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刻进骨髓的贵族情怀,萧瑀的倔强与抗争

 谋变 2023-10-14 发布于河南

          在史料里挖掘历史的另一种可能

贞观22年一生六起六落让李世民又爱又恨的萧瑀走完了他74年的传奇人生。

太常卿给他拟了个“肃”的谥号。谥法云:刚德克就曰肃;执心决断曰肃,毫无疑问这是上谥美谥。

但是太宗摇了摇头,大笔一挥改成了“贞褊”。

谥法云:清白守节曰贞,不隐无屈曰贞俭啬无德曰褊,心隘政急曰褊。

贞是美谥,褊是恶谥,一褒一贬两个极端集于一身成为了对他的盖棺定论,这恰恰反映了太宗对萧瑀的矛盾心理。

他之所以六遭罢相让李世民又爱又恨都缘于他的耿直与偏狭。按说这应该归结于性格的范畴,但是了解了他的经历后就会发现这完全得益于他内心的不甘和与命运的抗争!

萧瑀出身后梁皇族,南梁开国皇帝萧衍是他的高祖父,曾祖父是昭明太子萧统,祖父萧詧是后梁宣帝,父亲萧岿是后梁明帝。姐姐嫁给了当时还是晋王的隋炀帝杨广。

他在江陵贵为皇室宗亲,九岁便被封新安郡王,国除后入隋又是后族外戚,独孤皇后又特意招他做了独孤家的女婿,有了这层关系他不仅和杨隋亲上加亲还和后来的李唐关系紧密。

虽然不及王爵的尊崇,但凭着姐姐萧后的关系,在隋大展拳脚也不是什么难事。可他偏偏遇上了刚愎自用好大喜功的隋炀帝。即使姐姐贵为皇后,他也只是得了个管理皇帝卫冕服饰的正五品尚衣奉御。

这样的心理落差可想而知,以至于他借着得了风疾的由头拒不就医。还放言:老天若是还让我多活几年,那我宁愿从此隐居。

这分明是撂挑子破罐子破摔企图躺平,但又何尝不是对自身遭遇的怒吼。

他的姐姐萧皇后知道后心里明镜似的,就此下去难免不会闯祸,于是勉励他:以你的才智,足以扬名天下,怎么能耍小孩子脾气,自怨自艾?我知道自从亡国后,你接受不了事实,不屑于官小位卑,常常说些莫名其妙的怪话,当心因此获罪!

说白了萧后是在告诉他,不管是朕不给你硬要,还是朕给了你不要,都会触犯帝怒。与其这样还不如靠自己的才华去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

萧瑀对姐姐的话是听到心里去了,开始主动寻医,病好后升为内史侍郎,也就是后来的中书侍郎,中书省二把手,成为了隋炀帝的近臣。还多次直言进谏,但隋炀帝毕竟不是唐太宗喜欢被大臣怼。

尽管皇帝多有不快但萧瑀还是秉着一腔抱负继续发光发热。

大业十一年,隋炀帝被突厥围困在雁门,心急如焚之际萧瑀送来了锦囊妙计:根据突厥的习俗,可贺敦(突厥皇后)参与军国大事,义成公主是以帝女的身份嫁给可汗的,如果派一使者请求她的帮忙,那么我们的困境就会不战而解,就算她帮不上什么忙也对大局没有影响。还夹带私货趁机进谏道:现在众兵将私下议论说陛下平定突厥后又要讨伐辽东,所以消极怠战,希望陛下下诏告诉众兵将放过高丽只干突厥,那么大家就会军心大振奋力突围。

隋炀帝虽然一万个不愿意,但终究还是向恶势力低下了高贵的头颅。

随后义成公主谎称突厥北境受到攻击,始毕可汗便解围而去。

当年刘邦也遭遇了和隋炀帝一样的困境,在白登被匈奴包围,陈平也是用此计解了围。如今萧瑀活学活用,可见多读书关键时刻不仅能救命还能立功。

但隋炀帝注定是浩瀚历史中最靓的仔!在他心里收回自古便是中国领土并让高句丽臣服于脚下是他比肩秦皇汉武甚至超越他们的不二法宝。萧瑀的趁火打劫让他大为光火,当时形势紧迫只好妥协,现在威胁解除龙游大海鸟入青天自然要过河拆桥。他对大臣们说:突厥能奈我何?萧瑀却趁机欺骗恐吓我!「突厥何能为,瑀乘未解时乃绐恐我!——新唐书·萧瑀传

于是萧瑀被赶出京师打发到河池郡当郡守去了。萧瑀虽然内心一万头草泥马奔腾而过,但也因祸得福。

两年后617年李渊攻入长安,写信招萧瑀赴京共商国是。萧瑀的妻子独孤氏与李渊是姑舅表兄妹,二人既是亲戚又是同僚本就交情匪浅,所以一拍即合,老表既然这么热情咱总不能两手空空只身前往,总得带点见面礼吧,于是把整个河池郡装进行囊打包送给了李渊。

李渊笑的是合不拢嘴,不费一兵一卒又收一郡,萧瑀因此被授光禄大夫,封宋国公,拜民部尚书,轻轻松松地位爵位职位都有了。还得是老表比姐夫大方多了!

