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螺解读李商隐七律(四)

 慕容婉卿 2023-10-14 发布于辽宁


31*出关宿盘豆馆对丛芦有感

李商隐 〔唐代〕

芦叶梢梢夏景深,邮亭暂欲洒尘襟。

昔年曾是江南客,此日初为关外心。

思子台边风自急,玉娘湖上月应沉。

清声不远行人去,一世荒城伴夜砧。

写作背景是李商隐在入仕后第一次遇到的挫折,从京官贬为关外的一个官。

芦叶梢梢夏景深,邮亭暂欲洒尘襟。

在邮亭登高所望,听到的是,水边的芦叶被风吹拂时发出的声音,梢梢,就是指这种声音。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其实是一种时序的倒装,是来到了邮亭,要休息一下,弹弹衣服上的尘土。还没来得及做什么,就看到远处水边的芦叶了,重点在首句,所以把景放在首句,后面的都是从景来起兴的。

昔年曾是江南客,此日初为关外心。

颔联的句子非常漂亮,是就芦叶梢梢所引起的联想,见到的是关外的景,联想起少年时期所游江南之事,而此时自己从京城来到关外,所以有了关外之心,暗含了典。过去有一个讲究,就是自己的家,到底是长安的,还是外地的,感觉不一样的。家在长安,就很荣耀,外地就感觉不同了,比如上海,对江北人就比较歧视,北京三环外的就自卑。

当时西汉时有一位将军,杨仆,立了大功,回来皇上封了候,但他家在函谷关之外,因为秦朝的函谷关离长安近,而杨仆的家在关外,所以他要求皇上可否把函谷关往东挪几百里,他自己出钱来挪,汉武帝答应了,所以汉的函谷关比秦朝的更往东一点,这样,杨将军的家就是关内的了。李商隐的第四句,就暗含了这个典,暗暗的表达对自己被贬到弘农县尉的不满。

思子台边风自急,玉娘湖上月应沉。

颈联,角度换了一下,开始由眼前的景,想到了自己在河南的妻子和母亲了,但不直接说,而是用了两个典,一个是汉武帝的思子台,一个是玉娘湖,代指自己母亲思子,妻子思念丈夫,用风自急,月应沉,来表达。这样,诗就变的非常有味道了。中二联都是借首句的景来起的兴,虽然角度不同,但都是围绕这个来写的,是平扣扩展,转的意思不明显。

清声不远行人去,一世荒城伴夜砧。

尾联就中二联的铺陈,扩展后,开始收结,用的荒城的夜砧来收结,以景表达了自己的思乡意。从句子上来看,七分句,清声不远行人去,指首句的芦叶风吹过时出的声音,声音是做主语的,这种清声,并不随行人而去,而是一直留在这个荒城,伴着夜砧而长留的,注意前后两句的主语是一个,清声,一个主语发出了两个动作,去,伴,是连动词组的拆分,流水句。从诗的相合和关联来说,首句的梢梢,和七分句的清声,就是典型的首尾关联。这种尾联的收结,是收的手法之一,其他还有回扣,宕开,和推进一层。

32*九成宫

唐·李商隐 押齐韵

十二层城阆苑西,平时避暑拂虹霓。

云随夏后双龙尾,风逐周王八骏蹄。

吴岳晓光连翠巘,甘泉晚景上丹梯。

荔枝卢橘沾恩幸,鸾鹊天书湿紫泥。

这首原本有个题注:九成宫本隋仁寿宫,贞观间修之以避暑,因更名。

十二层城阆苑西,平时避暑拂虹霓。

首联是李商隐的惯用手法,把此地比作仙宫,首句就是形容西王母的仙宫的,十二层城,是古人最数字最好的表达,十二阑干,十二层楼,等,阆苑,是昆仑上的一处高峰,次句是说这里是个用了避暑的行宫,拂虹霓,形容其高。

云随夏后双龙尾,风逐周王八骏蹄。

颔联继续写九成宫的过去,用典来说。夏后,指夏朝的君主,古人认为是乘龙而写的,所以云伴着夏后的车子来,而风呢,是伴着,周穆王的八骏而来的,李商隐在一首绝句里说了,周穆王的八匹马是神马,一日可行八万里吧。这里是在美称,唐时的盛世时期的盛况,次句的平时,不是指平常,是指朝代是清平时代。云随夏后双龙尾,稍有倒装,原顺序应该是:在夏后的双龙车鸾后面有云儿相尾随。风逐周王八骏蹄。周穆王的八匹骏马的蹄子是踏着风儿来飞奔的。颔联是扣的首联次句,带有避暑来说的,也是说的,皇上的车鸾之气势,突出一个高字。

