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一次中东战争:险被灭国,安理会'缓兵之计',如何帮以色列立国

 where5 2023-10-15 发布于四川

早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就侵入了巴勒斯坦。

图片

为了保持它在巴勒斯坦和整个中东的统治,英国竭力利用和扶植犹太复国主义,挑拨阿犹关系,以便分而治之,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取得了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权,继续推行这一帝国主义政策。

它一面许诺协助阿拉伯人建立大阿拉伯帝国,一面继续支持犹太复国主义运动,不仅导致阿犹矛盾的扩大,也激化了阿拉伯人民的反英情绪。

1939年5月17日,英国政府发表《关于巴勒斯坦的白皮书》,规定巴勒斯坦将在10年内获得独立,5年内移往巴勒斯坦的犹太人不得超过7.5万人,以后将不再发给移民证,这对阿拉伯人有某种安抚作用,却引起了犹太人的不满。

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犹太复国主义者不再指望依靠英国建立“民族之家”,而是转向美国寻求帮助。

1、英国“分省自治计划”

1942年5月,犹太复国主义者在纽约举行会议,要求结束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在该地区建立一个犹太国家和一支犹太人军队,犹太人在向巴勒斯坦移民和购置土地问题上应得到完全的自由。

此后,犹太复国主义者正式采取了反英亲美和打击阿拉伯人的政策。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他们继续坚持这种立场。

与此同时,为了从中东排挤英法势力、阻止苏联影响的扩大并在国内政治中取得犹太裔选民的支持,美国政府在巴勒斯坦中东问题上采取了亲犹反阿、排英反苏政策。

1945年8月31日,杜鲁门致函英国首相艾德礼,要求英国准许10万犹太难民立即移入巴勒斯坦,遭到英国的拒绝。

1946年4月30日,美国不顾英国的劝阻,公布了一份调查报告,再次要求英国立即准许10万犹太人移居巴勒斯坦。这使英国极为恼火。

图片

在英国的要求下,7月10日,美英两国政府的代表在伦敦会谈。

英国提出了“分省自治计划”,将巴勒斯坦分为四个省:

犹太自治省(占面积17%)、阿拉伯自治省(占面积42%)和两个英国直辖省,共同组成联邦制国家。

该计划还规定,犹太省有权接受移民,但最后控制权仍归中央政府;10万移民方案则在征得阿拉伯人同意,及该分省自治计划生效后12个月内执行。

但是,英国的建议既不能使要求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家的阿拉伯人感到满意,更遭到犹太复国主义者的反对。

杜鲁门在8月12日正式通知艾德礼,美国无意接受英国的建议。

2、联合国的“分治方案”

这时,犹太复国主义者也调整了自己的策略,暂时搁置了占据整个巴勒斯坦的打算,改而要求在约占巴勒斯坦面积的65%的地区(不包括耶路撒冷)建立犹太国家。

英国政府对此反应冷淡,而美国总统杜鲁门却在10月4日(犹太教赎罪节)公开表示支持。

英国在巴勒斯坦的处境便十分困难,既遭到阿犹双方的反对,也受到美国的排挤。

英国要想继续维持在这一地区的统治,必须在军事上和财政上作出巨大努力,而当时的英国已不可能做到这些,因此,不得不决定从巴勒斯坦脱身。

1947年4月2日,英国正式提出将巴勒斯坦问题交联合国讨论。联合国在1947年4月底至5月初举行了巴勒斯坦问题特别会议,决定由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外的11国组成特别委员会,调查巴勒斯坦问题。

从5一8月,该委员会进行了一系列活动,最后一致通过了报告,建议结束英国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巴勒斯坦将在一个短暂的过渡时期后获得独立,在过渡期内由联合国向它提供保护。

