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书生当县令,嫂子带礼物来道喜,她才说一句就露出马脚

 雨晨故事馆 2023-10-15 发布于重庆

明朝时期,罗平府永安县,有一个村子,背靠青山,门前有一条小溪流过。因为小溪的水总是泛着红色,所以此村为红溪村。

红溪村村民历来都很排外,从不让生人靠近村子。十年前,村子里来了一男一女,男的是一个木匠,女的不知什么身份,

后来,女人生了两个儿子,大的叫苏大明,小的叫苏小山。说来奇怪,儿子出生后不久的一年,他们的木匠父亲却突然离世了。

苏母带着两个小孩,生活经常都会比较困难。有时候,总是吃了上顿,还要想办法去挖一些红薯吃。邻居王妈见到他们很可怜,于是就常常拿些红薯,埋在苏母的田地里。

但是,王伯却很反对这件事。他让王妈离苏母远一点,不然就会被惹祸上身。王伯还经常吼道:“叫你离那个不祥人远一点,别到时候我也跟着去了。”

事后,王妈也就很少帮着去接济苏母和两个孩子。渐渐地,苏母带着孩子长大了。童年的辛苦造就了两个孩子不同的性格。

老大苏大明不甘心过平庸的生活,经常到处挑担子,做小生意,而老二苏小山性格懦弱,只喜欢读书写字,想考取功名,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这一天,苏大明拿着一个布袋回来,交到苏母手里,说道:“娘,你快看。这是我挣的钱,咱们再也不用看别人脸色了。”

苏小山见到这么多银子,说道:“大哥,咱们去买点排骨,来给母亲炖点汤吧。”

苏大明听了这话,直接给了弟弟一个白眼,然后说道:“去去去!你就知道吃,这家里没见你挣回来一文钱。”

当苏母听到这话时,连忙指责大儿子,说道:“你这孩子,怎么说话这么刻薄?”苏大明一直就不待见弟弟。他认为,是自己的弟弟害死了父亲,才让他们的生活过得这么苦。

所以,这些年来,苏大明就是看不惯弟弟的所作所为。因此,苏大明说话做事总是喜欢针对二弟苏小山。

苏小山也不想与大哥争吵。毕竟家里的吃穿用度,都是大哥起早贪黑摆摊换来的。苏母见到儿子有此大度之心,也就没继续劝解。她希望他们都能体谅对方的难处。

有一天,苏小山早早起床,却看见大哥的床铺是空的。于是,他问母亲:“娘,大哥这么早去哪儿了?”

苏母回答道:“你大哥啊,他去山里了。说是今天有新鲜的山货,可以趁着赶集卖个好价钱。”

山货,顾名思义就是山里富有的特产。红溪村背靠的这座青山,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财富。在山里面,有很多新鲜的竹笋和药材等。总而言之,只要你够勤快,你就不会饿着。

苏大明说话难听,但是对家人还是没得说。苏母是知道这一点的,所以一般的争吵,不会影响兄弟之间的感情。

一直到了中午时,苏小山都没见到大哥回来。苏母见状,赶紧让苏小山带着工具去看一下,以防自己儿子遭遇什么不测。

苏小山背着一根绳子,手里拿着一个锄头。当他行路赶到山里时,他就隐约听见山里的呼救声,那个声音就是苏大明的。

苏大明呼喊道:“这里!我在这里!”苏小山循着声音赶过去,发现大哥正在一个山坳里,腿上被划破了一个口子,动弹不得。

苏小山把绳子的一头固定在大树上,另一头则捆绑住自己的身体,一步一步慢慢地下去,把大哥苏大明救了上来。

等到苏大明成功上来,苏小山这才发现大哥手里的一个东西。

那是一棵天麻!苏大明有些不好意思,把天麻递了过去,说道:“还不拿去!等着烂我手里吗?”

苏小山见到大哥的铁汉柔情,不免觉得内心感动,眼角顿时含泪,说道:“谢谢!谢谢大哥!”

天麻具有一定的健脑功效。苏大明这次进山,无意中发现了这一棵好的天麻,所以才很努力摘到它。结果,他却意外受伤了。

回到家后,母亲见到儿子受伤,心疼不已。可是,她见到苏小山手里的天麻时,不由地会心一笑,小心地问道:“这是你大哥给你摘的?”

