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试热点:如何看待“跨省办事难”?

 善思者明 2023-10-14 发布于河北

很多资料都说人民日报/半月谈等党报媒体是学习笔试和面试的好材料,但是很多同学却不知道如何使用。今天,继续抛砖引玉,给大家展示一篇人民时评的文章如何转化为我们面试的答题内容,欢迎大家多提意见、一起交流。

题目全真模拟:

不少跨省的政务服务事项,明明可以“异地网上办”,偏要群众“返乡跑断腿”;技术和理念上早就突破的认证难题,却遇到旧有法规条文的“拦路虎”;一头热一头冷,这边“Yes”那边“No”,群众拿着材料无所适从……你怎么看“百姓跨省办事难”这种现象?

——来源:《半月谈网》2021年02月07日

考生开始答题:

01.开篇破题

疫情之下,更多民生事项需要跨区域办理、不见面审批。面对群众强烈诉求,基层不能“衙门式”推诿塞责、被动应付,而要换位思考、主动作为,让“数据跑腿”“区域合作”“部门协同”代替“群众跑腿”。

02.剖析原因

现实中,为什么跨省办事这么难?

一方面,各省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县情不同,审批的事项种类、名称、材料、流程、时限不一致,甚至服务理念也有差别。

另一方面,一些“放管服”事项缺乏明确法律支撑,有基层干部担心,“好心想给群众办事,怕责任追究,宁可谨慎”。比如,婚姻法规定,结婚、离婚必须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否则对着条款打官司,谁审批谁负责,存在被问责风险。一些地方不动产、公积金等在省级内部都没打通共享,更遑论跨省。

03.提出对策:

首先,“打消疑虑”仍待完善顶层设计。让跨省的双方减少顾虑,乐于担当责任,首先需要依法行政消解。调整不适宜的法律法规条款,并建立跨省办理的容错机制,设立“跨省通办”专窗,推进咨询、投诉和人工在线统一受理。

其次,“拧紧发条”需要强化倒逼机制。既言“跨省”,两头都得“热起来”。比如,从国务院层面建立跨省服务的协调机制和评价机制,定期进行排名公示,倒逼各省提升群众跨省办事的服务质量。另一方面,要在中央层面划定跨省服务的路线图和时间表,督促各省尽快实现高频政务服务事项的“跨省通办”。

第三,“为民解忧”呼吁提升作风建设。推动“跨省通办”是个“良心活”,想促成,不仅靠制度与约束,更靠基层一线的工作人员。机关工作人员要始终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上,把责任扛在肩上,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满意与掌声,将“良心活”变成“放心活”。

最后,破解“跨省通办难”,最重要的是统一互认标准,规范化办事操作流程。比如,围绕公安、教育、医疗、社保、民政等重点领域,把办事频率高、反映最强烈、需求量较大事项列出“清单”,逐项编制办事指南;收件要有“度量衡”,双方依法统一规范申请材料、审查要点、流程等受理标准;办理要有“流程图”,办结要有“时间线”,尤其注重以互联网即时沟通方式,提速窗口受理时限,办结后快递送达。

考生答题完毕。

——原文《跨省办事如跨国?破题需责任担当,更需机制支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