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漳浦小山村孝廉故事

 金浦茶馆 2023-10-15 发布于福建

清朝初期,漳州府新出现一个小山村,就是漳浦县梁山之麓、清泉岩脚下的下布村,现为大南坂镇下楼村下布自然村。此村被称为学霸村、孝廉村。孝廉孝顺亲长、廉能正直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品德受人称颂,下布村孝廉优秀传统文化烛照古今,远近闻名。

闽南日报刊登

家学家风育栋梁

下布村开基祖为明末郡庠生(府秀才)、黄道周的得意门生蔡而煜,康熙十三年,为避三藩之乱,从县城西湖举家迁来。他在家中创办“储社”学堂(梁麓书院),半耕半读。他自任教师,对子孙后代传道授业,讲授诗书、孝廉文化,促使英才辈出。

沃土良苗树笜壮,家学家风育栋梁。由于蔡而煜家教得法,他的三个儿子蔡璧、蔡祚熹、蔡来朋,孙子蔡世远、蔡鸣珂,蔡可远、蔡孚远、蔡衍鍹、蔡衍诰,曾孙蔡溎、蔡新、蔡长汉、蔡长云、蔡观澜、蔡长淳、蔡云从等人,个个都是饱学之士。继蔡而煜之后,其子蔡璧、蔡祚熹,其孙蔡世远及曾孙蔡溎、蔡新等均先后在梁麓书院讲学,继承家学的优秀传统。

当时蔡世远在家庙中自费设立的学堂梁麓书院,世远子蔡长汉、蔡长沄及姪蔡准云、蔡溎、蔡新等并读其中。后来,18岁的蔡新参加漳州府试,以笫二名的优异成绩考中秀才。这些子侄后来大都考取功名,担任重要职务。他们都能守其廉洁之操,居官理民,颇有政绩,这与受到家学与长辈的影响及训导有着直接的关系。

一门两帝师景观

下布村开村8年之后,蔡世远出生。开村35年之后,即康熙四十八年(1709),蔡世远中进士,可称为下布村第一位超级学霸据初步统计,从此时算起,在康雍乾嘉一百年时间内,下布村先后中进士者十名(其中翰林八名),中举人四十五名,贡生太学生、秀才一大批。特别是蔡世远。蔡新,分别为乾隆与嘉庆的老师。他们都是大忠臣、大孝子、大清官、大学问家、大教育家,清廉正直,奋发有为,名垂青史。

化孝为忠守廉洁

谈起下布村的孝廉楷模,《漳州府志》《漳浦县志》里记录得又多又详细。难能可贵的是,下布村的子孙们淡泊功名利祿,追求匡世济民,把重义利之辨、守廉洁之操作为孝的一项重要内容,加以传承发扬,而且终身践履。蔡氏家规家训,孝与廉是紧密相连的,不廉就是不孝,大忠就是大孝,为世人树立了好榜样。这种化孝为忠,忠孝融合的家国情怀,把孝提高到了新的境界。蔡祚熹、蔡璧均不愿当官,家徒四壁教书育人,从不找人开后门。蔡璧在担任鳌峰书院山长时,生活清苦,福建巡抚张伯行想为他加薪俸,他坚决不肯,巡抚因怕损其清名而作罢。

蔡世远的父亲蔡璧(贡生太学生、鳌峰书院首任山长)与蔡新的祖父蔡祚熹(贡生)是亲兄弟。蔡世远与他父亲一样廉介,从不接受贿赂,也不贿赂他人。他在京城担任翰林时,因父病请假回家探望,后来父死接着服丁忧假。守孝期满回京,才知道这期间朝廷出了新规定。部胥对他要挟:“与我即为服阙,不与我即为给假”。表示要是给他好处,就当作服丧期满,照常当翰林;不给即为省亲假超期,失去官职。刚烈的蔡世远偏偏不吃这一套,愤然拂袖而去,宁可不当官也不送礼,连向吏部递个申诉状都不屑。被称为储相的翰林官,就这样丢了,他一点也不感到可惜。蔡世远的妈妈教训儿子:廉以养德,毋取一毫非分之取。即使吃菜根也不要忘记先人的遗训!蔡世远的妻子助夫清廉,勤俭持家,当官太太不肯用婢女,生孩子不肯请乳母,丈夫有俸禄省着花,有钱就乐善好施,真是难能可贵的廉内助。

参观两帝师廉政教育基地

蔡世远因主持全国一流的鳌峰书院,教绩彰显,受到朝野赞誉。雍正元年(1723年)奉特诏入京,授翰林编修,入直上书房,承担培育诸皇子的重任。累迁侍讲、右庶子、侍讲学士、少詹士、内阁学士、礼部侍郎。雍正十一年病逝京师,身后除了几袭旧衣外,几乎一无所有,以致家人无力发丧。为此,天子震悼,雍正皇帝特赐白银五百两,下谕赐祭葬。诸皇子、同僚大臣也助银发丧。乾隆追赠礼部尚书,晋太傅,赐谥文勤,诏令入祀贤良祠。            

体国恤民施仁政

下布村钟毓秀,风景优美,环境幽雅。开门见山,山景旖丽。这里左有莲峰山,右有马鞍山(也称笔架山)门前还有莲花池。满池的青莲花红叶绿寓意一片清廉,手握莲可联想到妙笔生花。当年,蔡新祖父蔡祚熹安溪训导归休后作楹联:顾盻据马鞍会见才高倚马,挥毫握莲笔行将宠被撤莲,表对子孙后代的殷切期望。后来,蔡新70根据祖父撰联重新题写木板柱联,并在木联两边题款识(这柱联原件存放于县博物馆,复制件挂在蔡新故居内)。祖孙情深,期盼殷切,从这副楹联中可见一斑。

