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喻训天:天门地名趣谈

 铁马冰河风雨斋 2023-10-15 发布于广东

千羡万羡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来。

喻训天,天门竟陵人,1955年出生,天门城关中学1970年初中毕业,1971年下放天门张港朱场公社联合大队,1975年招工进武钢轧板厂,2010年退休,现居武汉。

图片

天门地名趣谈

引子

小区附近有一家公安人开的面馆,生意不错。后来有一对中年夫妇来此搭伙开油锅,炸油条卖鸡冠饺。他家炸的油条好吃,拿在手上有分量,吃在嘴里有嚼劲,能吃出老油条的味道。男人不声不响只闷声干活,女人热心快肠爱搭腔。特色的语音很容易分辨出他们来自哪里。

“你们是天门人吧?”
“是的,是的,恁郎们若时候下放到我们糯里了地勒。”
“你们是天门哪里的?”,
“我们是九真的”
“哦!九真庙的。”
“不是,不是,不是九真庙,是九真。”
……

前些时央视热播的电视剧【潜行者】中的语言特色和“黄潭米粉”,成为老乡们热议的话题。糊汤粉是区域美食,机缘巧合才有了“黄潭米粉”。黄潭老地名叫黄土潭,年轻人知道的不多。基于此,归纳整理了一些地名的来历和趣事。

一个地方的地名,就是当地历史文化的缩影,这个文化不应该出现断层。既然是趣谈也就没必要作严谨的考证,且有些地名的来历还出现多种版本,不去探究哪为正宗。闲聊杂谈,以趣味性为主。

图片

(一)

在前文《我的同学李国胜》中,有一封李国胜寄给谢克强的拜年封。收信人谢克强是原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原黄冈县谢家小塆村人,为何取名“谢家小塆”?

“谢家小塆”是一个自然塆名,也是本村最大的自然塆,现在的谢家是谢姓人家聚居地,且人口占绝大多数,就以谢姓取塆名,本来是个大塆子,取名小塆,可能与谢姓人的谦逊和不张扬有关。

我们知道汉宜铁路在修建天门南站时,曾经因车站命名问题,天、仙两地有过纷争,后来省里搞平衡加了一个仙桃西站。

天门南站位于天门市多祥镇谢家湾境内,原铁道部第四勘测设计院副院长谢海林就是这里人。谢姓在这里是大姓,于是有了两个谢姓的湾子,一个叫谢湾村,一个叫谢家湾村。没有错,这确实是两个平行的村级组织,不仅名字相似,还紧挨着,连村级行政编码都一样,是一分为二,还是互不服周?则有待考证。

黄冈的谢家小塆,使用的是与山有关的土旁,而多祥的两个谢湾则是与水有关的三点水。另外还有一个地方的地名本来应该是弯曲的弯。

离县城往北不远有个地方叫湾坝场,传说张果老经此赴蟠桃会,信驴由缰,撒下一泡驴尿,弯弯曲曲竟有8个大弯,均呈S形,故名弯八场。八与坝谐音,称湾坝场,简称湾坝。

多祥河和横林口这两个地名都和沔阳人陈友谅有关。

陈友谅(1320年—1363年),湖北沔城人(今湖北仙桃)。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大汉”政权的建立者。此人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杀老师、朋友和兄弟。陈友谅虽被朱元璋所杀,但也算一代豪杰。

在古代,横林叫横桑口,当年陈友谅准备顺江而下 屯兵横桑口时 ,将士们威风凛凛,身上穿的战袍像鱼鳞一样 于是将横桑口改为横鳞口 。因为鱼鳞的鳞字与树林的林字谐音后来就称之为横林口 。

  陈友谅部被朱元璋战败,逃回来的士兵狼狈不堪,士兵们在渡河时一个个拖着枪过河,被当地百姓形容这里是“拖枪河”。

陈友谅本是沔阳渔家之子。祖父陈千一原本姓谢,因入赘陈家后改姓。当地谢家是大姓,对战败的陈部有嘲讽之意,称之为:“拖枪河”,后来,沉湖地区的土匪常到这一带行劫放抢,也称“多抢河”。再后来,觉得此名不吉利,改叫“多祥河”。一字之差,便将狼狈不堪变成了五谷丰登。