吴岳晓光连翠巘,甘泉晚景上丹梯。

颔联说的是过去皇上临幸时的车仗,辉煌的不得了,颈联就从另外一个角度来写了,从视觉上来写九成宫本身。这里的吴岳,指的是华山以西的名山,甘泉,是汉武帝的甘泉宫,两处地点是拉开很远的。早晨时,吴岳的晓光,是连着翠巘的,晚上,甘泉宫的景色与此宫相连,就可以上丹梯而入天了。颈联是就九成宫的气势,东西关联,上可入天宫来说的。

荔枝卢橘沾恩幸,鸾鹊天书湿紫泥。

尾联收结的比较特殊,但思路是从颈联而来,颈联说的比较缥缈,虚的成分多,尾联就具体了,指,当年皇上经常来的时候,连荔枝卢橘都跟着沾了皇恩,临幸,而且,尾句表达的是皇上这里一边避暑一边办公。这里,李商隐说的角度不一样,杜牧是说,荔枝是为贵妃而来,但他认为,是荔枝卢橘得到了皇上的恩幸。

鸾鹊天书湿紫泥。皇上的诏书,要用紫泥而封,鸾鹊天书,有人说的是当地的碑文,但说不太通,我觉得是,指诏书上的文字而已。这首的布局是总分分总,因为尾联是宕开收结的。尾联是收,收的方法不一样,前面都是在说,九成宫的气势,辉宏,尾联用人,物,来收结,物是荔枝卢橘,诏书紫泥,人,是暗指皇上。

33*咏史

唐·李商隐 押麻韵

引用典故:青海马 蜀山蛇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李商隐在咏史时,语意非常明确,一点不绕弯子,直接点中要害,一般认为,这首咏史,是悼念唐文宗的。首联,是直入主题的,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流水句,首句是一句话没说完,半句,两句一起才能说明一个完整意思,是流水句构成的一种,但一般五言这样的句子多,七言的少,这种在五言,称十字格,就是两句完成一句完整的意思,但和单句式流水有个最大的区别就是,单句式流水是语法上,其中一个句子是不完整的,或者是主语拆分,定语拆分,或状语拆分,两句一起才是一个完成的句子。

语法上,什么样的句子是完整的句子?最基本的完整的句子,是主谓,因为有的没有宾语。还有一种情况,必须要了解,就是诗语中的省略,但凡是有省略的,不是说主语没有,或谓语没有,这个情况不叫句子不完整,比如很多咏物诗,最大的特点是主语省略,这个千万别认为是语法不完整。比如:(风)解落三秋叶,(风)能开二月花。这个只是省略,不是不完整。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回到今天的诗,这个首联,为何说首句意思不完整,虽然语法上是完整的句子?因为,首句是主谓宾都有的,(如果你)历览前贤国与家,主语省略,揽,谓语,前贤,国,家,宾语,但意思不完整,想表达的意思,在后句,成由勤俭破由奢。后句结构也是完整的,(一个国家)成由勤俭破由奢。主语也是省略的,成,破,谓语,勤俭,奢,谓语。

首联是说了个道理,是为起,起,是表达主题的一个发端,颔联就要往前引申,推进一下。

何须琥珀方为枕,岂得真珠始是车。

就离文宗这个主题人物近了一步,意思是开始说文宗相关的事了。唐文宗开始理朝政的时候,决心要勤俭治国,他从朝廷的后宫开始着手,把后宫的三千多宫女,出家的出家,出嫁的出嫁,总之为朝廷节省了很多开支,颔联是紧扣这个事来说的,人们也是因为颔联,才知道,李商隐是歌颂文宗来写的这首七律的。琥珀枕,是奢舍品,也算是典,因为南朝的沈约写过,说当时刘裕打仗为了给将士们治疗伤口,把琥珀枕敲碎去做疮药。

岂得真珠始是车。也是一个典,《史记·田敬仲完世家》载:“梁王自夸有十枚径寸之珠,枚可照车前后各十二乘。”

颔联就是讲节约的,也是扣首联的第二分句的。首二联,把和文宗相关的事说了一下,到此诗是告一段落的,颈联就转换角度从别处开始写了,算是一个明显的转,开始写文宗的悲剧了。

