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言

 志祥正骨推拿 2023-10-15 发布于山东


朱志祥山东省曲阜市人,春胜百康创始人王春胜老师启蒙。从业三十余年,博览众书,脚踏实地秉承传统中医的精神通过临床经验与理论研究相结合,从经络学,解刨学,结合生物力学总结实用的中医理疗系统 : 推拿、正骨、刮痧、拔罐、艾灸、筋膜链与肌筋膜激痛点处理风症,寒症,湿症,热症及各种痛症。通过摸骨,整脊,艾灸等手法调理各种痛症立竿见影,结合运动康复学达到恢复期短、不复发的效果。自二零二零年父亲体弱一直床前尽孝照顾老人,三年来深深体会到了现今医疗机构的种种现象,感受到了病患家庭的无奈与无助。毅然决定将所学所悟分享出来 !愿我们每个家庭都能少生病患,不去医院。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人!

         很高兴能在这里与大家结缘,很高兴相识在这里,自2020年老父亲病倒后一直床前照顾老人。这期间因为老人身体原因住了几次医院真正体会到了看病难、看病贵,在医院还是治不了病的无奈跟苦闷,这种心情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俗话说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一年四季无论什么时候医院看病的患者熙熙攘攘人挤人排队,排号初诊的复诊的,挂号见医生排队,影像科排队,化验排队一上午就这么过去了,等你影像片出来拿着化验报告找医生的时候一上午就这么过去了。不管你什么病为什么来的医院,都得愁眉苦脸得出来。

       随便 举个例子哈,人与人的个体不同,身体状况也不同,衰老是每个人越不过去的过程,高血压是中老年人不容忽视的一种症状, 多发于中老年人。治疗的方式方法呢有很多,特效药也有好几种,什么扩管药,利尿剂,阻滞剂直接把血压降下来。实际上病什么都没有治。高血压还是高血压,动脉硬化还是动脉硬化,粥样硬化血管狭窄还是狭窄,斑块还是斑块,血粘稠还是血粘稠动,所以说他把血压降下来本身就是错误的。

高血压是症不是病,是人体功能衰退引出来的一种现象,因为身体机能衰退,管腔狭窄、硬化、形成斑块产生阻碍。人体要把血液运输到头部、足部、手部因为上述原因压力不够才升高血压,简单来说是人体需要高血压了。就像高层建筑平常的供水压力上不去一样。然而现在的医生治疗这种症状只给你开降压药(不会给你治疗其根本的病源)我说的这些是不是普遍现象?看似血压正常了其实是埋下了一颗不定时炸弹,说不定什么时候粥样硬化、斑块、通过狭窄的管腔堵住形成血栓就会出现大问题,堵在心脏那就是心梗,堵在了脑部那就是脑梗抢救及时会有后遗症,抢救不及时那就不好说了。心梗初步血栓发现及时抢救过来医生会让你就要做手术安放支架,看血栓的程度一个或多个不等。不要让医生给你保证以后不会再犯病!那是不可能的也是必然会再次堵到的,因为这个时候你的粥样硬化还是粥样硬化、血管狭窄还是狭窄,斑块还是斑块,血粘稠还是血粘稠。那么如果堵在脑部怎么办,开刀做手术把堵塞的血栓子拿出来啊,同样医生也不会给你做保证,别处的粥样硬化还是粥样硬化、血管狭窄还是狭窄,斑块还是斑块,血粘稠还是血粘稠,怎么办?人到这个时候你都慌了乱了只要能保命,只能听医生的了。

以上所述绝对是普遍现象,**大多数割韭菜方式就是这样 !假设你有亲人因心梗或脑梗抢救,请求医生救命的时候你知道这是医院送给的种子么?说白了你向拿着镰刀的人求救!你会想到当初因为高血压埋下的种子么?老祖宗在祖国医学中就对此病做出了较多的论述,高血压病属于中医的“眩晕”范畴,是以头晕眼花为主的一种病症,“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舟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门出,甚则昏倒等症状”。眩晕最早见于《内经》,称之为“眩冒”。《黄帝内经》对本病的病因病机作了较多的论述,认为眩晕属肝所主,与髓海不足、血虚邪中等多种因素有关。如,《素问·至真要大论》云:“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灵枢·1气》说“上虚则眩”。辩症可分为肝阳上亢,气血亏虚,肾精不足,痰湿中阻症,瘀血阻窍症分类。 天使的(镰刀)绝不止于此,这里就不多述有点跑题了。