在彭市这个地方,相传有马昌河和刘市河在此与汉水交汇,贸易发达,许多货物在此中转。当时尤其以运石头为多,一般运石头的船只停靠在马昌河,所以就把马昌河叫“盘石河”,后来这个地方逐渐发展为一个集市,集市的居民又以彭姓居多,“彭”和“盘”有一点谐音,所以人们把它又叫“彭市河”。

三国时期,刘备与曹操在长坂坡交战,关羽从夏口赶往当阳驰援刘备,纵马至此,被一大潭挡路,关羽扬鞭策马,飞跃而过,从此得名马跃潭。在现在麻洋镇的行政区域内有一个马跃潭社区。几十年前这里生产的一种高粱酒,其注册商标就是:“马跃潭将军液”,一个很好的文化价值品牌却没有传承下来。

图片

(天门马跃潭酒商标)

(二)

在现在的地名中因姓而来者最多,真可谓数不胜数。蒋场、赖场、金场、汪场、雷场、张场、郑场、梁场、吴场、陈场、白场、罗场,还有吴家新场,马家兴场和吴刘新场,我下放的地方叫朱场。

朱场原名金河口。明朝末年,有5个朱姓兄弟在此办起了榨场和磨坊,逐步形成集市。金河口两岸热闹非凡,周边数十里的油、饼、布匹、棉花、米面等由此进出,曾有“日有千人捧水,夜有万盏明灯”之誉。朱家兄弟名声大振,人们将集镇取名朱家场,简称朱场。

张港有一个地方叫习家口,相传一对姓习的姐妹与江西移民结婚后生育繁衍,发展了一湾人家,取名习家台,后在此形成场口,故名习家口。

说起蒋场,很容易跟“蒋场干子”发生联想,这当然是后来的事,就跟现在的乾驿泡蒸鳝鱼一样。蒋场西至张港8公里,北离渔薪9公里。相传清顺治元年(1644年),由陈永镇牵头集资兴建一座石桥,名为永镇桥。康熙元年(1662年),有蒋姓老妇在桥东搭棚卖茶,人称蒋家店。后逐渐形成街道,易名蒋家场,简称蒋场。

胡市在县境东北,靠近汉川,清乾隆四十年(1775年),一胡姓的拔贡老爷告老回乡,在此修建一排店铺经商,取名”胡家店子”,后逐步发展成为集市而得名。

杨林口与杨树无关,明万历年间,杨林连年遭受水灾,居住在附近的杨、林两姓家族捐款筑起围垸,名杨林垸。大垸有一泄洪口,故名杨林口,简称杨林。

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很多天门人的祖籍是江西。

明朝初年,江西泰和县移民迁入天门河小板段两岸居住,在北岸建立泰和镇,为了两岸行人方便,在离镇上下二三公里处架木板桥各一座,上游(西)的桥小为小板桥,下游桥面比小板桥稍宽故称为大板桥,小板桥处因舟楫停靠形成船泊港口,故名小板港。

有些地名通俗易懂,简单直白,只是不怎么琢磨。

八子垴,原来叫八字垴,因为街道沿河而建呈八字型。耙市离岳口很近,原称窑店,因吴姓人在此烧窑,章姓人在此开店而得名。后逐渐发展,街成“T”字形,形似农具耙齿,故名耙子垱。

在这张清末的老地图上可清晰地看到汉江的支流,牛蹄支河从县内川境而过,它从岳口陈家场一带入境,在乾驿界牌流出。此河下段后来演变成了天南长渠,牛蹄支河已不复存在,却留下了很多地名:截河,因河被截流。新堰口,因溃堤又冲出了一个堰。

在横林境内还有“留驾河”和“诸葛岭”。相传是刘备兵败长坂坡,从牛蹄支河顺流撤退,行船至此,老百姓“留驾”挽留刘备。诸葛亮随行,故留下遗迹于此。

图片

(三)

岳口地处汉口和老河口之间,位于天门、潜江、沔阳(仙桃的前称)三个省直管市连线的中央。唐代诗人皮日休途经此地,留下'行樯约物价,岸柳牵人裾'的诗句,得名“约价口”,后因南宋将领岳飞屯兵于此,改称'岳家口',简称'岳口”。