运去不逢青海马,力穷难拔蜀山蛇。

颈联是写文宗朝的实际情况,没有得力的大臣辅佐,而且国力也不支了,青海马,是西域的神马,此代指得力的大臣,蜀山蛇,用典,这个是当年秦朝的秦惠王,为了打通蜀地,送了五个美女给蜀王。蜀王派了五个大汉,大力士来接,途中见一个大蛇,要往山洞里跑,五个力大无比的汉子就去拔,结果山塌了。这里用蜀山之蛇代指的宦官们,颈联是暗指文宗失败的原因,指甘露事变,甘露之变学李商隐前面的诗时读过。

几人曾预南薰曲,终古苍梧哭翠华。

尾联是就颈联的悲剧而收结全篇的,虽是咏史,实际是借史讽今的,尾联的七分句就是讽意,说,当今你们谁还记得文宗励精图治时的情景?南薰曲,代指的是舜帝,当年迎南风而鼓琴,天下大治,此代指文宗,尾句是以舜帝驾崩于苍梧之地的事,悼念文宗。这首七律的布局特点是,首二从说理开始,到文宗的,勤俭治国,颈联一转,写甘露事变,尾联以文宗比舜帝,尾句景收,布局是属于四分法的,以联,而分起承转合的。

34*与同年李定言曲水闲话戏作

唐代 :李商隐

海燕参差沟水流,同君身世属离忧。

相携花下非秦赘,对泣春天类楚囚。

碧草暗侵穿苑路,珠帘不卷枕江楼。

莫惊五胜埋香骨,地下伤春亦白头。

先看看题目:与、同年、李定言、曲水闲话、戏作,断一下题目,意思是,当年一起及第的友友,李定言,人名,在曲江重逢,一起聊天,写了一首诗,因为涉及当年及第后游曲江时的一个香艳之事,所以用了戏题二字。因为香艳,所以加了戏字,但诗里讲到的离别,仕途失意,还是挺沉重的。

海燕参差沟水流,同君身世属离忧。

首联是就同年之间分别多年,而作的感叹,首句是用的比的手法,以海燕参差,沟水东西,来比喻两人的离别,次句入情,因身世相同,有同病相怜之感。首联显然也点明了,题目中,曲水闲话的意思,闲聊中道尽了离别之事。

相携花下非秦赘,对泣春天类楚囚。

颔联是承接离忧而来,细细的表达了离忧之事。用了两个典,秦赘,楚囚,秦赘,春秋时期秦地风俗,富人家的男子,娶妻分户,独立了;穷人家的,就入赘,成了倒插门了。楚囚,是西晋人逃至江南建立东晋后,很多人在新亭作楚囚之叹的典,意思是眼前景已经不是老家了,和过去不一样了,后来作为漂泊的典。具体的说,就是,我们两人,当年一起在外面曲江的花下冶游,不是因为是秦赘,而是冶游(香艳之事),今天我们在曲江重逢,一起在春天里相对而泣,是因为有漂泊之痛。颔联是对两人重逢后曲江闲话的内容的具体化表达。

碧草暗侵穿苑路,珠帘不卷枕江楼。

颈联一笔宕开,开始说当年冶游时遇到的那位女子,所居之处,现在被草覆盖,荒芜了,楼上的珠帘一直不卷,意思是人去楼空,暗示对方已经离世。

莫惊五胜埋香骨,地下伤春亦白头。

尾联想说的是,我与你(李同年)在曲江的春天相逢,一同伤春,叹流年,伤身世,而那位当年我们交游过的女子,如今在地下,应该一样也会因伤春而白头的,重点是在和李定言说两人的身世之痛,但却巧妙的利用了两人年轻时,意气风发时一起游曲江时遇到的女人,而来感叹,伤春意。内中的辛酸,可想而知,因提到当年香艳之事,所以用了戏字。尾联,我理解是,我们两人,活着的人,都这么悲痛,伤春,如果地下的人也会伤春,我不会感到惊奇的,是意料之中的,这是以自身的感受,去推测地下之人。