图片

但关于巴勒斯坦未来的政治形势、委员会意见不一。

加拿大、捷克斯洛伐克等多数国家主张,巴勒斯坦的独立采取两个国家的形式,在经济联合的基础上实行分治。

印度、南斯拉夫等少数国家主张,应在巴勒斯坦建立一个包括犹太区和阿拉伯区的联邦国家,两个区行政管理独立,联邦政府则负责国防、外交、移民等事务。

犹太复国主义者对“多数方案”表示满意,美苏也支持这一方案。

1947年11月29日,联合国大会以33票赞成、13票(包括阿拉伯国家)反对、10票(英国等)弃权通过了《巴勒斯坦将来治理(分治计划)问题的决议》。

图片

它规定,英国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至迟不得超过1948年8月1日,委任统治结束后两个月内成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

前者位于巴勒斯坦北部地区,面积为11000平方公里,计有犹太人约10万,阿拉伯人72.5万;后者位于巴勒斯坦南部地区,面积为15850平方公里,计有犹太人49.8万,阿拉伯人40.7万。

耶路撒冷及其附近地区(计158平方公里)则是“一个处在特殊国际政权下的独立主体,并由联合国管理”。

3、安理会的“缓兵之计”

阿拉伯人强烈反对这一决议。1947年12月中旬在开罗举行的阿拉伯联盟七国会议宣布,阿拉伯各国将采取“决定性手段”为“反对分裂巴勒斯坦的决议而战”,这一立场得到了英国的支持。

犹太复国主义者则在美国的袒护下试图强行建立犹太国,并为此目的加紧征募和组建犹太军队。

从1948年春天起,巴勒斯坦的形势日益紧张,5月间更是达到了一触即发的程度。

5月13日,犹太复国主义运动领导人魏德曼在给杜鲁门的信中宣称:

“5月15日英国将结束委任统治,犹太国的临时政府将承担起在犹太国境内维持法律和秩序的全部责任。”

5月14日,以色列临时政府总理本·古里安在特拉维夫正式宣布“以色列国”成立后的11分钟,美国政府即宣布了对它事实上的承认。

三天以后,苏联也宣布承认以色列是“在犹太人的巴勒斯坦地区的合法政权”。

5月15日,即英国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的当天,阿拉伯联盟国家埃及、外约旦、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的军队相继进入巴勒斯坦,从而揭开了第一次中东战争的序幕。

图片

阿盟政治委员会在一项声明中强调,这次出兵是临时性的,无意长期占领;在解放巴勒斯坦以后,入境部队即行撤退,将这一地区交给它的合法居民,由他们选择自己的制度。

阿拉伯国家的行动得到了英国的鼓励和支持。英国相信,犹太人在兵员和武器方面都处于劣势,至多只能抵抗两个星期。

最初几天的军事形势也确实对阿拉伯国家有利。以色列虽然在北部顶住了叙利亚和黎巴嫩的进攻,在东、南两冀则严重受挫于埃及、外约旦和伊拉克的军队的打击,节节败退,处于崩溃的边缘。

但就在这时,美国通过联合国进行了干预。

5月17日,美国代表向安理会提出一项议案,建议命令交战双方在36小时内实现停火,并指责巴勒斯坦局势构成了“对和平的威胁”,从而在实际上断定阿拉伯国家发动了侵略。美国的提案得到了苏联的支持。

由于英国持不同意见,这一议案未能获得通过。

在此情况下,美苏推动安理会在5月24日通过了一项命令交战双方在两天以内实现停火的决议。

安理会的决议自然遭到了阿拉伯人的反对。5月26日,阿盟国家声明,只有在犹太人向巴勒斯坦运送武器的行径,遭到制止时它们才能同意接受停火。

4、第二次“停火”的奥秘

但是,在美国的压力下,英国的态度逐渐发生了变化。5月27日,它的代表在安理会表示,支持实现中东停火,愿意有条件地减少对阿拉伯人在财政和武器方面的支援,并建议首先停火四星期。6月11日,阿拉伯国家被迫同意停火,以色列因此获得了喘息时机。

停火期间,美苏两国同以色列进一步发展了外交关系,以色列则违背停火协议,利用从美国犹太人处募集到的金钱,向捷克斯洛伐克购买大批军火,同时抓紧招募外国志愿兵和犹太移民。