明清时期,巡抚官员都是汉江乘船先到岳口,然后北上竟陵,天门知县闻讯率员到此候驾接官,故名候驾口,后简称候口。过候口,临近城区这段路是迎驾之路,叫接官路。

张港,又名张截港。相传大禹治水时,为镇三噬河,曾在此修筑芦伏宝塔,因而得名“塔湾”。南宋时期,金兀术兵犯襄南,岳家军名将张俊曾在此截击金兵,故称张截港,简称张港。

多宝,又名多宝湾,因汉江在此形成一个大弯。几代江西移民通过辛勤劳动积攒了不少财宝,因世道不太平,为防不测,几位德高望重的长者于深夜将财宝用坛子装好封严,埋于汉江滩一拐弯处,做上暗记,并歃血盟誓,不到万不得已决不启用这批财宝。随着岁月流逝,长者相继病故,藏宝地的暗记失传,但后人只隐约知道河湾上拐弯处埋有许多宝物,所以这一带就叫多宝湾。

多宝往上与沙洋接界的地方叫罗汉寺。传说很久前,江西刘姓四兄弟流浪至此,在此定居,生有八子,家业兴旺。人们称其为八家台、晾网洲。有一年汉江洪水泛滥后,八家兄弟逃难回家,发现他们原居的滩头冒出一座庙宇,庙内端坐一位罗汉。从此,八家台、晾网洲名字被罗汉寺取而代之。后来,这里兴起集镇,取名罗汉寺。

黄潭集镇始建于清末民初,原名黄土潭,旧名流口垸。黄潭老街西头,有一出水口,名涝浦嘴。由于长期流水冲刷,将出水口外的天门河中间冲成一个大深潭,阳光穿过树叶照映着的深潭呈现土黄色,故名黄土潭,简称黄潭。

离黄潭不远有个地方叫甘岭,清道光年间,甘岭居民以徐、胡两姓为主,故称徐胡台。清朝末年,弧形半绕村庄的古周河河道淤塞,河水枯竭,人们根据这一地理特点,改徐胡台为干家河岭。干河岭这地名的存在记录了古河道的存在。把干涸变甘甜,改干为甘,故名甘岭。

渔薪,古名鱼陂,又名甘鱼陂、甘鱼之口。天门河渔薪段,又称柘江。古为湖区,南盛产鱼虾,北有柴草,产品在此交易,形成集市。因具“渔”“薪”二利,故称渔薪湖。后来湖泊逐渐淤塞,剩下一条河流,改渔薪湖为渔薪河,简称渔薪。

     拖市原名拖船埠。天门河在此弯曲狭窄,加之运粮河水由此流入天门河,水流湍急,摆渡困难,人们用铁索往返拉船摆渡,故称拖船埠。这是一个通行的说法。然而,在上面这张抗日战争多宝湾战役形势图中,分明标注的是“拖船铺”。

     另外,现在张港的同兴村,是1955年7月由潜江县划入天门县的,先后为同兴乡、罗巷公社、管理区、乡、办事处机关驻地。文献中只有同兴场的记载,地图中所列规模为同兴镇则是一个新的发现。

图片

(四)

在天门现有的行政区划中,由于人口和产值的因素,净潭是唯一的一个乡。由于它是从卢市分出来的,所以有点吃亏,可是历史上的净潭则是名副其实的状元之乡。传说,这里有座寺庙,方丈姓鲁,法名净潭。方丈的影响力使其名成了当地的地名。

相传乾驿原本是一个环水的滩地,有舟楫商贾停歇,称为“乾滩”;后演变为集镇,并在此设驿站,故取名“乾滩驿”,后来简称为“干驿”,曾经有段时间称“干一”。

马湾,也称“马湾子”和“马湾场”。因牛蹄支河在此形成一个大弯曲,明初的时候这里马姓人居多,于是有了这个地名。

关于卢市的地名,可以肯定地说是先有“芦市”后有“卢市”。“芦”字是地理特征;芦苇丛生,住着很多打渔为生的人,于是这里叫“芦汊口”,简称:“芦市”。这些人中卢姓人居多,慢慢形成集市,于是被称作“卢家口”,简称“卢市”。