苏小山本就腼腆,点头承认了这件事。苏母说道:“这是你大哥心疼你读书,要让你多补一些呢。大哥还是对你好着呢。”

苏大明因为脚伤,所以不得不在家休养。苏小山提前把功课都温习了,就对大哥自告奋勇说道:“大哥,我去帮你卖吧。你这腿脚也不方便。”

苏母向着苏大明使了一个眼神,说道:“你就让他去吧。反正他也需要多锻炼锻炼。”

于是,苏小山把山货整理好,装进一个背篓里,就径直朝着集市上走去。

苏小山平时很少上街,只是闷头在家读书。当他来到热闹的集市时,心里一阵兴奋,他想着自己终于能够为大哥分担一些。

但是,对于他而言,别人完全都不认识他,就对他卖的山货持一定怀疑态度。

苏小山叫卖的声音也很小。他只是很小心地说道:“买山货了!买山……”说着说着,他叫卖的声音就越发地小了。

这时候,从不远处走过来一群壮汉。他们是镇上的地痞,专门欺负一些弱小。苏小山初到集市,所以就成了他们捉弄的对象。

“哎哟喂!这还是个菜鸟啊?”其中一个地痞戏谑地说道。

苏小山见到他们走过来,害怕地低着头,不敢作声。地痞们见到苏小山越是这样,越是提起了兴趣,要好好地戏弄一下他。

紧接着,地痞们随便挑了一个药材,直接把药材抹到了他的脸上。苏小山的脸上一下就被弄脏了。

苏小山不想待在这里,就想着赶紧离开,山货也不想卖了。就在这个时候,苏大明忽然来了。

原来是镇上有人认出了苏小山,见他被人欺负,就去通风报信告诉了苏大明。

苏大明可不是什么善类,地痞见到是苏大明的弟弟,纷纷赶紧道歉说道:“大明哥,对不起!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苏大明把弟弟脸上的泥土擦掉,就收拾东西回到了家。在路上,苏大明还不忘开导弟弟,说道:“你呀,就专心读书吧。这些粗活儿,还是交给大哥来做。”

时间又过去几年,苏大明已经不再到处摆摊,而是租了一个铺面,直接收购别人的山货。周围邻居都亲切地叫他“苏老板”。

苏大明给自己的店铺取了一个名字,叫做“好眼光店铺”。这一天,店铺里来了一位熟人,此人并不是别人,而是他家的邻居王伯。

王伯见到苏大明做起了生意,心里就特别地高兴。这些年来,王伯还当上了红溪村的村长。

王伯走进店里,看着苏大明就是一顿夸赞,说道:“我就知道咱家大明有能耐,可以过得这么好。”

但是,苏大明听了这话后,并没有什么表情,而是自己打理药材去了。接着,王伯又说了几句话,还是只能自言自语。

王伯见没捞着好,就自己灰溜溜地离开了。自从苏大明做了生意后,他就把母亲接到了镇上,离开了那个破村子。

这王伯的身体不怎么好,要王妈经常照顾着。尤其是冬天的晚上,王伯的咳嗽经常反复,要吃一些陈皮炖的汤。

那一天,王妈去河边洗衣服了。王伯这才自己想着来买一点。但是,王伯没买就回了家。王伯没好气地说道:“有什么了不起嘛?不就是做生意吗?等我儿子回来,你们就是小打小闹。”

王伯的儿子据说也在外地做生意,只是很少会回家。一直以来,只有他们老两口在村子里生活。

这是王妈家的秘密。其实,在很早以前,王伯的儿子就在外出意外了。王妈一直没有告诉王伯这个消息。

因为她知道王伯一直身体不好,这些年听到了儿子很好的消息,才慢慢地恢复了一些。所以,王妈以前经常帮助苏大明和苏小山,也是想多看下孩子。

时间过去几年以后,王伯在一个深夜里,没能等到自己儿子回家,安详地躺在床上永远地睡着了。王妈忍着悲痛,看着王伯闭上了眼睛。

后来,苏大明见到母亲总是闷闷不乐。于是,两兄弟就提议让母亲回到村子里住,让她和王妈能够有个照应。

他们兄弟二人则轮流去村子里照顾她们两个人。苏大明因为生意繁忙,总是往家里送银子,让苏小山当跑腿的。

隔了一年之后,苏大明认识了开药铺的赵员外,和他的千金成了亲。自从二人成亲以后,苏大明就更没时间回去看母亲了。

苏小山则成了回家的常客。不久以后,苏小山也因为考试,要去到京城参考。村子里就剩下王妈和苏母。

这一天,天空下起了鹅毛大雪。苏大明对夫人赵雪娥说道:“夫人啊,最近可有哪里不舒服吗?有没有吐什么的啊?”

