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白的翰林待诏和苏轼的翰林学士有何不同?

 liuhuirong 2023-10-14 发布于湖北

李白最风光的时候,是曾任“翰林待诏”,严格地说,是“翰林御书院翰林待诏”,而苏轼曾任翰林学士(承旨),两者虽然都带有“翰林”二字,但是,彼此的地位和性质是一样的吗?如果不一样,又有什么区别呢?

最简单、直接地回答,两者是有天壤之别的,最大的区别在于前者属于“伎术官”,是要靠技艺或者说手艺供奉、取悦皇帝的,是“不入流”的,无品,和吏大概是一回事,后者是属于皇帝高级秘书,官高位显。

做一个不太恰当的比较,“伎”有时候和“妓”可以互换,你能想象“翰林待诏”李白的身份和地位,其实和我们通常所说的“官妓”和“歌伎”并没有什么根本不同吗?用今天的话说,他们和歌伎只是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别,由此,唐代“翰林待诏”的地位可见一斑。

但翰林学士却是官,而且是朝廷最为重视的清要官,与中书舍人同属于“两制”,“代王言”,翰林学士掌内制,是负责起草国家重要公文的,比如包括宰相、皇后等任命制书的,以及国书、赦书等,属于皇帝侍从序列,有“内相”之称。

如果将“翰林待诏”和“翰林学士”置于北宋官制中理解,就十分清晰明了,一言以蔽之,北宋时期,翰林院和学士院是彻底分开的,两者的职能、地位是泾渭分明的。

唐朝翰林院、学士院混在一起,但北宋时期,翰林院和学士院一分为二,其中,“翰林待诏”属于翰林院。翰林院,唐玄宗开元年间设立,主要是以棋琴、书画、天文、医术等技艺侍奉皇帝的,顶多像今天公务员序列中的技术岗,职级、升迁都和行政岗截然不同,因此,宋代伎术官往往是和吏人、工商杂类并称,是不“入流”的,严格区别于“士类”,他们还称不上“士大夫”。

但北宋的翰林学士属于学士院,学士院始于唐玄宗天宝年间,翰林学士是有品阶的,北宋为正三品,更为重要的是,北宋的翰林学士和三司使、御史中丞、知开封府并称为“执政四入头”,也就是说翰林学士是宰相和执政的后备人才库,是宰相和执政的第二梯队,接下来,可以直接升任执政,也就是副宰相,从而,跨入副国级领导序列,当然,苏轼最终没有成为执政,只是因为他树敌太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