35*无题二首 其一

李商隐〔唐代〕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从尾联看,这首写作时间是在入仕之后,在秘书省做校书郎的时候。说的是一次难忘的聚会,首联点明时间和地点。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是昨晚发生的事,地点在画楼,一处高级的宅区,桂堂东侧,大家主要注意一下诗的脉络,和承接,首联是时间,地点,昨晚的一处欢乐的聚会,自己一下子就认识了一位心怡的女生,开心死了,恨不得如彩凤有双飞翼一般去见她一下,因为昨夜彼此一下子就心领神会了。前后分句是时序倒装的,因为心怡,灵通,所以恨不得飞过去见她。先回忆的昨晚故事发生的地点,然后是心中所念之人,两人,情愫暗点,一见钟情,然后,颈联就开始具体的回忆昨晚是如何认识的。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颈联是对昨晚宴会的具体描述,前分句的猜钩送酒,是汉代就有的游戏,对坐的人手里藏着钩,让对面的人猜,在哪个手里,猜对了,对方喝酒,猜错了,就自己喝酒。分曹射覆蜡灯红。这个也是游戏,分好曹,然后往里面偷币,也是和喝酒有关,在蜡烛的光亮下举行,很好玩的。颈联是用宴会相会时的具体情景,代指两人玩的如何嗨,然后尾联转合,写自己的遗憾,不能久留,要上班了。

说自己类转蓬,是指由不得自己,因为从诗意上看,他特别喜欢这样的一个游戏的场面,而且对对方非常的倾情,思念,但为了生计,事业,没办法,只能如蓬草一般,由不得自己的任性,一敲鼓,自己必须离开。这首诗其实很简单的,就是一次邂逅,很开心的一次,很多人又开始联想,其实没必要的,尾联是无奈要上班去而已,有人根据类转蓬,来引申的,又说对仕途的抱怨,其实不是,在秘书省的日子,是他一生中最喜欢的日子。

其二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

这一首比较特别,争论的关键是,到底说的是偷看谁。我们先看诗意,萼绿华,是一位仙女,我们前面说过。

闻道阊门萼绿华,昔年相望抵天涯。起承两句是回忆,自己原来就一直向往的一位仙女般的美女,转合两句用了,两个典,一个是秦楼客,用的是萧史弄玉的典,一个是西施的,都是暗用,所以不像是女冠。这里,三四句就是指自己原来梦想的美女,原来就在这里啊,我得偷偷的好好的看看,看一眼也可。

当然,绝句比较跳跃,需要灵动,没多少铺陈。是偶然在一处豪宅住了一晚,

岂知一夜秦楼客,偷看吴王苑内花。从句式分析,客,是主语拆分,单独成句,后句的主语就是秦楼客。

36*临发崇让宅紫薇

李商隐〔唐代〕

一树浓姿独看来,秋庭暮雨类轻埃。

不先摇落应为有,已欲别离休更开。

桃绥含情依露井,柳绵相忆隔章台。

天涯地角同荣谢,岂要移根上苑栽。

崇让宅,是王茂元在洛阳的一处房产,李商隐为王的女婿,有时来此居住,一般认为此首诗作于会昌元年(841),此时王茂元出为忠武节度使、陈许观察使(治所在陈州,今河南淮阳县),这年秋,李商隐受招赴陈许为掌书记,在离开洛阳赴任前夕,于秋雨之中观紫薇有感而作。这首是属于咏物诗的范畴。不是爱情诗,是借物抒情的。

一树浓姿独看来,秋庭暮雨类轻埃。首联写一树紫薇花事繁茂。诗人独自一人,在傍晚时分欣赏,此时,正秋雨绵绵,如尘埃般又轻又细,漫天飘洒。写雨似轻埃,出自谢眺观雨诗,“散漫似轻埃”,“独看”二字,既写出作者的孤独无人相伴,也暗喻紫薇的寂寥。李商隐的写法,和一般人的又不同,写景写物都融着浓浓的情意。首联既说了花,又写了暮雨, 之所以这样,是为了烘托情绪的。

不先摇落应为有,已欲别离休更开。颔联之间写意入情了。颔联前分句说,紫薇于秋天而未摇落,应是为我而开,后分句则说,然而我现在即将离此地而他住,花开再无人赏,也不要再开了吧。这种写法,杜甫也有类似的表达,即前后分述,角度转换。首二联,作为欣赏客体的紫薇与作为欣赏主体的诗人之间似有一种惺惺相惜之情,紫薇与诗人实已合二为一。这是咏物诗的惯用手法。