1958年卢市中学校庆纪念章将“芦”改“卢”的时间从1949年推迟到了1958年。近期又有了新的发现;下面这张截图来自:湖北省革命委员会测绘局绘制的《湖北省分县地图册》,时间是1978年。也就是说在1978年,仍然在使用“芦市”。

九真,距竟陵城区正北10 公里处。相传明崇祯三年(1630),这里有一江姓人家,生养九子,个个聪明勤劳,人人忠孝节义,方圆数十里有口皆碑。一日一孙姓和尚慕名探访,见后曰“此九位真人也”,遂到处化缘,在此修建寺庙一座,名“九真庙”,庙中塑供九子相容,一时香火旺盛,“九真庙”因此出名。后庙名易为地名,简称“九真”。“文革”之后不再使用“九真庙”这个称呼,年轻人不知,情有可原。不过查阅境内所有乡镇的村名,唯有九真这个地方,以庙为地名为最多:彭庙、张庙、东庙、明庙、刘庙、肖庙等。

柳河现在没有柳,也没有河。历史上却有一条河发源于京山,流经九真境内,弯弯曲曲的小河。据传夏商时期,国王盘庚为其定名为“扭河”。东汉时,百姓在河边栽杨植柳,汉桓帝刘志春游至此,认为“扭河”的“扭”字不雅,于是将“扭”字改为“柳”。柳河之名由此而来。

九真还有一个地方叫花台庙,即现在的花台社区。相传两个武艺高超的人在九真比武,其中一个和尚将瓜子埋入土中,用功后从土里牵出瓜秧,顿时瓜藤上还开出一朵白花。

众人看得目瞪口呆。待醒悟过来时,却不见了和尚和那位中年汉子。为了让人们不要忘记此事,有人便把这小地方改名为“瓜台”,后谐音为“花台”。

民国15年(1926年),郭埠村有个财主胡瑞庭,家有良田70亩。此人为了能在地方上出头露面,显耀财气,遂邀集本地李德方等9名头人,一边出资出物,一边化缘求财,在花台街(现花台福利院所在地)建起一座庙堂,定名为“花台庙”,后毁于1953年。

图片

(五)

李场位于皂市和九真之间,李场集市形成于清乾隆年间。1784年,万、宋两姓农民在周河上架一木桥,人称拐家桥。次年,在此处修建一船埠头,由此逐渐形成集市。嘉庆年间,集市已具规模。1815年,因集市上李姓居多,故改为李家新场,后简称为李场。

有关“皂市”这个名字的由来,有一个历史悠久的传说。

秦朝末年,皂市这个地方有一条大路,路旁有一棵高大的皂荚树长得十分茂盛。在这棵皂荚树底下,有位老太太搭了个茶棚,过往的行人都喜欢在这里歇歇脚,买碗茶喝。

再说秦二世昏庸无道,战乱再起,刘、项相争。汉高祖刘邦在一次战斗中被项羽击败,溃逃至楚地。有一天,他为躲避追兵,来到了老太太茶棚前。老太太姓赵,方圆几十里的人都知道老人家是个心地善良,慷慨大方的人。赵老太太看到刘邦又累又渴的样子,就给了他几碗茶喝。刘邦见老太太是个好人,就请老人家救他。赵老太太毫不犹豫地把刘邦藏在茶棚里。追兵没有找到他。等追兵走远后,刘邦对老太太说:“感谢您的救命之恩,日后我刘邦一家会报答您的”。

后来,刘邦登基当了皇帝,为了追杀项军余党,刘邦大肆杀人,很多无辜老百姓也被杀害了。有一天,汉朝的兵将杀到这里,刘邦下令不准杀害他的恩人。于是兵将们找到赵老太太,让他在自家门前插上一根皂荚树枝,这样就不会错杀人了。赵老太太心想:如果别人家门口不插皂荚树枝,那他们不就遭殃了吗?不行,我不能不告诉他们。于是老太太就挨家挨户地通知乡亲们,让大家伙儿在门前插上一根皂荚树枝。后来,汉朝的兵将杀到这里。发现每家每户门前都插有皂荚树,没有办法,只好撤兵走了。

