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用抽水试验工作方法及参数计算

 地质小王子 2023-10-14 发布于菲律宾

一、目的、任务

抽水试验的目的是查明含水层(组)的渗透性能、涌水量的大小、地下水埋藏运动特征及含水层(组)间的水力联系,为预算矿坑涌水量及确定未来矿井疏干排水方案的设计提供依据,任务是:

1、确定含水层(组)水文地质参数,主要包括:渗透系数(K)、影响半径(R)等

2、测定抽水孔实际涌水量、单位涌水量,绘制涌水量特性曲线及推断和计算最大可能涌水量,评价各含水层(组)的富水性

3、揭示地下水与地表水及各含水层(组)间的水力联系;

二、工作依据

工作依据为原煤炭工业部1980年颁发的《煤田水文地质测绘规程》、《煤田地质勘探钻孔简易水文地质观测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抽水试验规程》、《煤炭资源地质勘探地表水、地下水长期观测及水样采取规程》和国家标准《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探规范》(GB 12719-91)。

技术要求

本次抽水试验的类型为无观测孔的单孔稳定流抽水试验,其目的层为上三叠统塔里奇克组(T3t)含水层。

钻孔结构

钻孔孔径主要与抽水设备相适应,但抽水试验段最小孔径不应小于110mm。在考虑利用提筒抽水的同时,不排除采用水泵进行抽水试验。若采用水泵进行抽水试验,扩孔最终孔径Φ127mm。扩孔深度以揭露整个含水层为目的,控制在穿过最末一层煤5~10米,至少应保证50—60米的水柱,以能满足规范中要求的一次降深时不得少于10米的技术要求。

(二)抽水试验技术要求

1、正式抽水前

(1)在正式抽水前应进行认真的洗,直至流出孔口的水完全返清时为止。

(2)观测静止水位,水位呈单向变化时,连续四小时内水位变化每小时不大于2厘米,或水位升降与自然水位变化一致时,即可停止观测。当水位静止困难,累计观测时间大于72小时,亦可停止观测。

(3)另试验抽水应作一次最大的水位降深,初步了解水位降低值(S)与涌水量(Q)的关系,以便是正式抽水时合理选择水位的降深。

2、正式抽水

(1)抽水时应尽设备能力做最大降深,降深次数一般不少于3次,抽水点应做到合理分布,每次水位降深间距不应小于3米。最大降深S1对于潜水应等于1/3至1/2H(H为从含水层底板算起的水位高度);对于承压水应尽可能降至含水层顶板。且S2=2/3S1,S3=1/3S1

(2)各点抽水的水位、流量的稳定时间不少于8小时。稳定的标准是:

水位稳定标准:当水位降深大于5米时,水位变化幅度不超过水位降深平均值的1%;当水位降深小于5米时,水位变化幅度不应超过3~5cm;

流量稳定标准:当单位涌水量q≥0.01升/秒·米时,流量变化幅度不大于3%,当单位涌水量q<0.01升/秒·米时,流量变化幅度不大于5%

(3)抽水过程中动水位、流量应同时观测,开始每隔5~10分钟观测一次,连续1小时后,每隔30分钟观测一次,直至抽水结束。

(4)每隔2小时观测一次水温、气温,与动水位、流量观测相应,精度0.5℃。

(5)在抽水过程中遇有大雨,对水位、涌水量观测产生影响时,应暂停抽水,在停止抽水期间,应每2小时观测一次水位。

(6)抽水试验应连续进行。如抽水中断,而中断前抽水已超过6小时,且中断时间不超过1小时,则中断前的抽水时间仍计入延续时间内,否则一律作废。

7抽水试验结束前,在出水管口采取水质分析样,体积不少于2升。

8)抽水试验结束后,应进行恢复水位的观测,观测时间开始一般按1、2、2、3、3、4、5、7、8、10、15分钟的间隔观测,以后每隔30分钟观测一次,直至水位稳定。

3、抽水试验资料整理

(1)现场整理

绘制水位降深(S)、流量(Q)与时间(t)的过程曲线

此图应在抽水观测过程中绘制,以便及时发现抽水过程中的异常,及时处理。同是可根据Q—t、S—t曲线变化趋势,合理判定稳定延续时间的起点和确定稳定延续时间。

②绘制涌水量与水位降深关系曲线Q=f(S)

其目的在于了解含水层的水力特征、钻孔出水能力,推算钻孔的最大涌水量与单位涌水量,并检验抽水试验成果是否正确。

③绘制单位涌水量与水位降深关系曲线q=f(S)。

④绘制水位恢复曲线。

(2)室内整理

抽水试验结束后应将野外所得原始数据、草图进行详细检查与校对,然后进行室内系统整理,其内容有:

①绘制抽水试验综合成果图

包括Q—t、S—t过程曲线、Q=f(S)、q=f(S)关系曲线,抽水试验成果表、水质分析成果表、钻孔平面位置图、钻孔结构及地层柱状图等。

②计算水文地质参数,包括影响半径(R)、渗透系数(K)。

③抽水试验工作总结报告

其内容主要包括试验目的与要求、试验方法及过程、试验所得的主要成果、试验中的异常现象及处理、质量评价及结论等。

抽水试验参数计算公式:

1.只有抽水孔观测资料时的Dupuit 公式

潜水完整井:

图片

承压完整井:

图片

式中K含水层渗透系数 (m/d);

Q抽水井流量 (m3/d);

sw抽水井中水位降深 (m);

M承压含水层厚度 (m);

R影响半径 (m);

H潜水含水层厚度 (m);

h潜水含水层抽水后的厚度 (m);

rw抽水井半径 (m)

2.当有抽水井和观测孔的观测资料时的Dupuit Thiem公式

承压完整井:

图片

Thiem公式:

图片

潜水完整井:

图片

Thiem公式:

图片

式中 hw ——抽水井中水柱高度 (m);

h1h2——与抽水井距离为r1r2处观测孔(井)中水柱高度 (m),分别等于初始水位H0与井中水位降深s之差,h1= H0 s1h2= H0 s2

其余符号意义同前。

当前水井中的降深较大时,可采用修正降深。修正降深s’与实际降深s之间的关系为:

图片

                  矿区          水位观测记录表          

 

水位(米)

 

水位(米)

 

水位(米)

                    矿区    抽水观测记录表            

 

 

(m)

 

(m)

堰口高

(cm)

提筒

筒数

 

(l/s)

单位涌水量

(l/s·m)

气温

(℃)

水温

(℃)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