桃绶含情依露井,柳绵相忆隔章台。颈联,就开始和仕途相关了,这个才是李商隐想表达的。颈联引入两种花与紫薇形成对比,生于露井之上的桃树和长于章台街旁的柳树,与空庭暮雨中的紫薇相比,是逢时而得意者。露井,一般指宫里的,或高级人家的。比对,是诗中常用的手法,尤其是咏物诗。

“桃绶”是佩于贵官之身,此处,用桃绶代指桃花,隐以拟人,有特指的,或是指与诗人同年登第而仕途得意者;或指排斥自己的高人。“柳绵”飘于繁华街市,也是比喻在京城为官的得意之人。露井之桃,章台之柳,皆逢时得地,更反衬出紫薇的落寞无主之状。前面几联情绪是低落的,到了尾联稍微扬起一下,也是诗的惯用手法,和刘禹锡的类似,暂凭杯酒长精神。

天涯地角同荣谢,岂要移根上苑栽。尾联写种植于帝京上苑的桃柳与沦落“天涯地角”的紫薇既然同一荣谢,又何必非要以“移根上苑”为幸运。“天涯地角”比喻自己将要离开东都洛阳崇让宅而远适他方;“移根上苑”则是比喻担任京城中的清要美职。此处作者明显以紫薇自喻,“岂要”之语,是无奈之中的自我解嘲,而解嘲之中也隐约有愤激不平之气。

再比较一下刚刚的那首诗,兰台,其实是他向往的地方。作者的内心深处,仍然忘不了置身朝廷的“梦”。这个梦,折磨了他一辈子,几乎令他在不同的时地,不论接触到任何外物,都会有意无意地要拉扯到这个梦境中去。可惜,梦境永难化为现实,诗人一生纠结此中。

37*无题·其一

李商隐 〔唐代〕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

这首无题其一,是写的主人公深夜难眠,回忆起当时与情人偶遇的情景,诗中表达了诗人渴望重逢的惆怅心情和失意,幽怨。所用手法特别,不说自己思念对方,而是想象对方渴望与自己相见,是从女士的角度来写的。这是李商隐此类题材诗的惯用手法。

凤尾香罗薄几重,碧文圆顶夜深缝。从女子的住处,女红说起,凤尾香罗,指织有彩凤图纹的芳香的罗帐。几重:几层。碧文:指青碧花纹。圆顶:指帐顶。这是写女子所居之处,可以看出豪华,暗指了身份是公主的侍女。一个缝字,代指女子的女红,缝缝补补,称女红。

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首联是起,颔联以回忆来承接了。扇裁月魄:制成的扇子如圆月,月魄,指月中阴影,此指圆月,化用班婕妤的,怨歌行。车走雷声,车声如雷声驶过,化用自司马相如的长门赋。其实这里是说从女子和李商隐第一次见面时的情景来说的,看一下这首七绝。

李商隐《无题》

白道萦回入暮霞,斑骓嘶断七香车。

春风自共何人笑?枉破阳城十万家。

这首七绝,一般认为是李商隐第一次见宋华阳时的情景。

白道萦回入暮霞,斑骓嘶断七香车。一个白道中,李商隐的马,和公主的车相遇,偶然间,宋华阳打开了帘子,两人一眼相中对方。扇裁月魄羞难掩,车走雷声语未通。七绝李商隐写的是一见钟情,七律是站在对方角度来写回忆,相思,对照一看就明白了。

曾是寂寥金烬暗,断无消息石榴红。从字面上讲,金烬,指蜡烛点燃后燃烧着的灯花,此指烛光,铜灯盏上的残烬,烛花烧完了,故暗。断无:绝无,一点都没有。石榴红:石榴花开的季节。这其实是在叙述自从第一次见面后,到现在就一直没能再相逢,思念之情,便溢于言表了。

斑骓只系垂杨岸,何处西南任好风。斑骓(zhuī):黑白色相间的马。此亦指男方所乘之马。西南:化用曹植的名句,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班骓,是好马,神马,李商隐特别爱用,多次的使用过,这里是从女子的角度来表达相思的,化用的曹植的句子。我归纳一下这首诗的脉络。这首无题,由于是李商隐从女子的角度写的,所以完全用的女子口吻:首联说一个闺中女子,夜间赶制罗帐,等待情人的到来,从凤尾香罗,暗喻女子的身份,不是一边的人物,而是贵族小姐。

