静地看着这个世界,安安静静地过自己的生活。

不想标榜自己,也不想拯救别人。

但读完虫虫老师发布的一篇文章《我也时常悲伤和迷茫》,忍不住给虫虫老师留了个长言,我说:

“虫虫老师的这篇文章看得我想掉泪,太真实了!作为校长,我每天都希望老师能多一些闲暇,希望他们的时间不要被塞得太满。但看餐、看午休、延时服务让老师的生活失去了节奏感,加上备课、上课,即使我们尽可能不用与教学无关的事情去干扰大家,我还是觉得老师们太忙了。他们中午应该安安静静吃顿饭,平躺着休息一会儿;他们下午放学应该看看夕阳,哪怕吃过晚饭后再读会儿书备会儿课,但不要让他们连轴转到回家后累到只想躺平。怎样既解决家长的困难又不绑架老师,这是教育亟需解决的问题。”


虫虫回复:“感恩遇见您。您是一位好校长。”并送上三朵玫瑰。

好校长有什么用?能把老师们从延时服务中解脱出来,让他们的生活恢复节奏感吗?

不能。至少目前不能。

于是只能寄希望于上级部门。但是再想想,上级的决策需要下级的反馈,如果我站在学校管理者的角度描述一下这项决策下的真实问题,是不是能推动这件事情的解决?


图片

政策制定和落实之间的路还很远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的距离,而是政策制定和落实之间的距离。

不得不承认,上级部门出台的各种政策,出发点都是好的。比如为了保证孩子们充足的睡眠,规定早上8:20上课;为了解决家长工作忙的问题,中午实行统一供配餐制度,下午放学后增加延时服务;为了保证孩子的身体健康,要求每天两小时户外活动时间,晚上9:20之前必须上床睡觉……

但真正落实得如何,就只能“呵呵”了。

其它的暂按下不表,咱就说说延时服务的问题。

政策制定时,领导并非没有考虑到会增加教师的工作量,所以鼓励社区、第三方机构等参与。但延时服务不是一周搞一次或一学期搞几次,而是天天搞,哪些社区和第三方机构能放下人家自己的工作天天来给你免费搞服务?而且全校那么多班,得多少机构才能服务得过来?

即使有第三方来搞全校性的延时服务,面对非专业的服务者或教育机构,监管责任仍然在学校,如果出点问题……算了,还是自己的老师用着放心。

对,延时服务本着的是自愿原则——下班时间晚的家长可以让孩子上延时,有条件早点把孩子接回去的完全可以选择不上延时,这样每天留在学校的可能就是一部分孩子,学校可以用合并班级等方式再做调整,这样也能让更多的老师把时间用于其他工作上。

但目之所及,哪个学校不是全校集体上延时?为什么?汤玫老师作为家长,在《每天两小时户外活动,谁来保证?》中说得很清楚:“如果不上课后服务,一没地方玩,二没人一起玩。还不如一起在教室里待着,偷摸着还能和同学说说话。”


图片

看餐看休让老师疲惫不堪

看餐看休也是一件琐碎但磨人的事。

相对来说,看餐算是好的——孩子们吃饭的时候老师坐在教室里陪孩子一起吃,纪律组织好了,不费啥劲,孩子们吃完叮嘱他们好好清洗餐具就行了。

但伴随着看餐的,还有看休。

前两天看到一个小视频,一位男老师说,“看午休”可以称为教师十大酷刑之一。虽然有点夸张,但可以看出老师看休的痛苦。有人评论说:“老师困得要死偏偏不能睡,学生精神抖擞非要他睡。”这句话太写实了!

像我们学校,一二年级实行躺休。一间午休教室二三十个孩子,总有一些活力十足、中午睡不着的娃(我小时候也根本没有午休的习惯和需求),但老师得保证午休纪律,只能盯着、说着,甚至非得走到跟前坐在他床上才能让他老实。

关键是,大多数老师都是有午休需要的呀!早上六点起床,一上午工作了几个小时,中午能够睡上哪怕一二十分钟,下午就有较好的精力继续工作。但是中午时间还要在极度困倦的状态下跟这些精神抖擞的小娃们斗智斗勇,按下葫芦起了瓢,那种崩溃……谁看(读一声)过谁懂。

所以,尽管我一直提倡要对孩子们温和而坚定,但是当我转到午休教室外,偶尔听到某位老师大着嗓门儿吼孩子几句时,我总是抱以同情地理解——人在自己的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还能够压抑自己的情绪做出理智的反应,太难了。

当父母的都有哄睡的经历。当你困到眼皮子打架,旁边的小娃却各种闹腾不让人睡觉的时候,无论他多么可爱,你是不是也忍不住在他屁股上打两巴掌?你带的是一个孩子,老师看的是几十个呀!

对很多老师来说,中午如果休息不好,下午就是半废状态,是不是?


图片

充分休息才能应对每个满当当的日子

图片

马斯洛需求层次论中,生理需要在最底层,它是人的基本需求。吃饭,睡觉,休息,都是人的基本生理需求。如果基本需求不能得到满足,就会影响人的精神需求,降低工作和生活的质量。

所以,像虫虫这样一个优秀的、有自我实现需要的老师,也发出这样的感慨:


“没有闲暇,我的身体和大脑都处于很疲惫的状态,教学工作中,常出现恍惚之感,忘了这件事又忘了那件事,提前进入了老年痴呆的状态。”

“我多想,以满腔的热情,满心的快乐,去迎接我的孩子们。可当我精力不够,脑袋迷糊时,我好像,有太多的无能为力。”


这正是我作为校长,感到深深无奈和无力的原因。

我希望老师们多读书,但他们读书的时间从哪儿来?一天工作下来,满身疲惫,回到家后即使想读也读不动了。于是他们每天能接触到的教育理念大概就是我的“早安”问候了。

我也希望老师们能够抽出时间健健身,曾想过让舞蹈老师每周固定时间带着大家跳跳健身操,但报名的老师寥寥(大概还都是给校长个面子),大家事情太多,有时间也没精力。

于是,我只能尽量地不打扰他们,除了必须的学校日常教研、共读,以及与课程相关的学校活动外,能不搞的活动就不搞,能用简单办法解决的问题就不复杂地解决。晚上和节假日也尽量不在群里发信息打扰大家,就是希望大家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不然如何应对每一个满当当的日子?

我很难过看到虫虫老师说:“有了延时服务以后,我每天基本都在班里。和同事之间少了沟通和交流,很多工作,我觉得做得很盲目。就像把自己封闭的一只小鸟,无法看见外面的世界,自己的工作也都在'吃老本’,专业成长也停滞不前。”

我惧怕在我的学校也出现这样的情况,惧怕像虫虫这样的优秀教师因为忙碌而停止了专业成长,如果是这样,学校还有何希望可言,教育还有何希望可言?!

早上醒来,看到前一日朋友圈有一位北京的老师留言:

图片

心又被狠狠扎了一下。

教育本身已经很难了,它面对的是一个个活泼泼的生命,是世界上最敏感、最细腻的心灵。要想对这些生命真正产生影响,需要教师的专业能力。作为学校管理者,我最重视的也是教师的专业成长,没有教师的成长怎可能会有学生的成长?而专业能力的提升需要时间,如果不能改变这种连轴转的工作状态,长此以往,必然导致教育的低质和教学的低效,还有可能让越来越多有教育情怀的年轻人选择其他职业,最后的损失谁来承担?

课后服务,是不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此刻,我不禁也想像北京的那位老师一样问一句:谁来救救老师和孩子们呢?

图片

来源 | “举手向苍穹”微信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