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赵孟頫为“高僧”写的书法,能比肩王羲之,这才是真正的“神仙字”

 三余字画 2023-10-14 发布于山东

冯班在《钝吟书要》中曾说:“结字晋人用理,唐人用法,宋人用意。用理则从心所欲不逾矩,因晋人之理而立法,法定则字有常格,不及晋人矣”。

魏晋时期的书法既有理性的法度规范,还含有抽象的精神与思想展现,就像“二王”用笔圆融流转、飘逸飞动,一提一按绞转多变,带有研媚遒劲之态。

但研媚并不代表软弱俗态,就像晋代的虞和曾在《论书表》中说:“二王书……至于绝笔章草,殊相拟类,笔迹流铎,婉转妍媚,乃欲过之。”

这种风格是在强健沉着的笔力,和松紧有序的章法布局等朴实根基上,展现出随心所欲的飘逸妍丽之美,还要具备典雅温润之气,外表看似简洁易学。

实则内在层次跟肌理深奥难解,书坛中能领悟到“媚而有力”这一境界的,唯有元代赵孟頫,他自幼就临摹智永的真草《千字文》,锻炼控笔自如性。

后来又临摹了《圣教序》、《十七帖》、褚遂良《孟法师碑》、李邕岳麓寺碑》等晋唐书法,用笔圆融秀劲、醇厚有力,富有明快的节奏感。

风格上以淡雅含蓄、清逸洒脱为主,与“二王”的艺术格调颇为相似,甚至他有一幅行书,能比肩王羲之,此作就是《灵隐大川济禅师塔铭》。

写于大德十一年(即公元1307年),是为浙江灵隐寺一位“高僧”,即大川禅师普济所的塔铭,内容由通惠大师祖訚所作,全文共计1800余字。

卷中用笔深谙“方者参之以圆,圆者应之以方”的道理,在圆融利落的笔画中,加入几分刚健方正的筋骨之力,防止太过圆滑而产生流俗肥腻之病。

笔锋上也以中锋为主,展现立体感跟力量感,赋予点画厚实凝重之力,将侧锋为辅,尽显妍丽轻灵之美,使刚健跟柔媚达成平衡,笔笔匀称和谐。

结字上带有几分楷书的宽博端庄,还融入了些微的欹侧姿态,形成稳重求险的趣味性,章法也富有跌宕起伏之势,尽显神采飞动,是真正的“神仙字”。

此作曾被王世贞、徐渭任等名家收藏,卷尾还有虞集、黄溍、郑元祐等人的题跋,对于初学行书的人来说,赵孟頫的字点画细腻,笔路清晰可查。

虽然笔法变化丰富但却不剧烈,没有夸张炫技之风,行笔缓和精到,有助于学书者领悟其中的节奏、墨色变化,从楷书的稳健端庄逐渐过渡到行书的流畅。

既保证了笔力坚实沉着,还能写出魏晋的清远优雅风姿,增强书法的艺术气质,同时后世学赵孟頫的名家众多,有助于日后学习王羲之、王铎、成亲王等人法帖。

真迹现存于上海博物馆,经多方努力我们对赵孟頫《灵隐大川济禅师塔铭》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