颔联写女子与男子相会时的羞怯心态,小扇遮面,羞愧难当,而且,两人见面是女子在车中,还没说话,车就走了,颈联写偶遇之后的,相思,前句是晚上很晚不睡,后句是一直没能等到对方的消息,由春时相见,一直到出现石榴花开了,还没消息。尾联是思念加感叹了,前分句是女子的想像,男子可能就把班骓系在垂杨岸边,自己愿为西南风,而入君怀,结的非常妙。

无题

作者:李商隐

白道萦回入暮霞,斑骓嘶断七香车。

春风自共何人笑,枉破阳城十万家。

戏译

白道萦回入暮霞,斑骓嘶断七香车。在一个傍晚的白色石头路上,我的马突然惊了,原来是遇上了一个七香车,春风自共何人笑,枉破阳城十万家。唉吆喂啊,那位车里笑的和春风一般的美人,简直是让阳城十万人家的男子都迷倒了耶。(化用的宋玉东邻女)

38*无题二首 其二

李商隐〔唐代〕

重帏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

这个无题是与昨天的类似,所以归在一起,称其二,最漂亮的是尾联,深受大家喜爱,从女子的角度写的,和昨天那首类似,不说自己想,而说的是一位女子。

重帷深下莫愁堂,卧后清宵细细长。先看首联,从一位少女的清宵难眠写起,抒写青年女子的幽怨,相思无望的苦闷,然后呢,追思往事的方式,由追思回忆或隐或显地表现。注意这里的莫愁女,用的是湖北石城的那个莫愁,代指未嫁少女。这里的清宵,指静静的夜晚,细细长,指夜晚时间非常的缓慢,似乎是一点一滴的缓慢流过一般,细细二字用的非常巧妙,也只有李商隐能写出这么细腻的句子。

神女生涯原是梦,小姑居处本无郎。首联交代了背景,颔联就开始承接细细长了,开始了少年不眠时的所思,如巫山神女般的思绪,这个典自然是写少年渴望爱情,但古人有一联诗中前后转折关系的流水对,后分句转折了,说,但小姑深处本无郎啊,这里小姑指少女,大家应该还记得有首诗,不黯姑食性,先遣小姑尝。这里小姑一个意思。四分句也是有典的,出自南朝乐府诗,清溪小姑曲:小姑所居,独处无郎。颔联写少年的苦恼,李商隐最善于写女子的心思,因为他太了解了。

风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谁教桂叶香。颔联转了,以比拟的手法来转,颈联将少女的心思推进了一层,开始融入自己的遭遇,但是通过物象的描写来完成的,自己如菱枝一般纤弱,但风波却不顾,自己如桂叶一般忍受着夜晚的露重而不能飘香,非常形象,把现实中少女所收到的限制描写的栩栩如生。这首的颈联是转,以比拟手法,用景物来转的,和颔联手法完全不同。

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最出彩的是尾联。因为中二联全部是低落的情绪表达,所以尾联把情绪用了一个提升,道出少女的决心和对所有阻拦的不顾,渴望追求自己的爱情,自己明知相思会很痛苦,但没关系,我就是要的这样的一种清狂,谁能怎样呢?清狂,这里说的是一种痴情,不是狂妄的狂。情绪的跌宕,起伏,是诗中一再强调的,这首表现的很突出。

这首诗总得来说,是表达女子的抱怨,月下的露水太重,所以桂香发不出来,意思是自己虽美,但无人能知, 大家看一下女子的难处:虽是莫愁堂,但活在梦里,所居深堂,无人能识,风波摧枝弱,月露阻桂香,但我决意要如何如何,虽无益,但未能妨碍我的清狂,追求,不是暗示自己的身世,是暗示自己对自己所追求的对象的执着,不会改变,不会让世俗观念妨碍我。自己的执着,是通过对女子的描写来表达的。

39*可叹

李商隐〔唐代〕

幸会东城宴未回,年华忧共水相催。

梁家宅里秦宫入,赵后楼中赤凤来。

冰簟且眠金镂枕,琼筵不醉玉交杯。

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

幸会东城宴未回,年华忧共水相催。首联首句叙事,次句入情,写自己的意中人因侍奉皇上在东城御筵未归,自己空空等待无果,所以次句以年华光阴流逝作叹,而流水更似相催。应该是描写李商隐与一位心怡的宫人之间恋情的艳情诗。之所以说是和宫女,需要了解一下当时的背景,文宗时,解散了几千宫女,外嫁,出家,修道等,所以李商隐有接触宫女的机会。首句以叙事口吻交代与对方不能如约相会的原因,次句是入情,相叹,点题。

