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民间故事:书生归家,家中珍宝不翼而飞,他苦寻十年发现端倪

 雨晨故事馆 2023-10-15 发布于重庆

古时。


金元府内,书生张明是文采第一之人。每逢过节之时,总有很多人来请他题字作诗,以彰显家中之荣耀。


所以,张明成了金元府的一个红人。


这一天,有人来找张明,来人是镇上刘员外的管家王伯。


王伯对张明说道:“张公子可否为我家主人写一段贺词?”


张明见到是刘员外的管家,顿时以礼相迎。因为他知道刘员外与朝中官员关系甚秘。


若能攀上这一处高枝,日后平步青云,定不是什么难事。


因此,张明当即就应下了这件事情。


三日之后,张明亲自来到刘府,想当面把贺词说给刘员外听,这样会显得更加有礼数一些。


张明是书生,却也不是什么木讷之人。但是,对于这种大富人家的态度,他还是能够琢磨一二的。


他来到刘员外面前,将自己所写的贺词都念了出来。


半晌,张明才得到刘员外的回应。


刘员外说道:“公子不愧是通元府的才子,若能够日后为朝廷效力,定当是国之栋梁。”


当张明听到这些字眼时,他心中立马愉悦。莫非刘员外对自己也有伯乐之心。


张明随即说道:“若真的能够入得朝堂,我定不会辜负您的栽培。”


几年后,张明上京赶考,果然就真的考中进士。之后,他被委派到其他地方任官职。


这一去便是三年。直到三年后的一天,张明才有时间回去看一看。


但是,当他回到自家时,他却发现家里的一件珍宝却不见了。


此件珍宝不是他物,而是张明的家传毛笔。当年,他之所以能够写出文采出众的文章,全依靠这只神笔。


据说当年,这只神笔是出自张明的祖宅。张明科考落败,将满腹忧愁付诸笔端,用酒精的作用麻逼自己的精神。


那一天夜里,张明回到族中祖宅,站在祠堂的大殿里,对着先祖发出质问:“我这么努力,为何让我沦落至此?”


霎时,一道白光从天边划过,祠堂里亮如白昼。


在张明的面前,就出现了一个木盒。他打开后就是那一只神笔。


之后,就发生了之前刘员外请他做贺词一事。


不过,张明之所以要求助于刘员外,是因为神笔的禁忌,是不能用于科考之路,否则神笔的功用会失去效果,可能


还会有其他可怕的事发生。


张明四处翻找,始终都不能找到。在他停下片刻以后,他想到了当年刘员外相助一事。


他只是一个穷书生,为何要偏偏找自己来做贺词呢?莫非神笔丢失一事,会与刘员外有关吗?


张明越想越不对,就索性直接去找刘员外。


然而,当他来到刘府门前时,他却发现刘府的门庭已经破落。


那偌大的刘府二字牌匾上,全是蜘蛛结网。他推门而入后,更是见到府内院中,已是杂草丛生,空手中充斥着一股难闻的气味。


面对这样的情景,张明内心瞬间崩塌。难道自己的神笔就这么不见了吗?


就在这时,一位老者出现,他对张明说道:“公子,是否在为一件事烦心呢?”


老者的话将张明从思绪沉迷拉回现实。


下一刻,老者说了一句令人听不懂的话:“前尘往事尽散了,你可知多少?”


说罢,老者淡然离去。


张明本想追过去,却一脚跨过老者先前的位置,不能再动弹了。


直到老者消失在张明的视线里,张明才能动弹自己的脚步。


此后数年的时间里,张明一直都在追寻神笔和老者的下落。


原本他本该专注的事业,却逐渐被荒废了。百姓纷纷请愿,想要的公道也没有人处理。


直到事情逐渐变大后,惊动了朝廷,张明的乌纱帽被摘,贬为一个平民。张明才知道自己错了。


他拿出行囊中的笔,将自己所想写在纸上,贴到了城门口。


那是一份他内心真情的流露。他看完自己所写的文段,不禁觉得自己真的太傻了。


其实,他一直都能够写出真情实感的文章。当年,或许没有刘员外的帮忙,估计也是可以功名加身。


当次日的阳光照到城墙上,百姓纷纷围了过来。张明躲在一个角落,带戴着一个斗篷。


这时,他看见人群中一个熟悉的身影。


对,那就是老者。


张明悄然跟了过去,待到一处郊外之地。


老者随即转身,对张明说道:“你终于明白了吗?”


张明知道被发现了,就站了出来,说道:“是的,我知道了。外在的东西都是其次,重要的是自己的努力。我太过依赖神笔了。”


老者听后哈哈一笑,说道:“世间之中,哪有什么神笔之说,不过是你内心不足导致的结果。”

后来,张明也得知了刘员外家道中落的真相。原来,那只笔真的是被刘员外派人偷了。


可是,当他把这支笔交给了京城某位王爷后,就招来了杀身之祸。


此后,张明决定不再入仕,而是游历江湖,做一个内心坦荡之人。他用了十年的时间,苦苦追寻才知道真相。不过,这十年也算值得。

—end—

[点个在看,你最好看]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