这里的老百姓都保住了性命,人们非常感谢老太太,就把这个地方命名为“赵氏”。从那以后,人们都喜欢在门口栽皂荚树,用它来避邪除恶。过往的行人见这里种了很多皂荚树,再加上“赵氏”谐音,于是慢慢地就传成了“皂市”。

图片

(六)

天门的根在佛子山和石家河一带。在一马平川的江汉平原上,天门山拔地而起,雄踞平原的中央,两山之间,宛如一座天门。海拔191.5米的佛祖山,相传是佛祖释迦牟尼传教的道场,现在已经被中国佛教协会认定为“佛祖圣地”。

早在清康熙元年(1662年)这里的地名就叫石家河,但石家河这个地方并不被外界所知,直到1954年石家河遗址被发现后,相当于固定和强化了这个地名,然而在1957年将坟禁和民主两乡合并,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这里改叫燎原公社。1961年开始叫石河,直到2016年才恢复原名石家河。

现在的石河,热门得很,因为石家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项目已经启动。创造石家河文化的先人们为什么选择在石家河定居?说明古人在选择居住地时,其智慧一点也不比现代人差。

目前佛子山镇政府所在地是坟禁街8号。这个地名的存在印证了一段历史故事。

相传楚平王去世后埋葬在这里,他头枕大洪山脉,脚踏江汉平原,仰望南天门,是何等的霸气。他在世的时候听信品行恶劣的费无忌的谗言,杀了楚国太子老师伍奢的全家,只有一个儿子伍子胥逃命到吴国。

伍子胥一夜白头誓投奔阖闾门下,要借吴国的力量为父兄报仇,公元前506年,伍子胥作为副将消灭楚国,此时的楚平王早已死了,尸体都被下葬了,伍子胥接下来做了件很残忍的事情,于是有了一个成语叫“掘坟鞭尸”。

在佛子山镇的坟禁村以南,有一个很怪异的南北向的水塘,细看基本上是一个东西宽120多米,南北长750多米四边很是整齐的池塘。水塘的四面,基本没与水源连接的迹象,水塘的具体形成有待考证, 从水塘70O多米的长度和相当大的体量上看,也很符合楚平王竟陵大墓的墓葬规格,也符合被伍子胥挖掘后形成的墓葬坑。

佛子山镇坟禁村的“坟禁”,从字面上听来,也符合遭遇挖掘后的楚平王墓空空如也“坟净”的意思,“坟禁”是“坟净”的谐音。

图片

后记

历史需要挖掘和研究,文化需要传承和保护。如果没有1954年冬天的一个偶然,石家河遗址还沉睡在地底下,如果没有后续的推动和研究,这个长江中下游地区迄今发现分布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新石器时代聚落遗址,只是京山屈家岭文化的一个附属和分支。

龙和凤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石家河玉凤被称为中华第一凤,现珍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内。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古代玉器展中,石家河玉凤作为会展会标正式亮相,这个意义非同凡响。红山文化中的赤峰玉凤,已经被来自石家河的玉凤所取代。

为什么会这样?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它精美到考古界不敢相信这是史前玉器,它是目前为止,标志着史前玉器的巅峰之作。

本篇只是从趣味性的角度对本土地名作了一个抽象性归纳,仔细地研究还有待学者和专家。对于一个地方的地名不要轻易改变和放弃,鸿渐、雁叫、庆云,这是多好听的名字,然而,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被改成了口号式的名称:和平、生产和建设。当然这几个名字也好听,只是它没有丝毫的地域文化特色。

在佛子山镇,有个地方叫“倒楼湾”,在2011年的时候,“倒楼湾遗址”被列入第二批天门市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可是现在却查不着个地名了。

草鞋店、祖师店,还有一个斗笠村。龙山、龙嘴,还有龙坑。鹿角岭、天鹅嘴、螺蛳滩,还有一个叫狮子桥。有虎章,有豹山,九真还有一个骆驼庙。

这些地名真实地存在,每一个都应该有它的历史和典故。

   2023年9月底于武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