蔡氏家族以孝德为本,耕读传家。蔡新出生于康熙四十六年,字次明,号葛山,别号缉斋。他自幼丧父,家境贫寒,儿时经常与兄长及母亲下田耕作。从农村成长起来的他也因此更加了解百姓疾苦,即使后来身居高位,依然生活简朴。

康熙五十年(1711),蔡世远出资复办家塾梁麓书院,儿子与侄儿蔡新(5)及其兄蔡溎(8)等人得以入学读书。康熙五十九年秋天,任鳌峰书院山长的蔡世远,根据祖训而为后辈订立家规家训,即《庚子秋帖示族中子弟》,要求他们终生做到“醇此孝恭之念,守其廉洁之操”,能如此则不一定非要取得功名而当官。

四年后,18岁的蔡新以第二名的佳绩,考中漳州府秀才。26岁中举,30岁中进士。同科进士344名,蔡新名列第四,排在状元、榜眼、探花之后,称为传胪。可以说,蔡新是下布村走出来的第二位超级学霸

下布村蔡新故居

蔡世远的学生、侄儿蔡新,秉承家训家规,家学渊博,操履端谨,体国恤民,倡施仁政,为当时的经济、文化、军事等作出了重要贡献。蔡新活了93为官50年,当皇子的老师40年,是古代职级最高、任职时间最长、享寿最久的官员。当年,在紫禁城里,六部尚书的椅子蔡新坐了五把,晚年当上文华殿大学士,相当于宰相;他参与《四库全书》的编纂全过程十年,是最为尽心尽责的正总裁;他与刘墉、纪晓岚长时间同朝共事,是他们的老师和顶头上司。

从一介清贫布衣到高居朝堂之上,蔡新仍然两袖清风,安贫乐道。请假在家侍养母亲时,常身穿粗布衣衫,亲自在田园内种植瓜果蔬菜,过着勤俭简朴的生活。他母慈妻贤,勤俭持家。在蔡新与哥哥先后中进士、官翰林后,媳妇等人劝婆婆节制劳顿与辛苦,享享福,蔡新母亲说:“居于贫穷,劳作辛苦,我习惯了能够安受。何况家庭人口日益增多,儿辈又只领清廉的俸钱,不可能顾及家庭,你们能急于图享受安逸生活吗?”她对当了大官的蔡新说:“你的爵位俸禄已超越界线,我并非要你不停地升官进爵,而是要你念及朝廷的恩德难以报答啊!竭尽心力,希望不要犯错跌落,即使在万里外还像在我膝下。”不要犯错跌落,这就是慈母的叮嘱!蔡新妻子当官夫人后,仍然苦身力作如故,操持家务,节俭开支,使丈夫得以尽心供职。

蔡新身居高位,却决不以权谋私,也不愿落人话柄。乾隆四十九年,蔡新任朝廷会试主考官,身为举人的儿子蔡本叔本可入闱,但为了避嫌,说服儿子不参加这次的考试。

蔡新原官致仕时加封太子太师,回到漳浦后,尊重地方官吏,遇见乡民百姓都执礼甚恭。他说“身居宰相,家属县令。即便位至宰相,也须尊重地方官吏的管理。”族人与邻村溪南发生纠葛,他劝说“有万世溪南,无百年宰相。”避免村与村、族与族间的矛盾,教育族亲懂得仗势欺人不长远、和睦相处得平安的道理。在家乡,蔡新捐资设置义学、置义仓、建义冢,做了大量好事善事。

嘉庆元年(1796年),蔡新90岁大寿之时,满朝文武大臣纷纷发来贺诗贺文。皇帝赐御书匾额——“绿野恒春”,赞誉不贪不占、乐享晚年的蔡新如同绿色原野上的一棵常青树。门生纪晓岚、刘墉等作诗撰文,盛赞这位老师。朝廷共219名官员为蔡新写下祝寿诗408首,汇编成《延禧堂寿言》。“阁下文章百僚师长,山中宰相一品神仙”这是清二品大臣汪承霈为蔡新90岁所撰的寿联,称赞蔡新是一品神仙。

为官践履称典范

20179月,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在首页头条推出《褔建漳浦蔡世远蔡新:叔侄名臣,谦谨为官》系列专题片、视频、文章,中国纪检监察报等传媒大量宣传报道漳浦叔侄帝师的事迹。于是,福建的十大家族火了,漳州唯一名列其中的漳浦下布村蔡氏家族火了!

20196月,在这个小山村蔡新故居前,由漳州市纪委监委、漳州市妇女联合会、漳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联合主办的孝廉文化讲堂(漳浦专场)隆重举行。厦大历史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日根作专题讲座,给孝廉村予高度评价。他说:蔡世远、蔡新叔侄是清王朝乾隆、嘉庆两帝的帝师,他们的道德文章、为官践履都堪称典范,于家首先是孝顺儿女,于国则是忠廉之臣。蔡氏叔侄切实履行“正心诚意,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信念,他们耿直正派,清廉自守,勤敏从政,夙兴夜寐。他们体恤民隐,力主藏富于民,较早认识到开海贸易、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意义。他们的辅佐,对中国历史上较为繁荣时期的形成延续,堪称厥功至伟。

王日根教授讲座

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廉洁文化题材芗剧《一代相国蔡新》由国家一级编剧方朝晖创作、漳浦县竹马戏(芗剧)传承保护中心编排演出。20225月,在福州首演。福州市工人文化宫剧场座无虚席,惊艳全场。剧本经反复打磨推敲,该剧获得全国第36届“田汉”戏剧奖剧本一等奖、第28届福建省戏剧会演剧本征文一等奖、福建省舞台艺术精品工程重点剧目等多个权威奖项。

一代相国蔡新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