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试热点:如何看“农业科技化”?

 善思者明 2023-10-14 发布于河北

很多资料都说人民日报/半月谈等党报媒体是学习笔试和面试的好材料,但是很多同学却不知道如何使用。今天,继续抛砖引玉,给大家展示一篇人民时评的文章如何转化为我们面试的答题内容,欢迎大家多提意见、一起交流。

题目全真模拟:

从中原粮仓到东北黑土地,再到江南鱼米之乡,新农机、新技术扎根田间,希望的田野发生着深刻变革:从“人扛牛拉”到“机器耕种”,从“靠经验”到“靠数据”,“汗水农业”朝着“智慧农业”加速转变。你怎么看?

——来源:《人民日报》2021年01月29日07版

考生开始答题:

01.开篇破题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对于农业科技化这一变化,我认为应该为背后的科技人员点赞!正是他们的辛苦付出,才提高了粮食的产量和品质,牢牢把住粮食安全的主动权,提高了农业质量的效益和竞争力。

02.分析意义

事实证明,五谷丰登,不仅仅来自风调雨顺的自然馈赠,更离不开以农业科技为支撑的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提升。

一方面,农业科技可以为农业抗灾迎收保驾护航。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连续迈过了“新冠肺炎疫情关”“洪涝关”“病虫关”等多个关口,交出了一份亮眼成绩单,粮食总产量达1.3万亿斤,喜获十七连丰。

另一方面,农业科技也有利于持续稳住国家的“粮袋子”,鼓起农民的“钱袋子”。通过科技的使用,进一步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更好的应对我国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农业生产成本攀升、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趋紧等新问题。

03.提出对策

为了更好的落实“藏粮于技”,加强农业与科技融合,促使更多农民搭上增收致富的科技快车,我们需要做到以下三点:

首先,要提升种业科技的产业水平。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我们必须要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缩小玉米、大豆等品种和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确保重要农产品种源自主可控。同时,打通种子生产、加工、销售、技术服务等环节,逐步完善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链条,让一粒粒好种子长成农民的致富希望。

其次,要加大农业科技的普及力度。据测算,在生产条件相同、投入不变的情况下,仅通过提高农业技术到户率,粮食单产提高幅度便可达10%以上。我们可以通过农技推广、技术培训等方式,把实验室搬到地头,把论文写在田间,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推动新品种、新农艺落地生根,让农民学得会、用得上、真管用,打通农业科技创新的“最后一公里”。

最后,要提高农业科技的创新能力。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日益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要引领和带动更多小农户挑起“金扁担”,提升农业创新力、竞争力和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汇聚起现代资源要素的合力,将人才、资金、技术等拧成一股绳,让新农人带动形成更多的“科技共同体”,为农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04.总结提升

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打好种业翻身仗,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定能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考生答题完毕。

——本期文章《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