“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这话不假,细思则恐但绝对是现实版!本人笔记有些重复切顺序没时间整理,有不少乱的地方有用的你们就吸收用处不大的就略过。土单方与偏方有很多相似与不同的地方,同一种病症不同的偏方(验方)建议辩症下再使用。古人传下来的经验方(偏方)有没有用?答案是一定。的不然如何流传几千年是吧。去症与去病是不一样的,有些偏方存在着去症不去病的问题,比如有个人头痛用了偏方头不痛了,那么病经是不是好了?不一定。此笔记可为中医从业者和中医爱好者参考用,读者不可按图索骥简单对症下药,成则救人济世、败则伤身害命,是极其紧要的事但凡用药需医者医理透彻明晰,方可用药。心里要有一种观念,学习一些基本中医养生知识,才能不至于惊慌失措病急乱投医。

​养生是生命的修行

养生不是简单的身体保健,它更是生命的修行,涉及修体、修心和心神合一的层面,持之以恒方得始终。

一、先天之本与后天之本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肾被认为是先天之本。中医认为肾为脏腑之本、十二经之根,其主导人体阴阳消长,是出生时由父母提供的。肾与命门本同一气,是人体阴阳消长的枢纽。

先天之本肾精为后天之本脾胃的形成提供基础,后天之本脾胃为先天之本肾脏提供营养。肾藏精,其功能为主导人体生长发育和繁殖,对体质有重要作用。

脾胃被称为后天之本,这是因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的生理功能决定的。这两者是人体的主要消化系统,能够将食物转化为营养物质,为身体提供能量。

首先,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人出生以后所有的生命活动都有赖于后天的脾胃摄入营养物质供给。脾主运化,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旺盛,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健全,为其化生气血津液,提供足够的原料,才能使脏腑经络四肢以及肌肉皮毛等组织得到充分的营养,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反之若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功能减退,则机体的消化吸收功能也因此失常。

其次,中医认为脾胃位于中焦,与肝、心、肺、肾关系都非常密切。脾胃属土居中焦,人体的心、肝、脾、肺、肾、气血都靠脾胃的化生而得到滋养,所以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总的来说,脾胃为后天之本,是因为它们在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和健康中起着至关重要

人们应该根据自身生活环境,选择适配的食物,避免给脾胃带来负担。脾胃是后天之本,切不可把吃当做一种爱好,甚至随时随地以吃为乐。按时适量进食,食不过饱避免给胃增加更多的负担。同时,中医五行对应五脏,养生的方法应与五脏的属性相配合,如脾胃属土,土生金,所以养肺和大肠也很重要。

二、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快乐也是养生的关键。人们应该培养良好的心态,忘却烦恼,使心神合一。心情情绪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人的情绪可以影响身体的各个方面,包括身体健康、免疫系统和寿命等。心情好的时候,身体的各个器官会协调工作,维持生命活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例如,快乐可以增强免疫系统功能,降低疲劳感和疾病的症状。相反,如果心情不好,各个器官工作会彼此打架,导致身心失衡,影响身体健康。例如,愤怒和焦虑会使血压升高,增加心脏病的风险。此外,慢性压力还可能导致焦虑、抑郁和睡眠障碍等情绪困扰问题,这些都会一步一步影响身体健康。

因此,为了保持健康的心情和情绪健康,我们可以采取一些简单的措施。例如,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寻求帮助和支持;培养积极的生活习惯和态度,如坚持运动、感恩、与家人和朋友相聚;学习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和音乐疗法;避免情绪问题的恶化。

总之,心情情绪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应该关注自己的情绪状态,积极采取措施来保持健康的心情和情绪健康。

三、养生是关于生命的修行,需要综合身心的各个层面来进行。找到专属自己的私人订制养生方案,才能活出高质量非凡的生命。

养生不等同于修行,养生和修行都要关注身体的健康和精神的平静,但它们有着不同的方法和目的。

养生主要是通过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饮食、运动和良好的心理状态来实现人体的健康和精神的平静。它主要依靠人体科学和中医知识,注重预防和调理。

修行主要是为了达到心灵的深层次平静和超越世俗的境界。它常常涉及到哲学、灵性、宗教等方面的知识和方法,比如冥想、瑜伽、念佛等。修行的目标是脱离生死轮回,实现个体的解脱和与宇宙的融合。

因此,虽然养生和修行都关注身体的健康和精神的平静,有共同点但它们的方法和目标不同,不能等同视之。因此,养生不仅是关注身体健康,更是追求生命整体平衡和和谐的修行过程。

后续我会为大家奉上通过经络学六经辨证来调理的手法,用张至顺道长(米晶子)的话说“用了这套按摩法 药也不用了 针也不用了”简单易学,敬请期待。



为何自古就有“医不叩门”的俗语
古人很久以来就有医者三戒:医不自治、医不叩门、医不戏病。

医不叩门是指医者不能主动上门,哪怕是朋友、邻居。这里有两个理:一是责任主体的划分,二是求医者需有虔诚、尊敬之心。

当然,求医者非常恭敬地求医,上门与否则是次要这不是摆架子。事实上,古代名医常常“来往病者之家,虽祁苦寒大暑,未尝少惮,如遇清贫者,时常施与周济”,心有悲天悯人之高尚情怀。神医是百姓对这些大医的称谓,这背后,有对人格、精诚医术、品格的赞许。