到停火结束时,以色列武装部队估计已达6万人以上,而当时阿拉伯各国在巴勒斯坦的兵员仅在3.5一4.5万人之间。

图片

联合国巴勒斯坦调解专员、瑞典红十字会主席伯纳多特,在停火期限临近之际提出了继续停火的建议。

这时军事力量的对比,已经变得有利于以色列,在美、苏、英等大国不断施加压力的情况下,外约旦、伊拉克、黎巴嫩和沙特阿拉伯倾向于同意继续停火,而埃及、叙利亚等国则主张恢复战斗。最后,阿拉伯国家决定拒绝继续停火。

7月8日,战争重新爆发。由于内部意见分歧、缺乏统一的领导和配合,阿拉伯国家一开始就处于被动地位。

以色列却做好充分准备,将主攻方向集中于中部战线的外约旦阿拉伯军团,迅速攻陷特拉维夫东南12英里的两座小城,进一步扩大了通向耶路撒冷的走廊。

在北线和南线,以色列军队也取得了重大胜利。当按照联合国安理会的决议在7月19日实现第二次停火时,以色列临时政府总理本·古里安还为未能抢先“解放”耶路撒冷深感遗憾。

5、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束

第二次停火后,以色列一方面在美苏支持下,顽固阻挠联合国巴勒斯坦调解专员伯纳多特的调解,一方面积极充实兵员和军火,准备进行新的战争。

阿拉伯国家内部的不和,尤其是埃及和约旦日益加深的矛盾,更使以色列有恃无恐。

10月15日,它在南线向埃及发动了进攻,迅速占领了整个内格夫北部地区。

图片

一个星期后,以色列接受了联合国第三次停火建议,但却拒绝撤出冲突再起后所占领的地区。

12月22日,它出动了五个旅,发动了第一次中东战争中规模最大的一次进攻。

六天后,以军越过边界进入埃及领土西奈半岛。由于这一步骤严重威胁到英国在埃及的地位和利益,因而遭到英国政府的强烈反对。它通过美国向以色列发出了最后通牒,以1936年的英埃条约为依据,声称将对以色列的入侵进行干预。

为了缓和阿拉伯人的不满和英国的愤慨,美国政府也表示,如果以军不肯撤退,“美国将重新考虑它对以色列的政策”。

在此形势下,以军才撤出了西奈。但是,1949年1月3日,以军又向加沙地带的拉法发起了进攻,切断了沙埃联军的退路。

由于在战场上迭遭挫折,1月6日,埃及被迫和以色列举行停战谈判,2月24日签署了停战协议。

根据这一协议,埃及撤出法卢贾地区;埃及承认以色列对加沙地带外的整个内格夫地区的占领;边界重镇奥贾村及其附近地区非军事化。

外约旦和以色列也从3月2日开始了曲折的谈判。根据4月3日签署的停战协定,以色列控制了越过卡梅尔山脉到埃斯德雷朗和加加利山谷的战略公路,解除了阿拉伯人对特拉维夫和哈德腊东部海岸平原的军事威胁。

伊拉克政府拒绝和以色列单独进行停战谈判,但表示愿意遵守以约停战协定。在以约实行停战后,伊拉克军队即撤离了巴勒斯坦。

3月23日,以色列与黎巴嫩签订了停战协定。按照这一协定,双方应以原巴勒斯坦和黎巴嫩之间的边界为分界线,建立非军事区,以色列军队撤出它所占领的村庄。

在联合国代理巴勒斯坦调解专员本奇的斡旋下,7月20日,叙利亚和以色列也签订了停战协定。

至此,第一次中东战争正式结束。

此次战争前后持续15个月、实际打了61天。以色列在美国的扶植和苏联的支持下,利用阿拉伯国家内部不够团结的弱点,变被动为主动,取得了军事上的胜利。

图片

通过战争,以色列控制和侵片了巴勒斯坦20700平方公里的土地,比联合国分治决议所规定的扩大了6700平方公里。

另一方面,由于这次战争,96万巴勒斯坦人背井离乡,沦为难民。

但这次战争也锻炼和教育了广大阿拉伯人民,客观上促进了阿拉伯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正文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