这还没完618年李渊称帝,萧瑀拜内史令,成为中书省老大。内外政务都委托给他,好像这大唐天下就他一个能人似的。萧瑀干的开心,李渊也用的放心,还时不时让他坐上御榻肉麻的称呼他为萧郎。两人如胶似漆的,一个兢兢业业一个言听计从,好不快活。

武德四年平定王世充后萧瑀进位尚书右仆射,不久又迁左仆射。可以说武德年间是萧瑀一生的高光时刻,也是他这辈子过得最舒心惬意的九年。

李渊实现了他作为臣子的一腔抱负,满足了他刻进骨子里的贵族的骄傲。包容他的虚伪,给予他充分的尊重。

但这一切都随着玄武门之变的爆发而烟消云散。一朝天子一朝臣,房玄龄杜如晦等秦府旧臣提着脑袋干革命自然要在革命胜利后排座次分蛋糕。

但位子就那么几个,萧瑀突然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威胁,于是开始斤斤计较,揪住房玄龄等人的小错误在太宗面前依依不饶,小题大做。

房玄龄等人也不是吃素的,纷纷故意疏远他,对他的有利意见就算心里赞同也不采纳。这让萧瑀更加窝火,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越来越偏激,而太宗每次都拉偏架向着房玄龄等人,甚至太宗被烦得不得了干脆罢了他的相,越是这样,萧瑀越觉得委屈。自己的境遇与武德朝相比简直有天壤之别。就这样萧瑀被李世民六次罢相六次起复,像玩过山车似的。

而萧瑀的每一次被起复都让他觉得是自己的耿直发挥了作用。也放大了他骨子里贵族的骄傲,更让他在事与愿违的路上越来越偏颇。

有一次太宗大概是想敲打敲打他,对大臣们说:武德六年以后太上皇有废立之意而迟迟下不定决心,我于此时,不为兄弟所容,实有功高不赏之惧。此人不可以厚利诱之,不可以刑戮惧之,真社稷臣也。还因此赐萧瑀一句诗:疾风知劲草,版荡识诚臣。

根据萧瑀在武德年间所受的重视来看,所谓的不可以厚利诱之,不可以刑戮惧之,指的是李世民曾暗中拉拢他但他不为所动。这段话看似在大力称赞实则让太宗耿耿于怀。当年李靖和李世绩也婉拒了他的拉拢,他也是嘴上称道二人,但行为上却处处提防。

不管萧瑀有没有听懂太宗的弦外之音,他依然我行我素。太宗实在没办法了干脆挑明了说:你坚守道义耿直刚正,就算是古人也没有能超过你的,但是你善恶太明,恐怕要因此而招至过失。「公守道耿介,古无以过,然善恶太明,或有时而失。

萧瑀听后对褒奖部分熟记于心对警告部分选择性失聪,回道:既然蒙陛下教诲,又认可我的忠信,就算让我现在去死我也心甘情愿!

李世民那个懊恼啊,估计想死的心都有了。一旁的魏征赶紧出来打圆场:以前只是听说臣子违背众意公正执法,明主认为这是忠诚,臣子一意孤行坚守气节,明主认为这是刚正,今日总算见到了,萧瑀如果不是遇到圣主恐怕早就遭逢大难了!

魏征的这顿彩虹屁让李世民很是受用,暂时放过了萧瑀。但他依然喋喋不休,不是告房玄龄结党就是耍小孩子脾气嚷嚷着要遁入空门。萧后几十年前对他的告诫终于一语成谶,李世民大为光火,就准了他出家的请求。萧瑀一看皇帝来真的,立马反悔。这可把李世民给惹毛了,向群臣数落萧瑀的不是,萧瑀也憋着一口怨气以足疾为由不拜见皇帝。

李世民发怒道:萧瑀难道还不满足吗?既如此那干脆把你得到的全吐出来吧,于是将他贬为商州刺史,并夺了他宋国公的爵位。

不久又将爵位还给了他,让他随驾玉华宫,恰好遇到他病重,医治无效死于宫所,终年七十四岁。

改谥“贞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