《扁鹊见蔡桓公》这篇文章就直接反映出在古代人们也很忌讳医生上门去指出自己身上的疾病,即“医不叩门”。

正确理解“医不扣门”事实上从古到今,一般情况下,医者是不能送医上门的。这有责任方面问题,也有医者与患者的心理意识方面问题,一般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理解。

(一)习俗

医不叩门,有请才行。古时中医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坐堂行医,一种是走方郎中,也叫做“游方”。

坐堂行医的传统观念,认为医生就该坐在诊堂中等待患者上门。或者等待别人的延请,也保证有充裕的时间来为病人服务。如果情况反过来,别人会误认为这家里出了什么事情。

外出行医的“游方”也有行为规矩,如民间过年时医药行业忌讳出诊,怕“触霉头”,除非给双份诊费破灾才行。

平时出诊,也忌讳敲患者的门,故俗有“医不叩门,有请才行”的说法。为了保守职业技能的秘密,民间又有医生郎中“施药不施方”的说法。

(二)送医上门,病人会认为你另有所图

“医不叩门”即不能强拉病人,如果是为了某种利益,而去强拉病人就更不对了。“医不叩门”,换现在的话说就是:不要太主动了,您自个儿跑到患者那里,冲患者说,我来给你治治吧!患者会觉得你特不靠谱,而且颇为反感,他绝对会拒绝你,甚至是迁怒于你。然后凌晨跑到大医院去排大队挂号去,看看你说的是虚是实。这是患者通常有的一个心理,一来是患者忌讳,二来患者未必认为自己有病,三者患者未必领情。

另外,患者自有自己的选择,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缘分,急也无用,甚至让患者觉得送医上门者另有所图。

从心理来讲,一般如果不是自己主动求医问药,是很难接受医生的治疗的。特别是现在医患关系不太协调,会引起诸多误会。

(三)疗效与依从性  

中医治病有其自身的特点,病人对医生的信任至关重要。

《素问·五脏别论》曰:“拘于鬼神者,不可与言至德;恶于针石者,不可与言至巧;病不许治者,病必不治,治之无功矣。”

有些病,病人不理解中医的基本原理,对气血阴阳毫无认识;不信任中医的诊断和辨证,这种情况下是难以取得治疗效果的。或者说是做无用功。

皇甫谧所著《甲乙经》序:汉有华佗、张仲景,华佗奇方异治,施世者多,亦不能尽记其本末。

若知直祭酒刘季琰病发於畏恶,治之而瘥。云:“后九年季琰病应发,发当有感,仍本於畏恶,病动必死”。终如其言。

仲景见侍中王仲宣,时年二十余。谓曰:“君有病,四十当眉落,眉落半年而死”。令含服五石汤可免。仲宣嫌其言忤,受汤勿服。居三日,仲景见仲宣谓曰:“服汤否?”仲宣曰:“已服。”仲景曰:“色候固非服汤之诊,君何轻命也!”仲宣犹不信。后二十年果眉落,后一百八十七日而死,终如其言。

此二事虽扁鹊,仓公无以加也。华佗性恶矜技,终以戮死。

当年的王仲宣年轻气盛,二十多岁就做了侍中大夫。所以,根本就没把张医圣的话入在心中,给他开的五石汤也没有服用。十多年过去了,到了四十岁的时候果然双眉脱落,这个时候才想起张仲景的话,但已悔之晚矣。世人多如此!如果叩门治病,即使取得比较满意的疗效,病人的期望值可能更高,心情更加急迫,反而影响治疗计划。如果效果不好,病人反生怨气,于病人和医生都极为不利。另外,治疗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各种主客观因素在变化,病情也在变化,治疗方案也需要随之调整。

绝大多数医生都不是神医,奢求药到病除是不现实的,如果病人对医生没有起码的信任与尊重,就不可能很好地配合,甚至中途放弃治疗。

当然医生也有责任每次将诊断结果和基本病理给病人讲解清楚,达成良好的医患沟通。如果医生自己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不能取得患者的信任,也是难免的。有些人认为医不叩门,好像医生很清高,不为任何人所驱使,是自欺欺人。这种理解是比较片面的、狭隘的。

医者父母心,难于屈尊,医不叩门,道不轻传。为了达成良好的医患沟通,取得良好的诊疗效果,遵守“医不叩门”的古训还是有必要的。

本人奉献集三十年之所成做抛砖引玉,感召各路高手献技,献方留其名,传其神!

现今西医横行而国学中医式微望广大同仁不要自守,中医源自古人我们应继承岐伯精神,取自古人交于后人承上启下,学来的自然要延续下去…

本人愿景是召集同道民间高手,聚会成河为祖国医学添砖加瓦,形成我们健康的长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