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面试热点:如何看待“4亿非网民”?

 善思者明 2023-10-14 发布于河北

很多资料都说人民日报/半月谈等党报媒体是学习笔试和面试的好材料,但是很多同学却不知道如何使用。今天,继续抛砖引玉,给大家展示一篇人民时评的文章如何转化为我们面试的答题内容,欢迎大家多提意见、一起交流。

题目全真模拟:

日前,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89亿,手机网民规模达9.86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0.4%。但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接近10亿网民的庞大数据背后,还有4亿多人不在网上。你怎么看这一现象?

——来源:《新华网评》2021年02月06日

考生开始答题:

01.开篇破题

(肯定成就)短短几十年,我国已经从网络的追赶者发展成世界互联网的领先者,近10亿网民背后彰显的是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之快,普及率之高,互联网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比如,网上叫车、手机点餐、移动支付、远程教学等。

(指出问题)但是,4亿人远离网络也意味着,在日常生活、利益表达极为依赖互联网的当下,这些“非网民”难以充分享受智能化的服务体验,甚至有可能因为远离互联网而造成“寸步难行”。

2.原因剖析

这4亿多人远离网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既有网络设施滞后、终端设备不足、年龄因素等客观条件限制;另一方面,也有一些人排斥网络、不愿学习等主观原因存在。

3.必要性分析

一方面,互联网给现代社会带来的不仅是“便”与“不便”的差别,更关系到教育公平、文化普惠、社会正义的获得感与幸福感。

另一方面,创造条件把更多人“摆渡”到网络时代,也是提升社会文明水平与进程的现实需要。

4.提出对策

为更多“非网民”点亮网络之光,需要我们多措并举:

首先,要继续加强网络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政府要加大对偏远落后地区的资金投入与政策倾斜,进一步完善网络基础设施;另一方面,探索多元的资金筹措机制,鼓励市场主体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积极作为。

其次,要提升使用网络技术的软件服务。多一点人文关怀,提升非网民的文化教育水平和数字技术的使用技能,开发更多智能化、人性化适老产品。

最后,也要避免所有事情都网上办。可对老年人提供代办服务等方式,公共服务要坚持传统方式与智能服务创新并行,让非网民群体共享数字时代红利。

考生答题完毕。

——原文《为更多“非网民”点亮网络之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