梁家宅里秦宫入,赵后楼中赤凤来。颔联的两个典需要推敲,细酌。颔联承接首联忧共而来,前后分句各用一个典故,梁家,指后汉梁冀;冀妻孙寿。据《后汉书·梁冀传》记载:“(冀妻)寿色美而善为妖态,作愁眉,啼妆,堕马髻,折腰步,龋齿笑,以为媚惑。”而秦宫,是梁冀的嬖奴,但与梁冀妻孙寿通。

赵后,是汉成帝宠后赵飞燕;赤凤,燕赤凤,是宫奴,后与赵后通。《飞燕外传》:“后所通宫奴燕赤凤,雄捷能超观阁,兼通昭仪。时十月十五日,宫中故事,上灵女庙,吹埙击鼓,连臂踏地,歌《赤凤来曲》后谓昭仪曰:赤凤为谁来?昭仪曰:'赤凤自为姊来,宁为他人乎?”此句指燕赤凤,汉以后泛指情夫。颔联的这两个典故,秦宫与孙寿,以及燕赤凤与赵飞燕,之间的淫乱关系,来反衬自己与意中人关系,即淫乱者,每能得逞,而自己对所恋之人为纯真爱情,却,屡屡受挫。

冰簟且眠金镂枕,琼筵不醉玉交杯。颈联转换角度,续写与美人之间的悲剧。冰簟,指凉席,竹席。簟,竹篾或芦苇所编之席;金缕枕,以金丝编织串连之玉枕。此处暗用,曹丕的甄后死前,送曹植玉枕事。颈联转换角度,续写与美人之间的悲剧。冰簟,指凉席,竹席。簟,竹篾或芦苇所编之席;金缕枕,以金丝编织串连之玉枕。此处暗用,曹丕的甄后死前,送曹植玉枕事。琼筵,是宴席之美称,盛宴、美宴;琼,玉之美者;交杯,指旧时婚礼,新婚夫妇交换酒杯饮酒,称为交杯。所饮之酒曰交杯酒。现在也用。颈联两句之间为递进关系,前分句说,由于不能相见,唯有姑且的枕着你的礼物入眠,至于琼筵交杯,就不可能了。

宓妃愁坐芝田馆,用尽陈王八斗才。尾联明宓妃,曹植事。宓妃,原指伏羲的女儿,溺死于洛水中成为洛水之神,也是曹植在洛神赋里的女主人翁,据说曹植,陈王,一次回京,曹丕说甄后将玉枕送给曹植,曹植心中一直暗恋甄后的,后来据此写了著名的洛神赋,此处用宓妃作自己心中恋人的代称。

芝田,本是传说仙人种植灵芝的地方。此处芝田馆,指宓妃所居的宫馆,早年,崔融也有过类似的表述,《贺芝草表》:“芝英绕殿暂疑王母之台;灵草成田,聊比宓妃之馆。”尾句,陈王,曹植封陈王,谥曰思,称陈思王。八斗才:宋人《释常谈》:“文章多,谓之八斗之才。谢灵运尝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尾联是收结全篇,七分句意思是,你如宓妃一般,愁坐在宫中,而我,即使有曹植一般的八斗之才,直到用尽了,也无济于事。

大致就是这个意思,大家继续看看通篇的脉络。此诗似是与某宫女有爱恋而未能如愿。内容上用典故来描绘皇家的富贵生活,淫乱无度,然后反衬自己与心中之人的无可奈何,用宓妃与陈王正是指与对方心有灵犀,深爱却无奈,虽有情愫,但可望而不可及,故诗题曰“可叹”。这里有个需要注意的地方,通篇以写意为主,虽然所恋之人是宫女,但从诗的尾联看,两人之间的情谊更像是曹植和宓妃之间的那种,与颔联所述的龌龊事完全不同。

40*促漏

唐代:李商隐

促漏遥钟动静闻,报章重叠杳难分。

舞鸾镜匣收残黛,睡鸭香炉换夕熏。

归去定知还向月,梦来何处更为云。

南塘渐暖蒲堪结,两两鸳鸯护水纹。

这首也是颇有争议的,争议之处就在到底有没有引申意?到底是在暗指什么?这样,我们先说诗文字本身,然后一起来讨论引申意。这首促漏,取首句头二字为题,类似无题诗,如锦瑟。

