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豪华落尽见真淳,从他的对联中,我看到了​一种用心生活的温暖力量!

 金工手造 2023-10-15 发布于广西

他才华耀眼,却一生贫困。

他出生书香门第,却家道中落。

44岁才中进士,十二年后却又被迫辞官,归隐生活。以卖画为生。

板桥曾写过两首《罢官作》的诗:

老困鸟纱十二年,游鱼此日纵深渊。春风荡荡春城阔,闲逐儿童放纸鸢。

买山无力买船居,多载芳醪少载书。夜半酒酣江月上,美人纤手炙鲈鱼。

这两首诗抒写他对辞去官后自由自在的生活的憧憬和期待。

其实也在暗示,他是被迫辞官。至于其中细节,就不去考究了。

他屡屡遭遇的人生重创,让他对生活和生存,有着深深的感悟。

其诗作和画作也都流露出他的生活智慧。


他认为书法艺术的功能是要表达情意,刻意拟古,追求形似,书法就失去这个功能了。

他提出学习古人,更要追求变化,表现自我,“师法古人,变化在我”。

这种在继承上再去创新的理论知识,在他的书画艺术实践中,也表现有余。

比如,他在绘画艺术方面主张继承传统,但在方法上却要活脱。

目的上是要借古开今,也就是他所说的“不泥古法。

惟在活而已”和“师其意而不在迹象间”。

郑板桥也提联不少,很多是关于茶的。

他嗜茶,也是品茶行家,一生中也做过许多茶诗茶文。

他笔下的茶,和那些高士文人不同,充满了烟火味。

他一生以书画维生,文房四宝是一日不可或缺的东西。

他在笔墨生计中,喜欢有茶相伴,所以他把“文房四宝”与茶一起融进诗词文章中:

墨兰数枝宣德纸,苦茗一杯成化窑,活脱脱表现了作者爱墨喜茶的心情。

扫来竹叶烹茶叶,劈碎松根煮菜根

这是四川青城山天师洞的楹联,上联说:寺后翠竹万竿,扫来的竹叶,足以烹茶。

青城茶素有名,山泉亦是佳水,惟烹煮之法,陆羽《茶经》云:“其火用炭,次用劲薪。”此处就地取材,以竹叶充之,可见他生活的简朴归真。

下联说:山前松荫覆地,把松根劈碎,便能煮菜。

菜根无味,但古人云:“性定菜根香.”《朱子全书·学四》谓:“某观今人因不能咬菜根,而至于违其本心者众矣。可不戒矣。”

他赈济灾民,参与洞悉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提炼出一份潇洒和豁达来,在这种粗茶菜根的清淡生活中,提炼了一种睿智与坚韧。

贴切自然,又富有情趣,豪华落尽见真淳,勾勒出了生活最本真的摸样。

郑板桥不仅喜茶嗜茶,也写过不少绝佳的茶诗茶文外,连他的婚姻也与饮茶有关。

《扬州杂记卷》,详细地记述了他与饶五娘这段姻缘的来龙去脉,真是一段才子佳人的奇特篇章。

他有诗道:“头网八饼建溪茶,万里山东道路除,此是蔡丁天上贡,何期分赐野人家。”“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若泡松萝。”

可见郑板桥是既喝当时非常名贵的贡茶建溪茶,也喝老百姓日常饮用的松萝茶。

白居易“从俭入奢易,从奢入俭难”。

郑板桥不论奢,简,都从容面对,以平常心对待。

人生最宝贵的就是平常心,身居繁华,心静如水,不为世间五色所迷,百味所迷。身处逆境,也能淡定从容,无所畏惧!

喝茶时,心境平和,波澜不惊。

独自泡上一杯茶,看茶叶在沸水中旋转、升腾,又落下,最终沉在杯底。

揭开盖子,一杯清茶已成,香气清雅馥郁,沁人心脾。

在这细细品味中,心境淡如清风。

喝茶,是浮华之后的素朴,是热闹之后的静默。

茶,代表着沉静稳重的性格,老成持重。

智者如茶,看破了人世间的虚华,淡泊名利;心境寂然,超脱通透。

也许有人会觉得这是一种摆烂,我却看到了他积极向上,不畏艰苦的生活状态。

是一种用心生活的温暖力量。

所以,不管怎样,你们也要好好生活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