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案二:经方治愈失眠3年案。

 金坛区 2023-10-15 发布于上海

医案二:经方治愈失眠、口苦、怕声音3年案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失眠3年案

         图片






关键词:失眠、口苦、怕声音

某,32岁。初诊日期:20211222日。

主诉:失眠口苦怕声音3年。

现病史:患者3年前因长期工作值夜班导致生物钟紊乱,出现失眠,入睡困难,口苦,略心烦,怕声音,反复多地就诊无效,为再次求治就诊我处。

刻下证:失眠,入睡困难,时常需8点入睡,凌晨1点上班,晨起口苦怕声音,略有烦躁,纳可,大便1/日,偏干小便正常

查体:舌淡红,苔薄黄,脉弦。

方证辨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笔者临床体会到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方证是:胸闷,胸胀满,口苦,小便不利怕声音,惊恐,身重,脉弦。只要符合小柴胡汤证合失眠、怕声音可用之。本案患者晨起失眠口苦怕声音,脉弦,符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的方证。方证辨证为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诊断失眠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

治疗:方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柴胡24g,  黄芩9g,    生姜9g,   磁石9g,

党参9g, 桂枝9g,  茯苓9g,   清半夏9g

大黄4g,    煅牡蛎9g, 龙骨9g,大枣10g

7剂,水煎服,日1剂,分2次早、晚饭后半个小时温服。

二诊20211230日):患者诉服药1周后,入睡困难稍有改善,睡眠时间延长,怕声音减轻,口苦痊愈,大便通常。上方大黄调整3g,7剂后失眠好转八成。随访一月睡眠整体良好。





按语:《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第六》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之。柴胡四两,龙骨、黄芩、生姜()、铅丹、人参、桂枝(去皮)、茯苓各一两半,半夏二合半(),大黄二两,牡蛎一两半(),大枣六枚()。上十二味,以水八升,煮取四升,内大黄,切如碁子,更煮一两沸,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柴胡汤,今加龙骨等。以上条文明确说明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由小柴胡加龙骨、牡蛎演化而来,是小柴胡汤减量,去炙甘草加龙骨、牡蛎、铅丹、桂枝、茯苓、大黄而成。小柴胡汤对应少阳证,桂枝、茯苓对应太阴证,其证属少阳病为主范畴,柴胡证合并失眠、心悸皆可用之,此方是表里同治、邪正同治的和解方。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主治:闷,胸胀满,口苦,小便不利怕声音,惊恐,身重,脉弦。要点:小柴胡汤证合失眠、怕声音。

清代吴谦《医宗金鉴》伤寒八九日,邪不解,表不尽,不可下也。若下之,其邪乘虚内陷。在上者,轻则胸满,重则结胸。胸满者,热人于胸,气壅塞也。在中者,轻则烦惊,重则昏狂。烦惊谵语者,热乘于心,神不宁也。在下者,轻则小便不利,重则少腹满痛。小便不利者,热客下焦,水道阻也。邪壅三焦,则荣卫不行,水无去路,则外渗 肌体,故一身尽重,不可转侧也。以柴胡加龙骨 牡蛎汤主之,其大意在和解镇固,攻补兼施也。是证也,为阴阳错杂之邪;是方也,亦攻补错杂之药。柴、桂解未尽之表邪,大黄攻已陷入里热,人参、姜、枣补虚而和胃,茯苓、半夏利水而降逆,龙骨、牡蛎、丹之涩重,镇惊收心而安神明,斯为以错杂之药,而治错杂之病也

明代方有执在《伤寒论条辨》说:“心虚则惊也,故用人参茯苓之甘淡,入心以益其虚;龙骨、牡蛎、铅丹之重涩,敛心以镇其惊;半夏辛温,以散胸膈之满;柴胡苦寒,以除郁热之烦;亡津液而小便不利,参苓足以润之;胃中燥而谵语,姜枣有以调也;满在膈中,半夏开之,非大黄不能涤;重在一身,人参滋之,非桂枝不能和。然是证也,虽无三阳之明文,而于是汤也,总三阳以和之之治可征也。”笔者认为,根据伤寒论原文,伤寒之表证,误用下法,导致气机逆乱。邪传少阳证见胸胁痞满,胆热上扰于心,心烦不宁,惊恐或谵语。下法又损伤脾阳气,脾土虚陷,水液运化失调,水湿潴溢,则小便不利,水湿侵渍肌腠则身不能转侧,治宜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和解化气,镇惊除烦。但要注意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与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鉴别,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是少阳证加失眠、怕声音,惊恐,而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证为失眠、心悸、烦躁,怕声音、怕冷。

本案患者失眠,口苦,怕声音,脉弦,符合少阳证失眠,所以符合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证,故服用后逐渐好转及治愈,随访2月患者告知眠可。






参考文献:

[1]张仲景.伤寒论.[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2]吴谦. 医宗金鉴[M]. 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 1995.

[3]方有执.伤寒论条辨[M]. 北京: 中医古籍出版社, 1957.







图片

经方,中医术语,有两种意义,一是指医家在治疗过程中发现确有疗效的“经验之方”,一是指在张仲景著作伤寒论、金匮要略中使用过的“医经之方”。在明清之前,经方一词主要是指“经验之方”,在汉朝时曾经存在的经方派,所指的也是前者。在清朝初叶,出现另一支,尊古的经方派,他们称张仲景著作使用过的方剂是“经方”,而后世医家及温病学派设计的方剂则是“时方”,他们反对时方而主张用经方。因为他们的影响,近代中医界所说的经方,其意义则转而成为后者,张仲景医经之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