苏大明的话,让赵雪娥感到很温暖。但是,苏大明却没能让她开心。赵雪娥说道:“你看看你,生意还是这么个破样子,什么时候才能挣到大房子。我可是要京城的大房子啊。”

赵雪娥是员外千金,对生活的要求自然很高。她声称若不是算命的说,要嫁给一个姓苏的男人,她才不会嫁呢。

从这个话里,赵雪娥表达着她内心的不满。苏大明听到这话,心里也有一些气。但是,他的生意大部分还是要靠他的岳父大人,所以不敢得罪赵雪娥。

苏大明回答道:“娘子,你就放心好了。我二弟马上就要高中了,他可是要当京城的大官呢。”

赵雪娥瞥了一眼,淡淡地说道:“哼,再看呗。能当就好,好给我们通点关系。”

大概过了几个月后,京中传来消息,说是苏小山考中进士。苏大明得知这个消息后,顿时觉得高兴极了。

可是,没想到苏小山在信里写道:“哥,我打算回永安县。”之后,皇帝满足了苏小山的要求,派他回永安县做了知县。

苏小山的这个决定,直接让大哥苏大明气的半死。他可是答应了夫人,要利用弟弟在京中的关系,谋一个好的差事,也好为自己的房子做打算。

不过,赵雪娥听到这个事情后,却没有生气,反而觉得这个是好事。赵雪娥对苏大明说道:“这个是天高皇帝远,以后这永安县还不是我们的天下吗?”

赵雪娥原来早就有了打算。如果苏小山在京中就更好,可以为自己的房子铺路。但是,没在京城更好,他们就可以完全把持着永安县的市场,赚得盆满钵满。

这一天,苏大明和赵雪娥来到县衙,还提了一些水果,专门来看自己的弟弟。苏小山命人先行下去,三人来到后院的正厅,纷纷坐下。

苏大明开口说道:“二弟啊,你可算是熬出头了。你大哥我以后就靠你了。”

紧接着,赵雪娥也说道:“对对对!二弟啊,以后这永安县就你最大咯。”

苏小山听了嫂子这话,觉得不是很对,就直接问道:“嫂子这话,莫要乱说哟。我等上面还有知府,还有圣上啊。”

接着,赵雪娥直接表明了来意,是想让苏小山专门指定赵家开发山上的资源,以后价格也是赵家说了算。

但是,苏小山却没答应他们的要求。苏小山回绝道:“这山是永安县的,不是我苏小山的,更不是你赵家的。我自当要做一个为民的父母官,而不是你赵家的木偶官。”

赵雪娥听了小叔子的话,顿时火冒千丈,吼道:“不帮就不帮,有什么了不起?我们走!”

苏大明见夫人生气,直接吓得跟着离开了县衙。临走时,苏大明还轻轻指了一下二弟,轻声说道:“你呀,还是这个倔脾气!”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苏大明都被禁足在家,被赵雪娥处罚下跪。等到苏大明真正抽出时间来,他回到村里看母亲时,膝盖还有些疼。

母亲问道:“你这怎么了?”苏大明也不敢说实话,只是说风湿犯了。

王妈听了以后,赶紧拿来一些草药,递给苏大明说道:“快拿去这个!专门治这个的。”

苏大明顿时觉得内心很温暖。可是,他现在夹在中间,也不好受。短暂的看望之后,苏大明还要赶着回到镇上,生怕赵雪娥再次大发雷霆。

就这样,苏小山一直秉公办理县内的大小事务。周围的百姓都称赞他为清廉正直的父母官。虽然都是一些小案子,但是苏小山觉得很有意义。

后来,苏小山却遇到了一个很难办的事。赵雪娥没有听从苏大明的建议,仍然执意要挣更多的钱。最后,赵家选择了更为便宜的药,卖给老百姓,还差点害死一个人。

最后,别人把赵家给告了。苏小山本来想调解这件事,但是赵雪娥就是不知悔改,还口口声声说道:“就是你们这些贱民,没有钱还生什么病嘛?生了病,又没钱买药。”

苏小山见赵雪娥仍然是老样子,最后还是选择铁面无私,将赵雪娥关进大牢,关押了好几天,还让赵家赔了银子。

苏大明想为夫人求情,但是又不想二弟为难,就没有选择劝说。赵雪娥出来以后,就直接搬离了永安县,再也没有回来。

苏大明也一直找不到她。有人说,她继续找了一个地方做生意,脾气倒是改了一些。也有人说,赵家最后家道中落,从此消失了。

在那以后,苏大明就再没娶妻,一直安安分分地做生意,照顾着自己母亲。他回去看望母亲的时间也多了,连带着还会给王妈带一些陈皮,让她不再咳嗽。

每个人都回到了自己的人生轨迹。想要强求的,终究还是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属于自己的人生,也还是没有被别人所影响。老老实实做人,安安分分做事,这才是正确的人生之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