促漏遥钟动静闻,报章重叠杳难分。首联写女子所居之处的夜,女子闺中独居孤处,终夜无寐。“促漏遥钟动静闻”,用 “漏”和“钟”两种古时的计时器来表达等待的焦虑。

“促漏” 指近在耳边清晰繁复而又单调的滴漏声,“遥钟”,指远处隐隐可辨的钟声。“动静闻”写“促漏”、“遥钟”断断续续的声响,首句是为了表达女主人翁的思绪,烦乱。“报章”这里不作书信解,其实是用 《毛诗·大雅·大东》“虽则七襄 (织女星七次移动),不成报章 (织纬往返成文)”的意思。

“报”有回环往复之义,就闺怨说,“重叠”是指纬线往复很难分别,应该指织女因思念亲人而无心织锦,暗指女子在闺中的劳作,重叠,可以理解为,所织丝绵层层叠叠,堆放在一起,难以清理。两句结合特定的内容,通过欲静不能,又漫无目的地重复织锦等动作来写主人公孤处长夜的撩乱心情。首联需要先吃透,就是女子闺房里,面对着女红活计,心思烦乱的表现。

舞鸾镜匣收残黛,睡鸭香炉换夕熏颔联承接首联意,续写孤独之感。这里的“舞鸾”事见 《异苑》:“罽宾王一鸾三年不鸣,夫人曰:'闻鸾见影则鸣’,悬镜照之。鸾睹影悲鸣,中宵一奋而绝。”这是极为悲壮的一幕求偶惨剧。诗人说即使对镜也只能顾影自怜,徒增伤悲。因为独居孤处,“谁适为容”,所以不想再理妆了,故说 “收残黛”。

简单的说,就是一次打猎,抓到了一只鸾凤鸟,送给皇上,但三年了,一直不叫,有人就想了一个办法,说,可能是思念同伴,就弄了一个大镜子放在它面前。结果鸟看到了镜子中的自己以为是同伴,就开始跳舞,一直不停,最后累死了。是思念同伴,鸾凤,是凤凰的一种,是成对的,这里只是代指女子的孤独。“睡鸭”指鸭形的香炉。“换夕熏”,是说香炉从白日就一直烧,向夕时向鸭形香炉里再次添香,自朝至夕,寂寞无聊之感跃然纸上。

归去定知还向月,梦来何处更为云?再看颈联,这个是转了,在首二联的铺陈下,转的。颈联的转,是用两个典故来完成的,暗喻自己的畅想,纠结。如果归去的话,一定会如嫦娥一样,因为嫦娥偷吃后羿的长生药后,奔入月宫,但到月宫后又倍感凄凉而后悔。前分句是说的,向月定会孤独一生,下分句更好玩,“梦来何处更为云”,这句用宋玉《高唐赋序》典,楚王游高唐梦见神女,神女称 “旦为行云,暮为行雨”,朝夕相伴相随。这里以问句出之,意思说纵使梦中暂或相见,又怎能欢娱平生呢?更何况佳梦难求,依旧渺茫。诗人将思绪转化为缈远的天宇征象,将景物写得极为华美,极超尘脱俗,但用来反映人物心情,却更显孤独。

一个女子,闺中孤独,想好事,又受不了思念的苦,所以就开始胡思乱想,想如嫦娥一样,成为仙人,但明明知道,嫦娥偷吃了灵药后升天去了月宫,反而更孤独了,再体会一下后分句,巫山神女,虽然与楚王有一夜之情,但终究改变不了,旦为朝云,暮为行雨的命运啊。

南塘渐暖蒲堪结,两两鸳鸯护水纹。尾联巧妙,用鸳鸯来说事,你看人家鸳鸯多好啊,成双成对的,在南塘尽情的享受,住着暖蒲的小窝。对这首诗,作者到底在表达什么,历代诗评家有多种观点,如徐逢源的“寄意令狐”说,冯浩、张采田等认同;姚培谦“悼亡”说,以为本诗是妻子王艳美去世后之作;也有人认为是写闺怨或宫怨。因为写的非常美,且缥缈,所以猜的人很多,但我觉得不必去猜引申意,就是一首爱情诗吧,写的一个女子的深情。李商隐的这一类诗,猜不透的,不如不猜,去尽情的欣赏诗的美感就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